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市场从2013年走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在经历了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平台建设,以“赔本赚吆喝”为目的的补贴大战,以医生资源为核心的“圈地运动”,以专业细分为依据的重度垂直之后,2016年的移动医疗市场注定会在浓雾散去,泡沫消尽,尘埃落定之际呈现出一个相对明朗的局面。那些曾经在风口上被友情卷起的猪们、羊们、狗们也终将会在惊喜、迷茫、膨胀、盲目乐观、自我否定等一系列反反复复的情绪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喧嚣一时的移动医疗如同一剂紧跟时代的强心针一般,给古老悠久的传统医疗行业带来一阵春风(台风?)的同时也把自己吹得失了方向。而以护士资源为主导的陪诊行业作为移动医疗的一部分,在“得医生者得天下”的叫嚣声中显得过于安静。
优质的医生资源可以解决痛点,但需要落地的医生资源要如何与移动医疗行业匹配仍在摸索当中。从管理成本来看,护士的管理成本显然要远远低于医生的管理成本。在有医生没患者,有患者线上也看不了的今天,护士资源被重新推到了市场的浪尖,美小护们也不准备再做静静的美女子了。这一次,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陪诊市场。不难发现,陪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移动医疗边缘行业,陪诊甚至是一项可以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中高端服务体验。
护士资源绝非是变现渠道
以汇聚三甲医院优质护士资源为核心的陪诊业务会让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用护士资源来变现,这也是陪诊行业在前期试错过程中很容易犯的错误。然而笔者认为优质的护士是陪诊领域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一切后续业务开展的切口和源泉。只有拥有一支过硬的护士队伍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做陪诊业务不仅不能从护士角度杀鸡取卵般地谋取短期利益,还要运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将护士利益尽可能地最大化。
面对陪诊是否是刚性需求的质疑,面对投资人对移动医疗呈整体观望态势的市场现状,笔者认为此时冷静的市场正是陪诊行业真正浮出水面的大好时机。既然护士资源并不能直接变现,用补贴大战来培养市场又终将会带来内伤,那么陪诊领域的变现渠道究竟在哪里。陪诊行业经过半年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以toB为主导,to C为口碑的捆绑大客户资源协同战略发展的生存之道。
此种经营模式将陪诊的目标用户群体锁定在了中高端人群,通过保险、银行、金行等大客户企业为客户买单的形式,在培养市场的同时也让此类传统行业为新兴的陪诊行业背书,用“真金白银”保驾护航,最终带给用户毫无后顾之忧的陪诊体验。
老年群体是目标用户也不是
什么样的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需要人陪,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一定是老年群体。然而陪诊行业的第一目标用户并不是老年人。先放下陪诊行业不谈,任何一个想要进行持续发展的行业,在用户的服务需求和支付意愿能力对等时产生商机。陪诊也不例外。老年群体从表面看来的确有很多陪诊服务需求,但大部分的老年人并不具备支付意愿,他们反而拥有的是大把的不知道怎么打发的时间。这使得老年群体并没有为节约就诊时间来付费的意愿。
那么要如何满足有服务需求却没有消费意愿的老年群体呢。众所周知,陪诊业务的最佳服务状态就是节省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是否能够提高行业效率也是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有存在价值的标准之一。而在陪诊领域,节省时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在就诊过程中,还有是否能为付费客户节省时间。当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由儿女来完成买单时,无形中也是在节约儿女的时间。即付费方虽不是表面上的服务享用者,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时间和父母就诊的安心过程。
因此,仅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看,不论孕妇、儿童、异地就诊患者还是老年人,只要是在意时间成本的人群,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需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人群就是陪诊行业的目标客户。
陪诊业务是缓解公立医院护士流失的利器
既然陪诊需要护士资源来支撑整个业务运转,那么以陪诊业务为切入点的移动医疗行业是否又会成为跟公立医院之间不抢医生抢护士的新领域呢。恰恰相反,陪诊业务不仅不会与公立医院抢护士资源还将有力缓解公立医院护士资源的流失现状。
据2014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三级医院的护士流失率平均为5.8%,最高能达到12%,在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则经常有8%-10%的流失率。与此高流失率相对应的是我国一直低迷的每千人所拥有的护士数量。每千人拥有的护士和助产士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全球人均拥有护士数量最多的是挪威,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达17.27人,欧盟制定的基本标准即为8人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相比之下,中国直至2013年才终于满足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达到2人。面对护士数量的严重匮乏和护士流失率的居高不下,我国护士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工作强度高,工资待遇底是造成以上护士行业现状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群体更是整个护士行业中最不稳定的一部分。如何将护士留在公立医院,提高护士的整体待遇是最直接的方式。
陪诊业务的开展是利用三甲医院护士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进行护士兼职陪诊服务,在整合护士碎片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待遇,更拓展了护士职业发展的路径,是稳定三甲医院护士队伍的利器。
今天,我们再谈陪诊行业,已经不能再将其片面地割裂成单一的陪诊业务来看。陪诊是整合全国292万名注册护士的一个细分入口。不久的将来,院内陪诊、上门护理、私人诊所、急救系统、临终关怀等各个生命全周期照拂领域都将出现陪诊护士、上门护士、派遣护士、跟车(机)护士的身影。以陪诊为切入点的优质护士资源平台未来将拥有无限可能。
文/吴建华 北京医生网创始人,现为安心陪诊创始人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吴建华
为你推荐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
2025年第一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 36亿元,同比增长3 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 15亿元,同比增长6 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 9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 04%。
2025-04-24 21:53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