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两会”尚在进行中,代表、委员们带来的议案、提案、建议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当属“儿科医生荒”,各地代表、委员纷纷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言献策。
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主要体现在提高儿科医生待遇、改善儿科医生职业环境、完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等方面。小编汇编如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
北京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为解决“儿科医生荒”难题,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解决儿科医生紧缺的工作方案,涉及基层建设、儿医待遇、技术发展前景、教育体系培养儿医、儿医职称等。这是一个综合施策,都要有具体政策,光靠喊口号是解决不了儿医紧缺问题的,目前各部委都在研究,应该在今年年中出台具体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恢复儿科专业的本科招生是解决办法之一,但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改善医生的待遇。儿科医生是最突出的,因为儿科医生开药少、处方少。实际上,不光是儿科医生,还有急诊医生、产科医生,待遇都很成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学教授丁洁:
1、保护、爱护现有儿科医护队伍,使他们从业中有自豪感、使命感。建议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处于待遇低、工作累、医患关系紧张的儿科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释放正能量。
2、正确认识和理解儿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完整的学科发展史和学科体系,她不是“缩小版”的内科学,学科本身毫无“大小”、“简易”等内涵。因此建议在任何涉及儿科医护人员、儿科学等相关问题的决策中,勿草率行事,避免出现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凑”的怪论。
3、由于儿科从业人员面临的工作对象多为孩子及其家长,工作强度、难度和压力远大于成人科室。因此建议调整涉及儿童的诊疗费用,同时通过调整儿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儿童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以补偿儿童诊疗费的增加。
4、为儿童健康吸引和留住人才。建议高考、用人等“门槛”对于愿意从事儿科事业的优秀人才不是降低门槛,而是允许学校或医院等“需方”予以优先选择权,这有助于增加从事儿科事业者的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为儿童的健康事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5、制定针对儿童医院、设有儿科科室的医院的专门的补偿机制,以缓解目前从事儿童诊治、健康保健的机构以及科室“亏本经营”的窘境和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冬竹:尽快结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切实降低药价的同时,根据产科、儿科工作风险度、工作压力、工作特殊性等特点,相应提高儿科医生的技术服务价格。
同时一定要加强产科、儿科人才的培养,加强上级医院产科、儿科医生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驻点帮扶力度,鼓励产科、儿科医生下基层帮扶,帮助提高基层产科、儿科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建议国家在此方面有政策导向和倾斜,提高儿科医生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待遇,鼓励年轻人喜欢医学、喜欢儿科、报考医科学院,使人才慢慢回流到这个行业。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罗良娟:国家卫计委和医院在制度层面上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保障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医院至少处于平均水平及以上。医院在考核儿科时,要回归公益属性,让儿科医生有更多获得感,体面执业。
此外,政府对医院的考评时,要把儿科发展纳入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硬指标。譬如,对儿科发展不好的医院在评定等级时可以进行一票否决,通过考评这个指挥棒提高医院发展儿科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要彻底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还得从加大医疗服务供应入手,在体制机制上破题。此外,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全面发挥互联网功能,探索设立儿科互联网诊所、医院等。
全国政协委员、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应该放开对儿科医生的限制,让儿科医生自由地开诊所。
台联界别委员高美琴:首先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其次,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在全面恢复儿科本科专业招生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流政策,加强儿科医生的就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吸引更多临床专业毕业生分流专攻儿科。
最后,要积极探索建立儿科专业“5+3本硕连读、本科与住院医师规范化一体培养”的培养模式,从招生源头吸引优秀生源从事儿科专业。同时要加强儿科医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荣誉感,更好实现其职业价值。
来源:健康界 作者:郝兰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