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依从性的讨论在市场上非常多,无论是药厂最关心的病人用药的依从性还是医疗服务最关心的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市场上的投资者和从业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希望病人这一被管理的对象能像理想状态那样,逐步提高依从性,从而带动药品的销售和健康管理的质量,最终在帮助病人提升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增长。
但是,依从性之所以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就在于用户的依从性是很难长期保持的。这也是为什么药企永远有需求去投资做患者教育,移动医疗公司在慢病管理的泥潭中难以自拔。那么为什么依从性看上去那么美好,却总是像挂在天边的月亮而无法企及?
从本质上来说,依从性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人性内在的悖论,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现实窘境。如果有大量资金进入去对病人进行教育,或者通过健康管理公司对病人进行长期的管理,依从性确实会升高的很快,而且将持续向理想的状态偏移。但随着市场活动的结束或者健康管理的终结,依从性一般来说都会出现持续的下滑,这是因为依从性其实是一种新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国古人有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之说,其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个人有利的事情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需要时时督促和提醒自己,而人性中的懒惰和自大往往会很快将已经建立起来的好习惯毁灭,这是因为这根本不符合个人内心的诉求。
从用药的依从性来看,漏服、擅自停药、换药等都导致依从性差。如果说漏服是习惯难以养成,擅自停药则是以为疾病好了不听从医嘱,或因对副作用的恐惧而停止并寻求其他替代药物。究其原因主要是内心的抗拒和对医生的不信任,而对医生的不信任则主要是因为疗效不是医疗服务考核的指标,用户据此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而从健康管理尤其是慢病管理来看,用户对于医嘱和护士等健康管理者所提出的要求明知都是对自身有利的,但就是很多时候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到位。这主要是因为慢病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引发的,而要改变这样的习惯是很难单靠自身去做到的,如果没有第三方每天的持续督促和指导,很难收到效果。
因此,要提高整体的依从性,核心是持续的监督和建立可信赖的医患关系。而这就注定了依从性的建立和持续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团队去持续的指导和监督。依从性的建立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就是一个重资产铺设大量人力物力的过程,是高成本高消耗的细分领域。但随着中国整体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转变,依从性体系的建立是迫在眉睫的,即使面临高额的投入,与大规模增长的医疗支出相比还是值得的。
总之,依从性是无法背离常识的,没有什么灵丹或方法能做到毕其功于一役。要想让病人有依从性,就会面临艰苦长期的挑战,特别是在早期高投入还未必有高产出。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