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开始,还没落座,马宝琳老师感慨:“为了这证,我用了4个人,不分昼夜地忙,花了10个月才拿下。”他口中的“证”就是那群想单干的医疗圈人整日心向往之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在北京,我这算快的。”马老师挺高兴地说。
其实看到马宝琳真人的那刻,我还是有点意外的,不高、偏瘦的身材加上两鬓夹杂的白发,与网上年轻英俊的上半身照还是稍有偏差的,让人不禁感慨光阴如梭,也隐约感受到创业背后的艰辛。
马宝琳,何许人也?国内着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嫡传弟子、中医世家、西医硕士,还是原北京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的心内科医生。而他的这次创业,是成立了一家名为“行善堂”的中医心脏专科诊所。值得庆贺的是,那张证的成功申办让他魂牵梦绕20年的诊所梦得以成真,终于实现了。
行善堂的独门秘籍
在医学生七年制的西医内科课本上,有两三页的篇幅明白记录着心脏神经症,也叫心脏神经官能症,其症状多样,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也就是用现代仪器与西医手段难以检测,只能用排除法予以鉴别。
而马宝琳的行善堂就专治这种让大医院都没辙的“头疼病”。一般来说,这类病人的心电图不典型,心脏CT没问题,冠脉造影也没事,但病人就是觉得难受,胸闷、气短,心慌,胸疼,头晕,失眠,肚胀,恐惧……总之就是特别难受。大医院碰到这类棘手病人,二话不说,先按成熟的冠心病治疗流程走,一星期后发现没有效果,再看造影也正常,就会“无病释放”这些病人,遣其回家了。所以经过排除,看着像冠心病、心绞痛,但实际不是冠心病的疾病,往往就可定性为心脏神经症。
实际上,在安贞、阜外每天1万多的门诊量中,有15%~20%的病人就患有上述疾病。所以每天潜在的新增病人就有两三千。其实不光是心脏神经症,还有大医院甚至美国、日本等发达西医都无法解决的频发早搏,包括房早和室早,也是行善堂的收治对象。
阵发室上速,大医院以做手术为主,成功率为97%以上,虽然成功率高,但一旦打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就得陪起搏器过一辈子;还有,西医射频治疗房颤,缺陷是成功率低,复发率高,目前国际上的统计标准是射频后24小时内每次复发时长不超过5分钟即为正常,但老百姓不这么想,如果每天还跳,每次都跳3、5分钟,肯定是谁也受不了的。另外还有些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只有50%~60%,达不到安放心脏支架需狭窄达75%的国际标准,行善堂也会采用“独门绝技”以成功治疗。
马宝琳说:“我们治疗的特色,就是针对大医院没办法的,或者没有好办法的,病人又很痛苦的病,效果奇好。”
行善堂的独门秘籍,总结为一句话:救心三字诀,分别代表三种手段,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加八大汤方加养心茶。救心三字诀是马宝琳与包括西医心脏病专家、中医专家、神经专家等在内的科研团队的多年研究成果,它融合中医精髓和现代医疗理论,把中医经络和西医神经原理相结合,是经大量临床验证的独家创新核心技术。
由于人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影响和支配,交感神经从脑到后背到胸椎形成有交感神经节,所以生物阻滞术也是用针穿刺背部肌肉,到达心脏交感神经节附近,同时放置特制的磁性生物介质,放到交感神经节附近的生物介质可影响微环境,改变小分子,从而影响支配心脏神经的信号传递,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
八大汤方,据马宝琳介绍,之前称“八大秘方”,由于新广告法的规定,杜绝使用“秘方”等字眼,才改成更明晰的“汤方”二字。所谓汤方,即中药的方剂。万变不离其宗,在形成标准化的八大宗法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因人而异地调整变化,个性化配方,对症下药。
那么养心茶,就是指以康复治疗为主,防止疾病复发的药茶,可日常冲泡饮用或熬粥食用。
行善堂的特色是通过独家医疗技术治病,追求的是疗效,技术和药不过是治病的武器,所以诊所不是靠卖药为生。其实在大众眼中,中医“最值钱”的就是最后的那副药,7天一疗程的中药动辄一千多块,对百姓而言无疑是笔不小的支出。有些中医诊所或者医院,甚至就主营卖药,如果医药费再能医保报销,开药价昂贵的大方、贵方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也是眼下不争的事实。
但行善堂的一位负责院长告诉动脉网,诊所崇尚的是“经方”,通俗点儿讲就是又经典又有效的小药方,药味一般不超过10种,一味经常不超10克,而这几味药如何排兵布阵,怎样君臣佐使才是真正的奥妙,正因为如此,尽管行善堂是从国内知名饮片企业进的最好最贵的货,但由于严格控制开方,所以一副药的价格能基本控制在40-50元以下。靠治病,不靠卖药,这也算行善堂的另一独到之处了。
始终如一地拒绝患者
在行善堂素白的墙壁上,能看到不少红底金字儿的锦旗,除了张挂的,其实还有很多,因为实在没地方悬挂,有的只拍了照片做留念。在一面墙上,写着行善堂宗旨:1.一切为患者服务。2.把病治好才是硬道理。3.不忽悠。4.就治心脏。5.做中医现代化典范。
其中“不忽悠”,这个稍显调侃的词儿,就这样大大方方地公示与众。按马宝琳的说法,他贯彻始终地,最铁的一条理念就是,有把握地治、没把握不治,而且是你说什么我也不给你治!
