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人们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提出关于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提案,呼吁对全人群血脂水平进行管理,从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遏制疾病的发生。
我国对血脂异常高危因素重视不足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
葛均波教授特别强调指出,我国目前还在面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局面,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极有可能继续上升,据目前预测,2020年之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拐点”很难出现。与严峻的发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已是动粥疾病的高危人群,大众的心血管疾病防控意识薄弱。
而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升高所引起。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所有危险因素中,由胆固醇升高而引起的血脂异常所造成的危害是最严重的,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增加。”葛均波说。
葛均波表示,血压升高有时还会引起病人的感觉,如头痛等,但血脂、胆固醇的升高没有明显的身体变化。血脂往往没有血压、血糖那样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血脂异常堪称“隐形杀手”。高血脂会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对身体造成隐匿、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血脂异常造成的的危害,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心血管专家十分重视血脂的检测,但由于病人很难感觉到血脂的变化。 血脂测量较为麻烦,检测需要验血,相对来说,就造成了全社会对血脂管理认识不足。”葛均波表示。
呼吁加强全民血脂管理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快,慢性病管理已经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由政府承担资金,面向全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国家卫计委2015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对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增加随访次数,但对全人群的血脂控制还没有被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来。
近年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呈现集聚和爆发式增长,葛均波表示,通过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未来我国依然面临着心血管病发生率持续上升的严峻局面,根据目前的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难出现下降的趋势。“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应该从国家层面,包括加强宣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吸烟率等手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拐点才有可能出现。”葛均波表示,为了加强慢病管理,目前高血压、高血糖都被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由政府买单为全民监测血压、血糖。在专家层面上来看,血脂管理与血压、血糖管理同样重要,血脂筛查应该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提供资金,统一管理大众的血脂水平。”葛均波透露,在全国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他提出应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的提案。
葛均波表示,血脂管理等慢性疾病应该下放到县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让全国老百姓都受益,像关心血压、血糖一样来关注血脂。“只有将全民的血脂水平控制下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心血管疾病的上升。”葛均波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