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需求增加、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众多新产品和新模式涌现:智能远程血压计、移动医生、手机血糖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指尖上的医疗”很多定位于日渐壮大的老年群体。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尤其是与养老相关的慢性病预测、诊断、病情管理、后期康复等环节,均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这一产业火爆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本的先行渗透。仅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可穿戴设备,近三年就有12期投资案例。在投资者看来,虽然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但今年和今后的两年,由于资本前期的介入,部分企业开始有余力去仔细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预计在2021年,这个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整个产业趋于成熟。
表1:国内移动医疗APP企业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老龄化加剧引爆移动医疗需求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而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可见,未来20年,将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近半患慢性病。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的两综患病率为43.2%,慢性病患病率是43.8%.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一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心脏病。
除健康可穿戴设备外,目前我国移动医疗投资有65%与慢性病管理有关,其次是诊断服务,占15%,这部分最大需求为老年人。
表2:移动医疗对医疗成本的节约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
从其他国家移动医疗在一些老人群体和慢性病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可以做到降低医疗费、延长就医间隔时间、减少就医次数和住院时间等,比如美国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行远程监控的,医疗费用可以减少40%以上;高血压患者若使用移动设备将生命体征信息传递到电子病历中,就医时间间隔延长70%;而欧盟利用远程监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衰患者,他们的就医次数和住院时间分别减少10%和35%。从需求来看,除了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需求也逐年增大。截止2012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人数为9712.2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为6612.6万人,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为1813万人。
与此同时,独居、空巢老人的增多,也造成了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移动医疗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此外,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让现有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我国毅医疗资源浪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超过30%)等问题,也为移动医疗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据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男性面临主要问题有:脂肪肝、甘油三酯升高、骨密度降低、颈腰椎病患、高血压等,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有:骨密度降低、颈腰椎病患、脂肪肝、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血压等,他们对那些监测自己的生理参数、获取最新医疗研究成果信息、保健技巧等的需求,也将催生健康管理巨大的市场需求。
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
从美国移动医疗发展经验看,移动医疗的患者方需求包括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医生方需求则包括医院内部沟通、患者沟通。双方面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和医改,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本身复杂的特性,缺乏成熟的商务模式及对传统就诊医疗模式的偏好等。
尽管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把握市场真实需求的方式方法上是基本相同的。国内面对老年群体的移动医疗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移动医疗提供商在开发针对医生和患者的产品时,也必须要站在医生和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医生和患者——移动医疗的两大重要参与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经济学人》智库曾经对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分别做过调研,结果表明:
从患者角度看,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医生交流成为患者对未来移动医疗最重要的需求,64%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使用移动医疗与医生交流,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73%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病情的远程监控,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另外,46%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借助移动医疗获得更多的医疗知识,3/4的患者愿意为此付费。此外,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应用有望取代语音和短信服务,成为未来最受欢迎的移动医疗的提供方式,其中,移动网络以35%的比例成为首选。最后,虽然患者愿意为移动医疗服务付费,但成本依然是他们使用移动医疗的最大阻碍因素,因此,移动医疗商可以考虑向患者低价甚至免费提供服务,通过其他商业模式盈利。
从医生角度来看,38%的医生认为移动医疗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11%认为移动医疗能降低患者的成本;在改善医院内部沟通方面,医生最欢迎的是借助远程数据处理和诊断,49%的医生选择了这一功能;而医生对通过移动医疗与其他医生沟通、以及获取电子病历兴趣并不大;在改善与患者互动方面,医生对各种功能都非常感兴趣,包括病情的远程监控、通过移动医疗设备演示治疗方案、让患者访问电子病历、视频咨询、预约提醒、药物服用情况沟通等,但目前这些领域还缺乏足够的解决方案;而对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的通话和短信服务,医生兴趣不大。
养老领域的投资机会
从国内的投资案例来看,移动医疗大多数投资均和老年群体相关,主要集中在在线医疗咨询、临床信息咨询服务、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平台式医疗服务,投资热潮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慢性病监测设备较受欢迎。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9%,导致死亡率占死亡率85%以上,而慢病多为老年患者。因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而死亡的比重更大。移动的慢性病监测设备,有助于实时监测患者身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目前我国慢性病监测设备处于起步阶段,以智能血压计、便携式心电图、移动睡眠监测等为主,不仅种类少,兼之消费观念尚未转变,市场规模也很小,面向老年群体推行效果并不好。
与国内相比,国外慢性病监测设备市场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主要包括医院用和家用两个市场,不仅市场规模可观,也已经实现盈利。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尚未有针对老年健康管理的公司获得投资,但很多投资机构均在关注这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他们认为未来几年,随着市场的细分,针对老年群体的慢性病管理公司将会出现,这类公司也会是国内移动医疗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从资本市场对一些装入“慢性病管理”概念上市公司的热捧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火爆指日可待。
来自GSMA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7年,中国医疗监测服务的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2亿美元,其中超过90%的收入来自于慢性病管理。由于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可穿戴医疗设备,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医疗设备一直深受高端投资机构的青睐。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可穿戴设备包括传感器技术提供商、硬件提供商、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各个环节。由于上游高端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在国内尚未实现真正突破,因此获得投资的企业多为中游,尤其是下游的终端设备厂商。
总体说来,国内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龙头企业与其他成熟行业相比,规模和实力也要小得多,比如刚刚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还有一些从专业领域切入消费市场的厂家。部分投资人指出,未来移动医疗概念与可穿戴设备的有机结合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爆发点。随着可穿戴式技术的崛起,移动医疗的软件和硬件结合将带来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移动医疗企业寻找盈利模式。
从长远来看,以针对老人的慢性病诊疗、健康管理等信息服务平台、慢性病移动监测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等仍会是投资热点。
来源:《中国养老》 作者: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