那么行善堂是如何始终如一地拒绝患者的呢?
案例1 患者:你好,我是脂溢性脱发,想改为食疗但不知道怎么办,您在什么地方坐诊呢?
马:对不起,我们不治这个病。我们主治心脏神经症,心律失常等,见效特快。
案例2患者:两岁小女走路尖足,垫脚尖走(云云……)请问,贵堂这方面擅长吗?
马:这个不擅长。
案例3 患者:您好,请问您有办法让女性过小的胸部重新变大吗?
马:没试过,如果年轻,中医理论上可行,不过我不想试。
案例4 ……
马:对不起,治不了。
案例5.……
马:这样我们就不治了。
后面还能看到很多马宝琳执拗地一再拒绝找上门的患者:“对不起,我这看不了”、“对不起,这方面我也不会”、“这个不会治”等等,总之和心脏病无关或重型心脏病,马宝琳都毫不留情地将病人拒之门外或者直接推荐病人去安贞、阜外等大医院做手术。
刚开始,很多病人不理解,比如一位沧州献县的患者,死活非要在行善堂看病,马宝琳专门找他聊天,解释了不治疗的原因,首先患者花钱没治好,心里肯定有埋怨,其次诊所医生由于辜负患者的期望,也会过意不去。所以这活没法接。还有一位天津病人,得了非常复杂的心律失常,同时有窦速、阵发室上速、室早、阵发房颤,完全乱套的,当时马宝琳也是直接推荐他去找他的大师兄马长生看病了。
“其实被拒绝的病人后来反而很感激我们了,知道我们这能治就治,不能治就不治,最后终会明白过味儿来,在诚信缺失的社会,自然懂得我们才是宝贝,医患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正如马宝琳所说,上述那位天津的病人之后又相继推荐了几位亲朋好友,专门找行善堂治病。
就这样通过口碑传播的病人,占到行善堂目前总病人的60%, 其他还有安贞阜外医生推荐来的、马宝琳师兄弟和同学介绍的、网络推广、以及误打误撞偶然碰上的等。病人认可后再介绍的最高纪录是连续拉来了6拨,就像接力棒一样,一波传一波。
马宝琳说,之所以严格把关病人,也是因为要绝对保证疗效,保证疗效只有两条路,一是努力研究,二是严格把关,反正就是不能砸牌子,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满意的会介绍好几个新病人过来,但没治好不满意的一定会将负面消息传播更多人。
转战西医的求学经历
出生于河北沧州中医世家的马宝琳,可以说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祖父辈们学中医。长大后在河北医科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工作三年,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跟着胡老师学心脏医学。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后又到了同仁医院,再后来从2009年开始,成立医信横通公司,专门做学术推广,到2013年春节的时候开始筹备行善堂,10个月后,2014年3月10日诊所开张。
马宝琳觉得,虽然中医已经有两把刷子,但要成为医疗界顶尖高手,光有中医的两把刷子走江湖还是不够的,如果说中医的学习凭家传、高人指点和个人领悟就足矣,那么西医的学习一定要到大平台才能长见识,提升水平,所以才要考胡大一的研究生。
读大一时,马宝琳就成立了针灸协会,担任会长,并邀请谢浩然老教授担任顾问,谢老是专门研究神经和经络关系的,还着有书籍。虽然很多西医学者否认经络的存在,但不可否认地是中医一针下去,病人立马见效,可见经络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些马宝琳从大学时起,就在潜心研究了。
而学习西医,又进一步深化了他对疾病的认识,能更透彻、全面地了解疾病机制。为此他很熟练地打了个比方:“心脏有四个东西,神经、肌肉、血管、瓣膜,心肌是收缩干活的,心脏跳得先有电刺激,电是哪来的?就是交感神经放的电。瓣膜是心脏收缩往全身射血后,抵挡住不让血回来的。
所以心脏交感神经是发号施令的,心肌收缩是为了后面作战的,瓣膜是督战队,不能往回退的。血管是冠心病的冠脉,给心脏本身供血,是粮队、后勤补给。 一个心脏就这么几部分,疼都是神经感知的,靠神经传递疼痛感觉,这其实就是西医的知识。所以西方的理论研究早就装在我心里了。”
这是马宝琳的原创。能把晦涩难懂的专业讲得如此生动平实,前提是对知识的透彻领悟,而这套解说,相信平日里早对无数患者解释过无数次了,只有这样,患者才可能听懂,医患沟通也才能顺畅。
