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告诉你减肥app到底有没有用

医疗健康 来源:动脉网 作者:张楠
2015
12/24
10:17
动脉网
作者:张楠
医疗健康

在众多医疗健康类APP中,减肥APP也属于一大门类,然而使用这些APP到底有没有效果?国外科研人员已经作了一系列研究,从连续几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减肥APP效果确实有限,虽说聊胜于无,但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相信这些APP一定能发挥应有价值,真正成为所有肥胖人群的瘦身利器。

最新的研究是来自今年11月4日,发表在《肥胖》杂志上的一项实验成果。杜克大学研究显示,虽然使用手机APP能持续追踪运动、热量和减肥效果,但实际上,平均而言,减肥APP并没有对年轻人产生实质性效果。研究清醒洞察了减肥的复杂性以及依赖减肥APP方法的局限性。使用便宜方便的APP入口的目标用户是18~35岁的热衷新潮技术的年轻人。

该年龄群体中35%是超重或过度肥胖的,研究成果的主要撰写者杜克大学教授 Laura Svetkey认为,根据该年龄群体喜好新技术的特点,有望借助最新科技干预或纠正他们的行为,毕竟这些人的生活习惯还未定型,容易改变,通过人为干预能避免心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发生,。

该研究随机调查了365名介于18到35周岁的青年超重群体,分为两组,第一实验组要求应用免费的安卓APP,名为CITY(Cell Phone Intervention for You),该APP由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和Northeastern大学的互联网医疗研究团队联合开发。

和许多其他市面上的APP一样,CITY能跟踪热量摄入、活动量和减肥计划,也提供减肥小技巧、满足用户社交需求。平均而言,使用这款APP的用户两年后能减掉2磅体重,而控制参照组成员,只阅读锻炼和营养等宣传手册,同样也能减2磅左右,所以实际上,两种方式的效果差不多。

Laura Svetkey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APP有用,但一般而言,使用APP的效果与对照组差别不大,虽然这并不能全盘否定所有APP对减肥毫无用处,但这款APP效果甚微。其实其他研究已表明,受试者如果能获得减肥教练的个人化指导,参与行为干预,减肥效果是可以被保证的,但缺陷是人力成本过高。

在这项研究中,健身教练会连续六周、每周一次地约见受试者,之后每月电话会议对其跟踪,最后发现凡在教练组的实验成员都比控制组和APP组平均减重更多,大概是一年后能减8磅,而控制组相比只减了5磅。但两年后,没有迹象表明APP或私人教练组能比只获得教育宣传资料组的成员减重更多。

Svetkey表示一些研究的局限性也会得出上述结论。虽然允许实验者在两年内下载其他减肥APP,如MyFitnessPal等,但没有证据表明使用CITY APP的和增加使用其他APP的群体,在减肥效果上有何提高。原因也可能是不同APP间缺乏交互,或者设定为18到35周岁目标群体不够合理。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要为年轻成人开发工具,包括不同的APP,虽然很多人能在极短时间内减肥,但问题是下降的体重能否长期维持。研究者一直关注中老年群体,而忽略年轻人群,但恰恰是年轻人群在减肥上更为困难,这些人需要干预治疗以抵御后续的疾病风险。

同期在2014年11月份,有份调查显示,当时已经有数百万美国人在使用智能手机APP计算热量以及健康水平,根据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研究显示,利用计算热量的APP并不能保证体重减少,至少没有减多少。而且尽管健康追踪的APP有可能帮助用户减肥,但实际减肥效果可能不是由APP带来的。

该结果再次表明减肥是个艰难的苦活,虽然APP是追踪热量摄取的强大工具,但在减肥方面作用不甚理想。研究者向超重成年人推荐了MyFitnessPal 的一款APP,这部分成年人原本打算在洛杉矶基层医疗机构里开展减肥的。

为什么选择MyFitnessPal,主要因为它是拥有超过5000万用户的主流APP之一。用户能从超过400万食物数据库中选择,并将食物添加到每日食谱上,通过记录每天饮食热量的总和,并与制定目标相比较,以控制饮食。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将212名中年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APP跟踪热量和锻炼,并允许用户与其他人发生社交互动,另一半人没有限制,而且也不知道另一组使用的APP名称,只是可以采用自己惯常的减肥方法,或与基层医生讨论减肥等。

