近日,在一次会议会,某知名三甲医院院长表示,之前是医院都要学三明,现在是全体要学安徽。
小编搜索发现,安徽医改的经验总结和介绍,新医改以来多次出现了《人民日报》,今年也有不少:
201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畅通转诊渠道巧用价格杠杆筑牢基层底盘安徽分级诊疗:稳步前行正起效》,报道了安徽的分级诊疗。
2016年6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要闻版,又以《采取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安徽药品平均价格下降15%》为标题,介绍了安徽省级招标采购。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5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一行来我省调研医改工作。李斌高度评价了安徽医改,对安徽一概的评价是:安徽省的医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2015年综合医改试点以来,坚持目标和问题双导向,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紧抓不放,勇于创新,整体工作扎实,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可见,从国家卫计委来看,安徽卫计委在2015年以来的工作做得尤其出色。
对于药企来说,显然《人民日报》最近报道,关于安徽医改如何降低药价的做法和药企关系最为贴切,那么,安徽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呢?让我们看看《人民日报》报道的核心内容。
1、药品零差价:
“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了我们这些‘老病号’不少负担啊!”近日,在安徽省来安县人民医院,新安镇居民孙福柱由衷感慨。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十多年,住院、诊疗成了孙福柱的家常便饭,在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前,他每次平均住院费用超过7000元。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很多常用药品只按进价销售,平均下来每次住院费用能节省近千元呢。”孙福柱直言这是一个大福利。
赛柏蓝点评:所有的医改试点都是这么做的,未来估计所有公立医院都得这么做,没啥可说的,所以《人民日报》也提了两段就算了。
2、省级招标成入市门槛,价格给带量采购联合体定
为破除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的顽症,安徽创造性提出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的对策。以省级药品集中招标中标为市场准入,省级招标中标价作为药品的医保支付参考价;
省属医疗机构和各市分别组成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按照“遴选目录、确定数量、分类谈判、以量换价、合同管理、网上交易”原则,通过省药品采购平台等发布具体采购信息,药品购销主体在双方自愿、公开透明、协商一致前提下,实行量价挂钩,确定药品的实际成交价格,签订规范的购销合同。
对策有效挤压了药品耗材价格,新政策实施一年以来,全省共挤出药品价格水分33亿元,药品平均价格下降了15%。
点评:这个可是核心,我们认为这也代表了未来药品招标的未来方向。一个省级招标成了新的市场准入,这个市场准入主要是价格准入,相当于确定这些药品价格的天花板,高了不能超过这个价格,然后个所谓采购联合体再去压低价格。
“遴选目录、确定数量、分类谈判、以量换价、合同管理、网上交易”,看好了,这是采购联合体确定价格的标准。所以,在省级招标之外,各联合体采购还要自己确定所用的药品,然后,再价格谈判。反正,谈来谈去,药企价格降低了,这人员等各种成本又要增加了。市场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了。
3、医院被怎么改
从2010年试点基层综合医改,到2012年进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到2015年实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作为综合医改试点先锋,安徽一直以挤压药品耗材、遏制过度医疗、破除无序就医、扩大医保作用、提升运行效益“五大空间”为方向,紧贴百姓脉动,破除医疗顽疾。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主要收入来源从依靠药品向依靠技术和劳务价值转变,安徽在医改路上靶向施策,敢于碰硬;列出输液负面清单、取消县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论文要求、制定剖宫产正面清单、提出药品带量采购方式,医改过程安徽不断创新。
安徽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医共体内实行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和就诊率;建立由62家各类医疗机构组成的儿科医疗联合体,开创“患儿不动、医生移动”新模式。
安徽始终把群众评价放在首位,把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交给群众监督,公开门诊输液率、出院患者次均费用等核心数据信息。2013年至2015年末,共对全省76万多人次患者进行了短信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倒逼医院认真整改。
“转机制、调结构、补短板,统筹推进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安徽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说,“安徽将进一步探索建立造福于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来源:赛柏蓝(微信号:MIC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