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医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宏观政策成为悬在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正是这种未知,让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充满了风险和刺激。2016年,哪些政策在牵动着从业者的心?小编做了一个小盘点:
一、医药分开,取消医院药品加成
政策解释:医治和用药分开,改变医院以药品收入为主的现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与此同时,提高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
尝试案例: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5家市属医院分三批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2016年2月26日,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内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医药分开。这意味着,除市属医院外,中央、部队及企业下属的公立医院也将进行改革,借鉴上述5家试点医院的经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药品零加成。
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网上药店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受益方。医药分开意味着,药品的流通渠道将从医院转移到药店。商务部的一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药品销售80%集中在医院,仅有20%在零售市场。而在发达国家,80%的药物流通渠道都在药店。
因此,医药分开对零售药店来讲将是重大利好,其中当然也包括网上药店。不过,这一利好还需要有电子处方、网售处方药等政策的配合。
二、分级诊疗
政策解释: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主要是为了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
尝试案例:目前已经有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已经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腾讯投资的微医集团也在做分级诊疗的尝试,让时间不够用的专家或知名医生,与“有能力、有时间”的普通专业医生及基层医生,定期交流学术、传授经验,进而把“大医生、大专家”的经验,甚至转诊资源和会诊能力等转给基层医生,借此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实现分级诊疗。
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分级诊疗带来了医疗市场利益重新分配的机会,让微医集团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能够搭建起分级诊疗平台,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不过更大程度上,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反向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和完善。
三、取消医生加号
政策解释:指医院统一号源管理,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
尝试案例:今年年初,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推出构建公平有序就医秩序、打击“号贩子”的八条措施。其中强调落实“实名制”挂号,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等。紧接着,四川华西医院宣布从3月7日起,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和现场加号。
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整体上,取消医生个人加号条是打击“号贩子”的重要举措。但对于一些以在线挂号、加号类的平台来讲,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与医生个人合作加号的商业机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电子处方
政策解释:医生开具处方后,通过网络传输至药房,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计费,并作为药房发药和医疗用药的医疗电子文书。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
尝试案例:2015年12月10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一张电子处方,号称“中国第一电子处方”,引起一时轰动,也让外界对网售处方药政策有了更多期待。
阿里巴巴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合作的“网络医院”也正在进行电子处方的尝试。患者在网上完成挂号、病例资料上传,通过视频与医生对话、问诊,医生开出电子处方,患者在家就可以收到药品和发票。
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影响:
电子处方的应用,是远程诊疗、网售处方药的前提,重要性你懂的。
五、网售处方药
政策解释:指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处方药。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条提到了允许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鼓励网售处方药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也频频出台,但是处方药的网上销售依然未有突破性进展。
尝试案例:2016年2月,湖北省食药监局批准九州通旗下电商的子公司“好药师”可以试点对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药房部分药品进行远程销售配送,并准予好药师在互联网上结算相关费用。具体的流程是,医生开具处方,传到好药师系统,然后好药师给患者配送到家。
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影响:
对医药电商来说,能否开放处方药销售将会是天壤之别。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非处方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783亿元,而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逾1.3万亿元,处方药销售占据了药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一旦放开处方药销售的话,医药电商则必将迎来井喷发展。
六、互联网医保支付
政策解释:指患者在互联网渠道接受医疗服务后,可以通过医保账户结算、划款。受限于医保的地区差异、互联网平台与医院的财务系统对接等问题,医保在互联网渠道的应用还没有放开。
尝试案例:主要有直接医保支付和“先自费,再报销”两种解决方案。
一、2015年1月,浙江海宁的老百姓大药房首吃螃蟹,支持消费者网购刷医保。支付的过程很有科技范儿,消费者线上选购药品,选择医保支付,然后将进入一个人脸识别环节,通过电脑摄像头拍照,系统将对该照片与用户的医保卡照片进行对比验证,验证通过后方可成功扣款。
如果说老百姓大药房的纯属线上支付,那么沈阳地区的医保网购尝试则偏“线下”。2015年4月,沈阳开通医保网上便民购药服务平台“成大方圆”,参保人员可以选择货到付款,然后通过移动POS机刷社会保障卡结算。
二、2016年年初,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通支付宝结算诊疗费,其中包含了医保结算。患者先通过支付宝结算所有诊疗费,然后到门诊指定窗口使用医保卡进行医保结算,结算后将医保结算报销的金额返回支付宝账户。
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提高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积极性。
七、医师自由执业、多点执业
政策解释:自由执业,是指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可以自主选择执业方式和执业机构,有选择“个体行医、合伙行医或者受聘于医院行医”的自由,让医生从“单位人”变成“自由人”。
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
尝试案例:从2010年1月1日起,广东省开始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凡是具有副高职称且在该技术职务上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可以申请最多3个执业地点多点执业。但似乎这一政策对医生的执业情况并没带来太大改变,医生对多点执业的响应并不积极。
2014年12月,邓开伯教授在北京慈诚医疗开设工作室,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引起业界轰动。近年来,国内已经先后出现了超过30个“医生集团”(如张强医生集团、万峰医生集团、中欧医生集团、微医集团等),成为一些医生的自由执业选择。
对互联网医疗的影响:
是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医生的自由执业是基本前提,尤其很多涉及医患互动的平台,医生的行为权限、收入等都将受到政策牵制。一旦医生自由执业政策放开,将有越来越多的平台服务与医生个人品牌,而非医院。
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