分析两组受试者三个月和半年的数据发现,两组减肥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异。受试者包括没有使用APP的人在内,平均能减肥5磅,。结论,使用APP表现并没有更好。另外,使用APP的用户不能保持粘性,第一个月每周用5次,但第二个月只能每周用1次了。但是研究结果发现,持续使用MyFitnessPal以跟踪热量的受试者确实达到减肥的目的,即使用APP时间最长、频率最高的用户,减肥效果最好,减了大概30磅。

分析原因,虽然很多人在用减肥APP,但实际没有谁有足够的时间长期关注食物热量,如果不能长期使用该APP,遵照APP的要求使用,那就不能保证一定能减肥成功,但是APP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88%的人使用APP记录健康状况,在7天内就有效果了。使用时间越久,就越有效。毕竟有的用户仅仅使用了2个月就放弃了。

而且单纯记录食物并不能阻止用户摄入垃圾零食。但这能让用户意识到饮食习惯,更注重健康饮食,这被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过了,记录每日饮食有助于减肥。所以利用APP跟踪健康是控制健康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只要能维持良好习惯就有作用。

另外参与研究的Dr. Kamal Jethwani认为,仅仅是记录数据的APP是不够的,必须设置多功能强化减肥效果,如引入人为减肥教练、社交互动、现金奖励机制、游戏娱乐等。另外临床医生也应该参与进来,积极鼓励病人减肥。要有持续性的鼓励,保持病人减肥热情。为此研究人员还改进了APP设计,研发了一款 Text 2 Move的减肥APP,干预大众健康行为,帮助减肥。动态电话信息能跟踪用户锻炼量及地理位置,之后有针对性的推送消息,并得到用户的反馈互动。

再回顾2013年,发表在JAMA Intern Med(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相比不使用APP的人来说,采用APP追踪每天热量,对减肥可能有益。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9名、大部分年龄在40以上的超重成年人做了测试。实验组被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移动医疗APP计量热量,但另外一组不采用新技术。另外,所有人都额外参与营养和减肥的健康教育班。

研究表明使用能跟踪热量摄取APP的小组,比用纸笔记录的笨办法,更能有效控制体重。在前3个月,通过跟踪热量摄取,受试者平均体重减少5%,比对照组能多减8.6磅。最终结果是成功减肥的人,一部分采用了跟踪热量的APP,一部分接受每两个月一次的健身小组教练的跟踪指导。

对减肥APP有效性分析,一是受试者知道他们的减肥结果将直接通过手机传给减肥教练,即有人监督,对减肥造成无形压力。而只用纸笔记录饮食热量的,是没法将减肥结果传给教练的。深层分析,这样的方案设计中融入自我监控的机制,提醒每天吃的食物热量,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能清醒认识食物的真实热量,就能自我控制,减少进食。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受试者并非技术控,他们平均年龄58岁,据此猜测,减肥成效或多或少受相关变量影响,比如对移动设备的熟悉程度,或被新鲜好玩的技术分心程度等。而且受试者中减肥最成功的人,不仅使用了移动APP,而且自觉参加了减肥健康教育、

由于测试人数量过少,所以最终结论并非完美,然而为今后减肥或病人护理指出了可参考的途径,比如将APP设计得更为精细化,另外新APP结合人为监督,将对减肥产生不错效果。

同样的,2013年10月8日,TIME也发文介绍了马萨诸塞医学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文章批评色彩更浓重,直言莫要为减肥APP浪费金钱,因为数字手段的减肥措施可能效果并不及老旧的节食和锻炼减肥,另外付费使用APP意义不大, 文章直言不讳地提及使用最新科技的减肥APP,如Daily Burn , Livestrong, 和 FitBit等,也不能将用户变身更苗条。

