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曾被真格基金先后投资过的三家移动医疗公司——医生工具杏树林、移动手术平台名医主刀、以及手术机器人公司Remebot,宣布相互达成了战略合作。
移动医疗三结义,打通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三大流程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他们的合作是这样的:术前再教育(医生)→ 术中手术治疗(医生 to 患者)→ 术后康复随访(医生 to 患者)。
流程一:Remebot 与杏树林的医生工具之一病例夹内共建 “机器人手术云学院”,借助杏树林 “病历夹” 的庞大医生用户群体,构建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病历夹 APP 截图)
该学院由 Remebot 的合作医生,同时也是前海军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田增民教授,率领专家团队为杏树林平台上 7000 名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授课,普及机器人手术知识和临床案例。
Remebot 方面表示,其合作的另外两位医生——解放军 306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全军和北京天坛普华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师卢旺盛,也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授课。未来,随着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专家的加入,不仅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社区,更有望借此打通全国各地基层医院与医院的转诊机制。
流程二:医生掌握好相关的机器人手术技能和知识后,可以通过名医主刀实操 Remebot 对患者进行手术。
在名医主刀的产品中,已经能看到已经有了 “Remebot 机器人微创” 专区。众多与 Remebot 合作的专家医生将逐步入驻名医主刀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名医主刀直接了解机器人手术的情况和专家信息,并在平台上预约专家为自己提供机器人微创手术服务。
流程三:手术完成后,患者仍然需要通过杏树林进行康复随访。
手术流程结束后,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专家会利用杏树林旗下 “病历夹”、“医口袋” 等移动端 APP 管理病患信息,进行远程云端查房,甚至协调当地医生进行简单的诊疗服务。
这本是处于移动医疗产业链的不同位置的三家公司,如何会擦出火花?
医生工具杏树林是移动医疗行业的老牌企业,创立于 2011年12月。目前主要产品为病历夹和医口袋,为医生提供学术交流、病患管理等服务。2016年1月 底,杏树林宣布完成 3200 万美元 C 轮融资,在此前的 A 轮和 B 轮之间曾获得真格基金的一笔小额投资。
名医主刀是一家新兴的移动端手术预约平台,成立于 2014年10月。患者可以通过名医主刀直接预约专家进行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平台将其业余时间利用起来为患者服务。创业仅一年多的名医主刀,先后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继 2015年5月 完成由真格基金投资的 500 万元天使基金后,2015年10月 又宣布获得复星医药、高榕资本和真格基金的 6000 万 A 轮融资。
而 Remebot 虽然也很 “资深”,但外界对此却知之甚少。它是我国全自主研发的神经外科医疗机器人,主要特点是微创、精准、高效。该产品先后迭代过 6 代,经过 18年 的技术沉淀和 2 万多例手术,广泛适用于脑出血、帕金森、癫痫、脑瘫等疾病,于 2015年 底获得雅瑞天使、真格基金、海泉基金数千万人民币的投资。
Remebot 的机器人手术是怎么实现呢?3 部分、6 步走!
据 Remebot 相关资料显示,Remebot 由 “脑”、“眼”、“手” 3 部分组成:计算机及软件系统是 “大脑”,手术规划软件负责合成患者头颅的三维模型,方便医生观察病灶,进行手术规划;机械臂像 “手”,负责定位医生规划的手术位置,精度达到 1mm,同时还是多功能手术平台;摄像头则像人的 “双眼”,可实时捕捉机械臂和患者的位置信息,确保机械臂按手术规划路径运动到指定位置。
3 个部分组合之后,医生和患者还需要人工操作 6 个步骤:(文字较多,可移步视频)
患者贴上 Remebot 专用标志点,进行 CT/MRI 医学影像扫描。手术规划软件会自动合成患者颅部的三维模型和冠状图、矢状图,辅助医生诊断并制定手术方案。
医生选择图像,勾勒出病灶的轮廓,手术规划软件实时展示病灶形状、位置及大小。
医生观察病灶,确定穿刺靶点,然后根据病灶周边的环境选择最佳的入颅角度,完成手术规划。
手术注册是为了确定脑、眼、手三部分的位置关系,并计算出机械臂的运动路径。其中,机器人注册是摄像头和机械臂建立关系,患者注册则是摄像头与患者建立关系。
医生在软件上模拟走位,确认无误后机器人走位,标记入颅点。撤离机械臂,对患者进行术前消毒,机器人二次走位锁定入颅点。
医生在机械臂末端安装作为手术操作平台的导向器,用钻头在入颅点开 1 个 2mm 以内的小孔,换上适配的手术针,沿导向器将针推送至底部即为手术规划的路径和靶点位置。
Remebot 方面表示,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平均用时仅 30 分钟,患者创口小于 2mm,住院观察 2~3 天即可出院。
实际上,早在 2005年,机器人辅助的无框架定位技术即获得国家认可,进入了北京市定点医保范围。医疗机器人作为医生的 “第三只手”,既能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费用,又能提高医生的精准度和效率,尤其是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Remebot COO 聂智认为,“通过这样的合作,机器人微创的新技术就可以快速在医生群体和患者群体得到曝光和普及,这对患者接受机器人微创手术,认同并传播机器人微创手术是最重要的一步。
名医主刀方面则表示,通过引入机器人手术,并打通全流程,意味着 ”手术不再难“。另一方面,这或许也代表着,在互联网 + 科技 + 医疗环境下,创业公司合纵连横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36氪 作者:su小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