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意见》第十六条强调,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检验检测等八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且检验检测早在“十二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八大高新技术服务业的第三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检验检测列为科技服务业。
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承担医疗机构或其他与医学检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检验外包业务被称作“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又称“第三方检验”,核心是规模经济,即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获取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从而达到多方的共赢,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产业链
独立医学实验室——规模经济的产物
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四大优势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又称第三方检验,是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独立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公司,它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初为大型医院商业化运营其临床实验室,为中小医院提供委托检测服务。
为什么独立医学实验室能够存在?核心:需求+规模经济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专业化分工时代对低成本的追求催生规模经济的繁荣。
美国:三轮驱动使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快速发展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成现在独立运营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平台,现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
从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医疗控费、技术升级和更严格的实验室监管标准这成为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医疗控费压缩医疗机构利润,技术升级使医疗机构承受更大的检验成本,更严格的实验标准使占市场 12%的私人诊所市场转移至独立医学实验室。
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行业呈跳跃式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萌芽和快速发展正值先后两次医改。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跳跃式发展(用 20 年时间走完了美国 60 多年的历程)得益于新形势下我国医改红利的释放和 21 世纪的检验技术的高速革新,化学发光和精准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引爆行业扩容。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
回首2015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爆发元年
随着我国医改红利的持续释放,医疗服务行业受资金青睐将持续发酵。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不到20年,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独立医学实验室企业跑马圈地已过半程,龙头企业全国中心省市布局已基本完成,市场规模5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增长情况(数量:所)
根据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截止2015年底,由其他行业向医药生物行业跨界转型的公司数量达80余家,其中向医疗服务行业转型公司数量最多。2015年是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爆发元年,数量由216家猛增至356家。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各省分布(数量:所)
从地域来看: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五省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占比近 50%,即北京和南方地区发展较快,北方总体发展较慢。
新医改形势下驱动行业迅速扩容的医疗控费、分级诊疗、民营医院发展等因素依然存在,不过新技术的应用将是长期驱动因素。
体外诊断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此外,龙头公司全国布局已过半程,开始战略布局地级市,向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发展,近期将出现连锁实验室、区域实验室、医院附属实验室和各专科实验室并存的局面。龙头公司将通过渠道整合、共建实验室、实验室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区域性扩张。
展望2020年:200亿新增市场待挖掘
独立医学实验室虽起源于美国,但在医疗保障更为健全的欧洲和日本同样发展良好。根据 Quest、Labcorp、Labco 和 BML 四个龙头公司的年报推测美欧日独立实验室市场市场规模已分别达 200 亿美元、 145 亿美元和 100 亿美元,渗透率约为 38%、50%和 67%。国外独立实验室做到如此大的规模,是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商业保险的发展;第二个是私人诊所和基本医疗的普及和覆盖;第三个是冷链物流的高速发达;第四个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和获得认可;第五个是医院管理和现代化成本核算;第六个是社会医疗支出增加和医保控费导至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第七个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整合和快速增长。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起步较晚,21世纪初才有第一家商业化独立医学实验室。但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迅速,2014年市场规模47.6亿,2015年数据约为75亿规模,近五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扩张期,跑马圈地为主,兼并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为辅。但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
2015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根据 2015 年销售数据来看,金域检验营收 24 亿左右,艾迪康 15 亿左右,迪安诊断 11 亿左右,市场占有率分别约 32%、20%和 14.7%。金域检验于 2001 年开始涉足医学检验,艾迪康和迪安诊断分别成立于 2004 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企业,先发优势明显,行业格局初步形成。随着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的增加,竞争将趋于激烈,预计行业龙头将强者恒强,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由于医疗控费延伸至检验端,使医疗机构检验外包动力进一步增强、分级诊疗逐步落实,患者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检验外包比例相对较高、民营医疗机构飞速发展、以中小型医疗机构居多、技术进步驱动行业扩容等原因,以基因检测和个体化精准医疗为主的分子诊断将是独立医学实验室新增长点,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30%以上增速,新增200亿市场空间待挖掘。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结构
互联网时代独立医学实验室必须建立在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平台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并依据自身条件,在医疗机构检验外包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诸如科研服务、司法鉴定、CRO服务、食品环境检测、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附:广发医药调研独立医学实验室问答环节
问:从样本量看,样本量来源于医院、保险、体检机构的百分比如何?