这些APP都能计算食物热量,每一步消耗的热量,从而帮助节食减重,还有通过奖励性提醒,推送消息,鼓励人们更有动力地减肥。研究人员表示这些APP并不能保证用户粘性,无法让用户长期参与,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研究者对比了iTunes和Android市场上最流行的30种减肥APP,免费和付费都有。在30个APP中,28个都采取了行为干预策略,该策略曾经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证明有效。同时发现付费APP并不比免费APP效果更好。

减肥医生Dr. J. Shah认为,机构利用传统的食物记录方法,让95%病人也能成功减肥。因为记录食物摄取的习惯能帮助用户监控体重,让他们时刻查看消耗的热量。Dr. J. Shah也认为一些病人感觉数字化技术的体验更好,所以会向特定用户推荐某些APP。最有效的减肥APP,包括详细记录病人每天饮食、蛋白与糖份的热量摄取,也会通过设定目标鼓励用户运动锻炼、饮水,睡眠充足。

对上述研究成果列表对比如下:


在上述研究的APP中,提及最多的就是能记录并计算食物热量的功能,这一点早已被之前的研究人员所证实。这类APP相比老套的纸笔记录饮食热量,能全方位地跟踪用户饮食、锻炼情况,对减肥起到一定作用,即使最终效果和传统减肥方法一样,在技术上还是更为方便,而且功能更加全面。

另外较突出的是,人为干预用户减肥,效果显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就基于干预策略,设计了针对糖尿病人的预防计划,帮助糖尿病人节食和锻炼,以减轻体重的5%~7%。所以一些减肥APP还混有人为干预的功能设计,上述几项研究成果均表明,人为监督、负责对减肥控制体重的确有效果。

总结减肥APP效果不理想或成果不明显的原因:

1 有的APP只是单纯记录饮食热量或锻炼情况,并不能阻止用户进食垃圾食物,没有人为干预策略设置,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用户不良习惯难以纠正,但另一方面,引入人为干预,花费成本又过高。如果在经济支出可承担的范围内,有家庭医生或基层机构医生能参与减肥计划,必然能提高病人减肥效果,预防后续可能发生的其他疾病。

2 减肥APP的用户粘性低,不会自觉自愿地长期坚持使用。大部分研究表明,刚开始用户热情高涨,有兴趣使用APP,但随后基本闲置使用,所以在上述研究中,一般短期内是否使用APP对减肥效果基本无用,只有长期持续使用,才有可能见效。所以在今后的APP设置中,应掺入更多奖励激励设置,包括现金激励或游戏娱乐奖励等,能保持较高的用户粘性,才能赢取减肥的最终胜利。

3 有的APP功能单一,只能记录饮食热量。建议后续增加功能,包括社交互动、游戏娱乐、现金奖励等常规功能外,需要实时跟踪用户的减肥进展。比如配合一些设备,能及时在特定时间点,或用户感到饥饿的时候发出信号,坚定减肥决心。还有包括增加扫描条形码功能,让用户对食物热量有更详细的了解,此外及时推送个性化信息,如邮件或短信等,都能激励用户坚持完成减肥目标。

结论:未来的减肥APP一定要融入三点内容,一是计算各种类型食物的热量,让用户对每日摄取的卡路里有清晰的认识;二是引进人为干预手段,让基层医生或健身教练等专人负责减肥计划,实时跟进减肥进展;三是增强APP使用粘性,因为减肥是长期的过程,如何维持短期内的减肥成果也要讲求方式方法,所以在APP设计中,想法设法吸引用户长期参与,尤为重要;四是功能多元化,可以结合智能硬件等为用户推送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提醒消息,指导用户行为。如果能实现上述几点,也许借助APP来减肥,将变得不再困难。

来源:动脉网    作者:张楠

为你推荐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一批)。

2025-04-23 17:29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资讯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资讯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5-04-22 18:48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资讯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三类有源植入产品

2025-04-22 13:17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资讯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

持续丰富早期癌症临床选择

2025-04-22 11:1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资讯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10:59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资讯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

一直悬在海南普利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还是落下来了。

2025-04-22 09:45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资讯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资讯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

4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更新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 4mg)的说明书。

2025-04-21 16:02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资讯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资讯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资讯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资讯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资讯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资讯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资讯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资讯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资讯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资讯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