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警察机构纷纷被测试的结果说服:新加坡警方于2013年引进了大脑指纹测试技术;美国佛罗里达州警方签署了一份合同,于2014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而澳大利亚反恐机构目前正在评估大脑指纹测试的可用性,他们希望借此了解那些从战争地区回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人员是否非法参与了当地冲突。
1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的脑电波从不会撒谎。或者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警察和执法机构都相信这一说法——但事实比这更复杂。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一组心理学家正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完美犯罪,包括如何进入校园里一间小办公室,了解学校职员存放财物的地点,以及如何安排最佳的作案时间以避免被抓等。当天晚些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熟练的小偷。
当然,这场“犯罪”完全只是模拟表演。最令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人类大脑如何控制参与犯罪活动时保留下来的记忆,以及这些记忆被隐藏的程度。模拟的犯罪场景或许能帮助解开这一难题,研究的结果也能为目前的一些案件提供启发。
“多年以来,人们总是会这样假设,当罪犯看到一些有关他们罪行的提示物时,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诱发认知的区域,”参与研究的心理学家、肯特大学的扎拉·伯格斯特龙(ZaraBergstrom)说,“但是没有人认真地质疑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人们能否有意不去回忆一些他们不愿回想的事情?如果可以,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研究者依然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担忧。过去十年来,神经科学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进入世界各地的执法系统和法庭。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传统的测谎器并不完全可靠,但另一方面,新一代的大脑扫描技术——被称为“大脑指纹测试”——却被认为极少犯错。事实上,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信任程度非常高。在一些国家,“大脑指纹测试”已经在分辨是否有罪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便是很突出的例子。
2008年,14岁的商科学生AditiSharma被判终身监禁,罪名是用蘸过砷的糖果对前未婚夫UditBharati下毒。此前她与Bharati解除婚约,又与另一位男子在一起,这令Bharati感到异常愤怒。
尽管Sharma在法庭上辩称自己是无辜的,但法官ShaliniPransalkarJoshi还是毫不迟疑地进行了宣判。这位法官在判词中解释称,对Sharma的大脑扫描显示,她具有关于砷的“经验知识”。印度警方从2003年开始就使用了大脑指纹技术。执法官员称,这项技术能帮助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警员搜集证据,并且使复杂、漫长的认罪过程大为缩短。
大脑指纹技术通常是让嫌疑人安静地坐在一间无窗的小屋子里,给他/她播放一系列陈述,其中一些与案件有关。警察给嫌疑人戴上装有30个电极的帽子,探测他们大脑的活动,并将信息反馈到一台脑电图描记仪上。一些神经学家认为,这些信息能揭示嫌疑人对某个特殊线索——比如杀人武器——具有较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受害者遭受的损伤。
大脑指纹测试的核心是寻找一个特殊的大脑电信号,被称为“P300”。当某人接收到有关物体的语言或视觉暗示,以及与特别鲜活或强烈情感有关的人物、地点信息时,“P300”信号就会变得特别强烈。
20世纪60年代,神经学家首次发现了P300与大脑认知的关联。在人们看到某个提示——如看到一位亲戚的图片——后大约300毫秒时,大脑会出现持续增加的电活动。30年之后,才有人尝试将P300用来解决犯罪问题。
拉里·法威尔(LarryFarwell)曾在哈佛大学担任过副教授,从事生物心理学研究。他是第一位利用P300开发大脑指纹技术的人。在一次标志性的案件中,该技术成为搜集美国连环杀手JBGrinder犯罪证据的关键所在,并最终促成了1999年对他的定罪。
几年之后,印度神经学家ChampadiRamanMukundan开发出了“脑电波震荡印记”(ElectricalOscillatorySignature,Beos)测试技术,同样是为了识别脑电波活动数据中的P300信号。目前Beos测试已经在印度投入使用。
