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毫升药水,售价动辄数百元,医院药房没有,却频频出现在医生的药方上。医生让患者到医院门口的“外挂药房”去买。有些药品,价格稍高,医院药房也有,可是医生也还是让患者到院外的“外挂药房”去买。问题真的仅仅是医生拿回扣那么简单吗?近日,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走访,揭开了一般读者无法明白的“药房外挂”的真相:医院开的社会药房:既赚药品差价,又成为医生、医院与药商的灰色通道。而这样的药房,在上海的一些医院里,并非个别现象。
见闻实录
后门开进医院的同谊大药房
高价药定点购买
外地来沪务工的陈丽丽(化名)怀孕35周突然出现状况,住进了同济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剖腹产出一名女婴。由于不足月,3月19日中午,该女婴呼吸困难,经医生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医生给女婴开了一张药方:珂立苏70mg×2支,并指示家属去医院门外的同谊大药房购买。
等药救命,刻不容缓,孩子的父亲从同济楼8楼儿科病房一溜小跑,跑到同谊药房,递上处方。售药员开出一张付款单,让他去收银台付款。他抢眼一看,脑袋顿时嗡了:6017.80元!
孩子的外公接到电话,凑齐救命钱后,立即打车来到医院。12点35分,这个通用名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又叫“珂立苏”的药,终于送到了医生的手上。然而,两支药用下去,孩子的症状仍无改善,同济医院让家属将孩子转院,转去了市儿童医院。
下午两点的时候,在同谊大药房,记者听到柜台内的售药员喊住一名从药房路过的女子说,珂立苏卖完了,赶紧备几支。
同济医院门口这家药房,后门正对着该医院的急诊楼大门,大约20步距离。药房的大门开在志丹路302号,门面并不显眼,但是并不影响这家药店的生意。记者在该药店观察,下午1点之后的一个小时内,先后有30多名患者或其家属持医生处方来药店买药。从医院进药房,非常方便。
“大药方”大方“出柜”
记者靠在药房柜台上留意到,来买药的患者手中处方的药价,单价基本上在100元以上,价钱最便宜的是一种名为固肾安胎丸的药,单价84.90元/盒,不过这药单价虽“便宜”,医生“出手大方”,一张处方就开了10盒。按照相关规定,医生每张处方开的药品一般以3日用量为宜,7日为限。某些慢性病用药可以适当延长,超过上述规定用量的处方为“大处方”。记者从这位患者手中的药盒上看到,这种固肾安胎丸的包装规格为6克/袋×9袋。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1袋,连续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医生一张处方给这位患者开了将近一个月的药。
“其他药房有没有这个药,我不知道。因为上次同济医院的医生跟我说,这个药不要乱买,也不要乱吃。吃完后要来复查,才能决定药量的增减。”3月19日上午,该患者到同济医院挂了号,医生一听说药吃完了,也没有给患者做其他检查,就直接开了药方,让她去买药。不过,该患者钱没带够,药房随即将处方上的购买量修改为5盒。
记者暗访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