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看病,全中国的人都恨不得能去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挂个专家号。至少北方好几个省的人看病都爱往北京跑。离北京比较远的,有什么疑难杂症,大家也会选择去省会城市就医。谁让最好的医疗资源都在这些地方呢?不然,你查查三甲医院的分布,就会发现,直辖市的三甲医院数量是绝对优势,而各地省会又肯定是三甲医院数量最多的。
为什么三甲医院都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呢?凭直觉,我们会认为,这些城市行政权力大啊,官员多啊,自然是多布置些三甲医院,好让退休官员们看病住院也方便。嗯……不能说这完全没道理,但自中国医疗市场化以后,医院的医疗水准又不完全是“计划”出来的。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三甲医院是怎么来的吧。
三甲医院并不是上头给指标,下面就按着指标不增不减一个个修起来,而是对一家医院总体水平的等级评定,而且不是“终身制”的。
在中国的医院评级体系里,医院分为三级,二、三级又分甲乙丙等,一级就不再分等级了。三级甲等医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甲医院,是最高顶级的医院。医院评级内容包括病床数(三甲医院要求501张病床以上,北京301总医院有4000多张病床),医疗设备,人员编制等等。
所以,医院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评上三甲,而且评上三甲的好处多多。首先,大家不管大病小病,都爱找三甲医院,找专家,有三甲的头衔,就能提高收入。其次,三甲医院可以获得更多科研拨款。作为三甲医院,本身在设备上就高出一等,但因为有三甲的头衔,医院在购买设备上又能申请更多拨款。
既然不是“计划”的产物,那就用“市场”的办法咯?是的,使劲砸钱让医院达到三甲医院,在早年的评级中成了风潮。但这很快遭到遏制。2011年之后评上三甲的240家医院被卫生部取消资格,重新评审,且不让省级卫生部门颁发三级医院等级证书和等级标识。卫生部给出的理由是,评审标准太过落后,只考虑硬件设施和人口,体现不出医院的综合实力。这240家新晋三甲医院中,有一半是县级或以下的医院。好在卫生部及时制止,使得三级医院不至于像大学文凭一样迅速贬值。
这些被取消三甲资格的医院或者是因为冲刺三甲的方法太土,或者是人口规模太少,没有必要。但要精细耕耘,打造三甲医院仍然离不开钱。于是,人多钱多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自然拥有的三甲医院多于一般地级市、县级市。不过,再仔细看一下三甲医院的分布,又会发现这解释不了一些人多钱多的地级城市三甲医院也很少,而且少得可怜。
部分省市三甲医院数量
广东123家:广州62家 深圳11家
江苏100家:南京40家 苏州8家
福建49家:福州22家 厦门9家
山东91家:济南27家 青岛21家
各个省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一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却不见得一定有很多三甲医院。广东的数字最悬殊,123家三甲医院中有一半都在广州,而深圳虽然人口不如广州多,但11家显然与这座城市并不匹配。
苏州常住人口约1000万,GDP为1.4万亿(2015年),南京常住人口800多万,GDP接近9800亿(2015年)。但江苏省100家三甲医院中,四成集中在省会南京,苏州的数量不到一成。其他省也是大致这种情况,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较为接近,广西的分布最为均衡。
难道直辖市和省会就应该多配置好医院(以及好学校),而地级市,甚至如深圳、厦门这样的经济特区也不能给更多资源,多了就是“僭越”?
实际显然不是这样。早在1985年,中国就开始了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自此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少。1980年,政府补贴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为30%,1985年降为27%;1985年以后,政府补贴降速加快,1987年骤降到19%,然后一路下滑;到20世纪90年代末,政府补贴比重仅占医院收入的6%。
2016年,中国在医疗卫生支出的预算为1.2万亿,与2015年GDP相比,只占1.8%。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一般在10%上下,多数欠发达国家也有5%左右。
既然,国家的投入并不能起太多作用,医院的实力基本上就是看自己的创收能力。但人多钱多的地级市又是为何在医疗上跟不上?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圣经·马太福音》
这或者是在中国医疗领域特殊的“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多者越多,少者越少。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的三甲医院数量的确存在这样的趋势。
2012年,北京有51家三甲医院,上海39家三甲医院。现在,帝都与魔都的三甲医院分别增加到86家和60家。而深圳在这些年间只从8家增长到11家。2012年的苏州,三甲医院只有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一家,现在是8家,而南京在2012年是24家,现在40家。就这样的增长下去,北上广迟早是全民实现三甲就在家门口。
在三甲医院的占比上已经出现“多者越多,少者越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多和少不仅取决于钱,还取决于人。
一方面,中国的医疗资源极为不均衡,还分出了三六九等。而且,我们普遍认为,同样是三甲医院,一般地级市的三甲肯定比不上北京的。另一方面,民众对医学缺乏常识,对医院缺乏信任,在无法了解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更多人会倾向于尽量找最好的医院,看个感冒也要优先光顾专家、教授。
这导致的后果是,优秀医护人才都集中在最好的城市和最好的医院。人才也是评级的指标,但医生不比病床和设备,有钱就能买到。人家也要考虑医院能不能给自己更好的发展、升迁平台。而求医的人涌向原本就更好的医院,虽然让这些医院感到压力山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医院因此收入要比一般医院好很多,且更能吸引好医生。顺便交代一句,级别越高的医院收费越高。
以至于,这些直辖市、省会看病的人很多,而一般的地级市看病的人要少很多。如果级别低一些的二级、一级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也不少见。于是,直辖市省会又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建更多的三甲医院,渐成今日的局面。
不能说,三甲医院能完全说明一个城市医疗实力,或者有些很好的医院可能就被500张病床这个指标卡住了。但中国在很多方面的资源都往行政级别高的倾斜,比如在城市中,北京吃尽所有的好处,比如重点中学永远是省会最多……至于医院,在现阶段,小而精的恐怕并不好找。
来源:九哥财经 作者: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