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3月,卫生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卫生部门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包括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地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可以说,上海首家康复医院正是在这一政策鼓励下诞生的。
目前全国大多数二级医院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模糊。
上一轮医改前,一些地方实行分级诊疗,劳保或公费医疗的患者与附近的二级医院签约,必须先在这些医院就诊,除非必要才上转三级医院。因此彼时二级医院有固定的患者群,不愁发展,不少还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在区域患者中享有盛誉。但随着医保制度推进,患者可自由选择,更多的人前往名气更大的三级医院就诊,二级医院渐渐衰落。
而新一轮医改努力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推行全科模式,并在收费上予以优惠,吸引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同时三级医院临床医疗中心的功能也继续强化,规模实力不断提升。二级医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是向下接轨社区卫生中心?还是向上接轨三级医院?久无定论。二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仪器设备更新率较低,先进医疗技术引进消化率低,原来的医务人员知识老化,新引进人才又因薪金待遇差,出国机会少而易于流失,在激烈的竞争中难有作为。
由是观之,二级医院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有业内人士总结出二级医院的4条出路:一是升级为区域医疗中心;二是改制为康复医院;三是发展为高端医院;四是直接关闭。而从京沪近年来的改革经验看,二级医院改制为康复医院,或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成高端医院,是较有希望实现的目标。
当然,二级医院的改革要与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对应。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地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慢性病患者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亟待康复。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专门的康复机构,很多稳定的康复期病人在大医院长期占床,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住院难。对于社会资本来说,进入利润不高的康复领域显然不太现实。从这层意义上说,为数不少的二级医院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职能。
来源:中国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