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非官方”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发起人之一杨璐菡,一大目标是异体移植

医疗健康 来源:新华社 作者:林小春
2016
06/04
21:21
新华社
作者:林小春
医疗健康

“基因革命的浪潮从读取信息,所谓的基因测序,走到了编写基因信息的时代,”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基因组研究的青年科学家杨璐菡评价说。

2日,杨璐菡与她在哈佛的导师乔治·丘奇教授以及其他23名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文,宣布将筹集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非官方”后续项目——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被誉为蕴涵人类生命奥秘的“天书”。经过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13年的努力,旨在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正式完成。

“但基因信息的获得,不等于我们解开了生命的密码,”杨璐菡说,“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每个人之间有3000万个碱基对的差别。这些差别怎么让我们在外形、性格、体质以及生老病死上有不同,我们了解甚少。”

杨璐菡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于2014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科学及医疗领域领军人物之一。她说,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个黑匣子,人类基因组计划打开了这个黑匣子,发现里面是我们不明白的海量信息和算法。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渠道来了解生命,我们可以改变输入,观察输出,来找到生命的规律”。

在美国科学院及工程学院双料院士丘奇教授的指导下,杨璐菡和同事第一个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修改细胞基因组,她还和丘奇创立了一家叫eGenesis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推动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应用。

杨璐菡说,CRISPR技术第一次让科研人员有机会相对容易地编辑人类基因组,在过去3年中,这个技术改变了科学家修改基因的方式和速度;与此同时,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合成成本的急剧下降,如今人工合成一个碱基对只需要3美分。

“新技术的产生和原有基因信息的积累,让我们决定开启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致力于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以治疗疾病,并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基因编辑和合成技术的发展,”她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合成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而近期目标是合成1%的人类基因组,相当于3000万个碱基对。”

《科学》杂志文章列出了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6个先导项目,其中杨璐菡和丘奇倡导的异种器官移植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们曾利用CRISPR技术敲除了猪基因组中62个可能有害的基因,扫清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一大难关。

杨璐菡指出,由于缺少可供移植的捐赠器官,大多数器官衰竭病人都在漫长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所以他们将“大规模编辑猪的基因组,让它的免疫系统人源化,把猪作为一个载体,给千千万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提供安全的器官供体”。

今年5月,130多名科学家、律师与企业家在哈佛大学召开会议,探讨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但由于此次会议闭门举行,不对整个科学界与媒体开放,引发批评。杨璐菡作为最年轻的科学家,在这次“秘密”会议上做了基因编辑工作前沿研究报告,以及eGenesis对于大规模基因组编辑的计划和前景展望。

“我们(在会上)对于生物伦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她透露道,“当我们在讨论编辑人类基因组,让细胞对癌症免疫、病毒免疫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问,那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修改人类吗?但在我看来,异种器官移植帮我们开了一道后门,做异种器官研究不需要担心这些伦理问题。”

现在,杨璐菡正利用团队用基因编辑手段重新编写猪的基因组,致力于攻克第二个难关,让猪的器官和人体免疫系统兼容。将来实现这个目标后,下一步他们将用基因编辑工具生产出对癌症免疫、对病毒免疫的猪器官。

“我们希望通过异种器官移植这个平台,一方面大胆推进基因编辑领域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能救死扶伤,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这名30岁的年轻姑娘说道。

医谷+

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在争议声中“呱呱坠地”

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5月10日,大约150名科学家、律师和企业家参与了一场秘密会议,探讨人工合成人类基因组的可能性——用化学手段重新创造生物代代相传的基因原料。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就引发各界广泛争议,很多科学家对该做法可能会引发的伦理问题表示了担忧。

但这些争论和担忧并没有阻挡科学家的决心,他们在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正式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HGP-write)”:十年之内耗资数十亿美元从头开始合成出人类基因组。

英国《自然》杂志官网在6月3日的报道中表示,尽管这一项目的初衷是降低合成DNA成本,但科学界支持与反对者仍各执一端。

支持者拍手叫好

该项目被描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非官方”延续。人类基因组计划囊括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历时13年,最终于2003年4月13日首次公布了人类的完整基因组信息。研究人员表示,人类基因组计划“读”出了人类的遗传物质,现在他们要进一步把它们“写”出来:从头开始合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约30亿个碱基对。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项大胆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值得赞扬。目前,仅有小细菌基因组和面包酵母部分基因组被从头合成。2014年,由纽约大学合成生物学家杰夫·博伊科领导的团队报告称,他们历时7年,成功合成了第一条拥有约27万个碱基对并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一成果被誉为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

