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科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多成绩,“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未来将怎么促进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他详细解答了这方面的问题。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刘谦:医药卫生科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研项目,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
2009年至2014年,中国医学科技论文从2.4万篇上升到6.6万篇,药物临床前评价、新型疫苗和抗体制备、传染病病原确证能力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构建了我国药物创新体系,使我国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发生了质的转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原检测和监测技术体系,有效提升新发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的转变。制定并推广了150余项疾病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和防控策略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能力”在西非疫情防控彰显实力,赢得了国际赞誉,大型医疗设备、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组织工程皮肤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获批上市,填补了国产空白。
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的成绩显著,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仍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创新成果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医疗器械装备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仍然较为薄弱,基于我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显著不足。我国医药卫生科技投入总体仍然不足,研究成果与疾病防治实践之间存在的“两张皮”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加快,科技项目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发展总体思路是转变科技行政管理职能,优化各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以强化宏观顶层设计、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推动科技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技监督管理等为重点任务,完善构建新型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化体系,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使科技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惠及亿万人民健康的现实生产力。
记者:医药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刘谦:我们将进一步改进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健全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保护医药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制度,营造推动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医药卫生科技人才队伍梯队合理、充满创新活力。
进一步厘清各类科研基地的作用,探索建立国家实验室,制定各类基地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优化科研基地的整体布局,建立基地间开放共享合作机制,构建和不断完善医学研究网络,为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医学科研项目、提出我国本土医学证据提供基础。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转化?
刘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在促进成果转化推广的机制与政策环境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制定了鼓励机构、部门间交叉、协同、合作的政策,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体制机制的形成,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医学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研究成果向产业与应用转化;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研究制定技术评估指南,推动卫生技术评估和推广,探索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适宜卫生技术研发、筛选、推广的模式。
记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往往具有两面性,在管理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和措施?
刘谦:医药卫生是高新技术密集型领域,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组学技术、系统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治疗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正如你所说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为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伦理、高风险等方面的影响,甚至有些生物技术还有可能会被误用或谬用,形成重大安全威胁。因此,研究制定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管理的制度是有序促进新技术研究、防范潜在风险、保护受试者权益、规范研究和临床应用行为的重要保障。
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下发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开展了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审查工作,探索建立了联合监管的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新技术临床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并下发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管理办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制度,以规范其研究过程,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同时,我们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开展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审批及实验活动审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运输审批等工作,制定完善了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坚守生物安全底线,为科研和疾控工作提供保障。
来源:科技日报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