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获得耐药性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大限制了抗癌药物对人类癌症(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效果。然而人们对耐药性产生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GBM对替莫唑胺(TMZ)发展出抗性的分子机制,为人们提供了克服这种耐药性的潜在途径。这项研究于三月九日发表在十大肿瘤学期刊之一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的Huibo Wang。
Pol κ是一种参与跨损伤DNA合成的易错聚合酶。研究人员发现,GBM细胞系和肿瘤组织在TMZ治疗时会出现Pol κ的显着上调。Pol κ过表达使这些原本对TMZ敏感的GBM细胞产生了抵抗。在体外实验和小鼠模型中抑制Pol κ,能让耐药的GBM细胞重新对TMZ敏感。
研究表明,去除Pol κ会破坏同源重组(HR)介导的修复,干扰停滞复制叉的重新启动,影响ATR-Chk1信号通路的激活,延迟细胞周期的进程。在去除Pol κ的GBM细胞中过表达Rad17,可以恢复细胞的HR效率,帮助细胞清除TMZ诱导的DNA断裂,导致这些细胞对TMZ的毒性不敏感。进一步研究显示,TMZ对GBM患者疗效不佳的确与Pol κ过表达有关。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致命的脑瘤,其侵袭性和对治疗的抗性来自于一小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现在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有四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可以帮助人们鉴别这些肿瘤干细胞,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小鼠和大鼠模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蛋白galectin-1在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蛋白就像是隐形战机的涂层,使脑瘤细胞在免疫预警系统面前“隐身”。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CUMC)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分析基因调控和信号网络的新工具。他们通过这一工具发现,KLHL9基因缺陷是胶质母细胞瘤(一种最常见的脑癌)背后的重要推手。
来源:生物通 作者: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