据英国《独立报》3日报道,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写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初也是“有争议的项目”,但现在它被认为是“人类探索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彻底改变了科学和医学的面貌。

2日发表的3页纸论文给出了一些有关该项目的细节。论文强调,合成大约拥有30亿个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现有技术太昂贵、太原始。为此,他们将通过一系列探索性项目,如合成较短的基因组片段和“经过瘦身”的染色体等,来执行特定的任务,使最终目标得以实现。预计整个项目耗资应不超过人类基因组计划30亿美元的成本。

支持者表示:“该项目旨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包括培育出可移植的人类器官、对免疫系统进行重新编程以对抗病毒、将癌症抵抗力编程为有疗效的细胞系、加速疫苗和药品研发进程等。”

帝国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家保罗·弗里蒙特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师丹尼尔·特尔曼-埃瑞克说:“能以更低成本大规模地编写DNA,有望更高效、更广泛地开展相关研究,并推出更多产品。”

反对声不绝于耳

但也有研究人员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表示反对。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家马丁·弗森格就说:“我的第一想法是:那又如何。我个人认为,这些事自然而然会发生,最后只是价格问题。”

也有科学家指出,在获得公众支持之前应暂停这一计划。斯坦福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德鲁·恩迪和西北大学生命伦理学家劳里·佐洛思在给记者的一封邮件中表示,基因编写团队没有正当理由进行这一研究,这一项目应该禁止。他们写到:“我们在等待一场严肃的公众讨论。”

帝国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家汤姆·艾利斯担心,这一项目太专注于合成人类基因组。对此,博伊科表示,除了合成出人类基因组外,HGP-write项目最终也可能会合成出老鼠、微生物和其他有机体的基因组。

应考虑多种因素

更廉价的DNA合成方法并非挡在人类基因组合成路上的唯一“拦路虎”。艾利斯表示,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将DNA大片插入哺乳动物细胞内并使它们正常工作。另外,对如何设计出一个更复杂的基因组,科学家也束手无策。

弗里蒙特则担心,商业利益会影响这项研究的公益价值。比如,DNA合成公司可能坚持对这一项目拥有所有权。“如果能做到开放并得到公众支持的话,我认为它是个好项目。”

博伊科表示,他更倾向于HGP-write产品不受知识产权限制,就像合成酵母基因组那样,参与HGP-write项目的公司将被授权。为了使公众也能从中受益,他们将建立专利池,以方便用户使用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

博伊科指出,他们将通过编程让合成细胞无法繁殖。他说:“我们并不打算制造克隆军队或开启优生学新时代,这并非我们的计划。”

《科学》杂志的文章也强调:“这一项目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并且认真考虑可能面临的伦理、法律及社会影响。在研究进行期间,应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标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研究参与者的安全。”

医谷链

29岁中国女科学家敲除病毒基因,猪器官移植人体技术获重大突破

对话29岁“基因剪刀手”杨璐菡:理论上我们把所有病毒活性元件敲除,风险为零

重大成果!中国学者研发出国际一流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或超CRISPR-Cas9

诺奖级的发明,不要忽略了这些

来源:新华社   作者:林小春

(原标题:专访:基因革命走入新时代——访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发起人之一杨璐菡 )

为你推荐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资讯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

2025年第一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 36亿元,同比增长3 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 15亿元,同比增长6 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 9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 04%。

2025-04-24 21:53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资讯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资讯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资讯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一批)。

2025-04-23 17:29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资讯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资讯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5-04-22 18:48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资讯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三类有源植入产品

2025-04-22 13:17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资讯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

持续丰富早期癌症临床选择

2025-04-22 11:1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资讯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10:59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资讯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

一直悬在海南普利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还是落下来了。

2025-04-22 09:45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资讯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资讯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

4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更新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 4mg)的说明书。

2025-04-21 16:02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资讯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资讯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资讯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资讯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资讯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