“制定相关提示的过程特别耗费时间,”Mukundan说,“在系统测试当中,我们会利用其他不相关,但已知在他们生活里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提示,也会分别以他们自己对案件的描述,以及警方提出的理论作为提示。”
大脑指纹测试通常是让嫌疑人安静地坐在一个很小的、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然后播放一系列陈述给他/她听。
Mukundan称,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出明显的P300信号,就会再重复一次测试,以确保获得的信号是真实可信的。Beos测试要求嫌疑人有配合的意愿,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所有提示都是以非指控性的形式呈现。“有时候需要很长的测试前讨论,使他们处于适当的心理状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测试过程中变得激动,”Mukundan说道。
所有这些会让人得到这样的印象,即Beos测试——以及法威尔的测试——在执法人员使用之前经过了深思熟虑。Mukundan表示,如果使用得当,Beos测试能告诉我们嫌疑人对某一事件是有直接认识,还是通过第二手来源获得的信息。他认为Beos测试的准确率达到95%,而法威尔宣称自己的测试技术准确率几乎是100%。
世界各地的警察机构纷纷被测试的结果说服:新加坡警方于2013年引进了大脑指纹测试技术;美国佛罗里达州警方签署了一份合同,于2014年开始使用这项技术;而澳大利亚反恐机构目前正在评估大脑指纹测试的可用性,他们希望借此了解那些从战争地区回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人员是否非法参与了当地冲突。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兴奋。一些权威神经学家公开批评Mukundan和法威尔的工作缺乏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上科学论文的支持。有人担忧大脑指纹测试与测谎一样,其结果的获得太过依赖测试实施的方式。扎拉·伯格斯特龙表示,这些技术需要国际认可的准则,而这些准则应当确保实施者不对受测试者进行操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以增加导致负罪的P300信号反应。“这取决于你如何选择提示,你可以获得你想要得到的结果,”她说道。
此外还有一个未解的问题。大脑指纹测试的拥护者坚称,P300是一个自动的大脑反应,犯罪嫌疑人是无法控制的。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世界各地会有更多的法院很快接受这项技术吗?
这个问题将我们带回了开头提到的西北大学模拟犯罪。扎拉·伯格斯特龙和她的同事希望知道,一个犯罪者能否有意地抑制P300信号对重要提示的反应,从而欺骗测试的执行者。在研究初期,他们要求受试者在电脑屏幕上观看一场犯罪的图片,并想象自己进行这场犯罪;之后在大脑指纹测试中,受试者要有意忘掉这场犯罪。研究者发现,大部分受试者都能做到这点。
模拟犯罪是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当人们确实进行了偷窃行为之后,是否还能成功欺骗测试呢?初步结果显示,他们真的可以。“我们发现,有些人特别善于控制大脑活动,即使是亲身经历的回忆也能够抑制,”伯格斯特龙说道。
当然,模拟犯罪是否可以和现实参与的暴力犯罪相提并论还有待讨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让实验者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实施犯罪,或许可以提供终极的检测方法,以了解罪犯能否故意地击败测试。
“确实,有些人或许能成功地将事情遗忘,有意或无意地,”Mukundan说,“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子,受试者能够口述过往事件中那些最恐怖的回忆,但他们似乎回忆不起案件的情况。不过,这也正是目前Beos测试结果只能作为佐证证据,需要与原始证据一起呈给法庭的原因。”
问题在于,大脑指纹测试所获得的证据在法官看来可能会非常有说服力,对陪审团而言更是如此。2008年,由5位神经学家组成的国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报告,强烈要求印度司法系统停止使用这项技术,因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太过局限。不过,他们的呼吁被置之不理。
目前,大脑指纹测试的结果只在印度法院被作为证据使用,但许多法律专家认为,这种技术的应用只是时间问题。“法官通常会倾向于保守,要求更加可靠的证据,”加州西部法学院的加里·吉布森(GaryGibson)说,“他们想要知道:经过一千次测试的结果是否还是相同的?我们能否肯定测试结果不会被操纵?但是,尽管如此,迟早你会发现,法官很可能会在一件民事案件中采纳测试的证据,因为代价比较低。最终这也将打破刑事案件的壁垒。”
对大众来说,最现实的期望是,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已经对该技术的潜在缺陷有了充分的认识,知道如何判断得到的结果。
来源:新浪科技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