答:目前70%以上来源于医院,但近两年,一些实验室在找不同的市场渠道。比如达安,在这个行业无论资金、品牌、后台都很不错,但在临床检验方面做得并不是非常理想,但近两年有很大起色,来源于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保险行业,去年3亿临检收入中几千万来源于保险,这在以前是很少的;第二个是由于达安基因的优势,取得国家第二代基因测序肿瘤基因检测的资质,试剂、设备、检测都得到国家卫计委的批准。此外,还有20%左右收入来源于体检,剩下10%来源于其他。国家近两年推行的两癌筛查,每个省都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经费,还有老年病体检、慢病管理、农民工体检等,这些方面国家释放了许多资金。资金主要有两个去向,一部分留给有能力的医院来做,医院能力不够的,特别是两癌筛查,比如宫检图片、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通常都会交给第三方实验室。艾迪康一个子公司在某个省每年总收入不到8000万,但老年病体检就占到将近2000万。
问:三甲医院基本可以做700-800个项目,有的500-600,第三方可以做2000项,这700-800个项目占检测市场价值量有多大?
答:这700-800个项目占整个价值量的90%以上。现在医院外包给独立实验室的是医院做不了,成本很高,耗人力、不愿意去做的项目。
问:在公安及司法鉴定领域,第三方业务发展的如何?
答:第三方医学检验和司法鉴定还是有区别的。司法鉴定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影响或限制,大家不一定会相信第三方。迪安有块业务主要是做亲子鉴定,一方面是私人对亲权的鉴定,还有一个是上户口的问题,3个月以内没有出生证明就必须重新做亲子鉴定,这个给行业带来一定空间,包括金域、达安都要做,但总体空间不大。
问:在第三方实验室,包括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基因测序、病理等,不同项目的结构差异如何?
答:第三方和医院在检验项目结构上还是有很大区别。从整个行业看,在第三方,病理,包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占20%左右;生化占5-10%;发光比重比较大,占20-30%,甚至40%,不同实验室结构不同;免疫15%左右,也有20%的,这和每个实验室推广的重点有关;基因检测,包括传统PCR,在10-15%左右;一些特殊的检测,样本量不大,占5%左右,金域在特检方面占10%左右。如果从大结构来看,划分为特检、病理和传统化验,其比例大概为1:2:7。
问:在病理方面,金域和麦克奥迪相比怎么样?
答:麦克奥迪以病理和细胞学为主,金域在整个行业病理诊断做的很好,量在中国也是最大的,但这几年随着基数扩大,今年营收大概在24、25亿左右,因此病理比重在下降,估计也有20%左右。
问:哪些项目比重增速比较快?
答:生化过去在独立实验室比重很小,占2-3%左右,现在5-10%,主要是由于国家对老年病体检,慢病管理等的投入,还有就是民营医院强调价格,成本核算比医院更精确,更倾向于外包给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做,因此生化的比重在增加。比重增速最快的当然还是化学发光。比重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每个公司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上海天祥,很常规,生化和化学发光占80%左右。
问:连锁化运营区域推广时要获取牌照,模式是怎样的,是不是要找当地某个合作方?
答:2008年以前拿牌照非常难,因为没有出生证,所以通过打擦边球或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标准批牌照,包括金域、迪安、达安、艾迪康,基本都在当地找合作伙伴或加盟方。2008年批照相对容易以后,比如金域,将以前参股或控股的公司,逐步回收变成独资。再比如迪安也是一样,为了降低经营风险、短期内获得市场快速成长,不论并购还是在当地获取牌照,都是在当地找合作方,过两三年全部拿回来。
备注:本文部分内容根据东吴证券和广发证券医药调研团队的调研报告整理。
来源:生物探索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