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雅虎金融消息称,微软在今日宣布了从旧金山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手上购买了1000万个DNA长寡核苷酸分子的消息。而就在数天前,来自科技网站Computerworld的消息表明,微软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展示了以人工合成DNA作为数据存储介质这一技术。
这一系列事实都证明了微软正在对DNA存储技术进行深耕。由于DNA上的信息能够保存一千至一万年,因而DNA存储技术优于当前存在的任何一种存储技术。
那么,DNA存储技术究竟是什么?与传统的存储技术相比,它具备哪些优势,存在哪些缺点?未来DNA存储技术又是否能够引领新的存储时代的到来呢?
一、DNA存储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优于当前的存储技术
DNA存储技术,即利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存储介质。具有高效、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易获取且免维护等优点。
DNA存储技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并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存储技术。DNA即为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结合而成。这种双螺旋结构上有4个化学基因,也就是核碱基。DNA通过鸟嘌呤(C)、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G)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存储了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会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组成遗传信息,因而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物体的生长发育。DNA存储技术的研究人员则利用这四个碱基的特性,开发并制定代码,这些都完全有别于生物体所用的“语言”。
比如,当需要复制一份计算机文件时,DNA的数字存储系统会先将硬盘信息中的二进制数翻译成定制代码,然后借助标准的DNA合成机器制造出相应的碱基序列。此时的序列并非一个长分子,而是多个重复片段。每一个片段都会自带一些索引细节,以便明确其自身在整体序列中所处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即便某些片段遭到损毁,数据也不会丢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来读取生物体DNA的标准设备可以读取信息,并当即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数字及数据的需求都在成倍地扩张,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容量更大、安全性更高的数据存储方式。DNA数据存储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对于数据存储容量的要求,据微软研究院估计,1立方毫米的DNA就能够存储一个exabyte(十亿字节)的数据。
作为数据的存储媒介,DNA存储技术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容量巨大。据悉,1克DNA的存储容量在2PB(拍字节)左右,这相当于300万张CD。
另外,保存时间长也是DNA存储数据技术的另一大优点。人工合成的DNA极其“长寿”,即便是在环境不好时,其半衰期也能够超过500年。与之相比,现有的存储技术就显得较弱了,例如磁带的保存时间是10至30年,硬盘的保存时间是3至5年。此外,DNA也不需要经常维护。在读取时,DNA存储技术亦不会涉及兼容问题。
想要使DNA存储技术得以真正实现,微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微软应用程序Twist的内部人员表示,它们已经为此筹集到了1.31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来自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金。
如果DNA存储技术得以实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智能手机存储更多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了。不过,这项技术也是存在着不少缺陷的。
二、DNA存储技术亦存缺陷,但不影响其引领存储新时代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DNA存储技术也不例外。总体来看,目前的DNA存储技术缺陷不少。
第一, DNA存储技术成本高,现阶段无法大规模普及
据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团队负责人Nick Goldman透露,目前在DNA中进行编码时,每MB的数据成本为1.24万美元,而读取成本则在220美元左右。DNA存储技术的高成本,使得它在实用阶段初期的使用频率不会很高。
第二,DNA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变化的影响,致使数据不稳定
在2012年5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电脑文件编入了噬菌体的DNA片段,并在其中植入了大肠杆菌的DNA,从而实现了在活体细胞的DNA中对于数字信息的重复擦写。
然而,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很多。
首先,细胞终究会死亡,而其中存储的信息也会随之消失。就算不死亡,细胞也会分裂、变异、复制,造成数据内容的改变。
其次,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并不是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的。在细胞中,核DNA需要组蛋白的支撑,而基因的表达也少不了其他蛋白的参与。因此,DNA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等形式的损伤。这意味着,DNA存储技术需要合适的生物环境的支持才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它很难适应像硬盘那样的信息存储。
尽管DNA存储技术仍存在许多缺陷,但这也并不影响它引领存储新时代的到来。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存储的容量对于人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DNA存储技术能够轻松做到这一点。
Nick Goldman表示,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在几不可见的微量DNA中,存储了154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篇PDF的科学论文、一张JPG格式的照片以及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的26秒时长的片段,这些资料总共有739KB左右。
此外,DNA存储技术的保密性也极强。DNA拥有多层空间结构,用一般的方法无法破解其中的数据。
微软表示,他们对DNA存储技术的研究从去年秋天就已经开始,这项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DNA存储技术拥有着很多现有存储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这项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在短期之内得到普及。不过,生物技术一旦与存储技术相结合,存储成本也会降低,DNA存储技术将会对新的存储时代的到来起到引领及重要的推动作用。
来源:钛媒体 作者:东方亦落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