本科毕业,又积累了三年工作经验后,马宝琳决定考研。他清晰地记得,1998年4月20日,胡老师给他进行的复试。“胡老师,能要我吗?”他问,“能!”胡教授回答得毫不含糊。
长舒一口气地马宝琳放心回了老家,可他没有闲着,在等待入学的那3个月内,他成功兑现了心中期盼已久的承诺,开起了梦想的诊所。
马宝琳回忆,诊所刚开张,头七天一个人都没有,第八天来了一个,立马见效,第九天,这个人的亲姥姥和亲舅舅来了,到了第十天,她姥姥那个村来了一车人,都是农村妇女,坐着小马扎,挤在一辆农用福田车里,成群结对地到他诊所来看病。从那以后,诊所就车水马龙,天天如此,连远在天津的病人也闻讯赶来。马宝琳感叹道,那个年代,还是农村的口碑传播快啊。
开了一段时间诊所,马宝琳回京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早年毕业的大学生学的都是真本事,马宝琳跟着胡教授的硕士学习也是如此,全是真金白银的满满干货。那时他三天两头夜里爬起来做手术,白天都是十来台,几年下来,早把手练出来了。胡老师就像培养特战队一样,天天拉练,让学生拼命的干活,晚上做一晚上手术,白天照常上班。马宝琳说正因为跟着胡老师,才有机会接触到数量多,情况复杂的各种病例,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也成天研读文献,三年就是这么玩命学过来的。
提起恩师,马宝琳满是感激,“以前,胡教授从学术上指点我,现在他从工作上不断支持我,老夸我,也给我转了不少病人。露脸的是治疗效果都挺好。不仅当面夸,胡教授总在背后、不同场合地夸奖我。我的大师兄师姐们有大成就的很多,当院长主任的,早就是全国着名专家的非常多,我不算什么,但我从来没干过坏事,一直在走自己的路,这可能也是胡老师对我赞赏有加的原因吧。”
医药圈榜上有名
在开诊所之前,马宝琳还做了让医药圈至今难忘的大事,成立医信横通管理咨询公司,为国内医药企业提供学术服务,华药集团,国药集团,舒泰神药业,益盛药业,亚洲制药等等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医信横通的客户。
正是这段经历,奠定了马宝琳在中国医药圈的学术霸主地位,所以除了医生的身份外,马宝琳还是公认的中国最资深的专业化学术推广专家、品牌营销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被冠为“专业化学术推广教父”。2009年他率先提出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模型,其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研究疾病。将某种病的所有国内外临床指南、探讨争议、研究成果统统拿来进行综合性分析,之后提炼出对应药品的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优势,进而放大推广。
马宝琳说,学术推广的思维框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找准问题核心,突出重点,集中突破,这样的方法也帮他确立了发展心脏专科诊所的终身目标。
他分析道,首先综合来看,专科是他由来已久的梦想,所以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专科而非全科;选择心脏方向,宏观层面分析:病人基数大,市场充裕;心血管是疾病头号杀手,市场增速快;治疗技术门槛高,所以竞争少;即宏观趋势良好;微观层面分析:医生和病人都有未满足的需求; 加上他自身兴趣、具备优质资源和突出能力,都使得确定心脏专科是最明智的选择。
革命走长征
实际上,在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第二天,诊所就迫不及待地开张了。为这个梦,他已等了太久。
和第一次在老家开诊所的情形类似,行善堂也经历了病人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缓慢过程。刚开始,一两天来一个病人,后来每天能来一两个,再后来每天四五个,人数就这样慢慢递增,在没打广告的情况下,如今保持着客流量平稳增长的态势。
马宝琳将创业理解为革命,就像走长征,虽然艰苦异常,但熬过后,幸存下来的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世间精华。
从头开干行善堂也让他体味到什么是永生难忘的长征。开张后缺人缺钱,缺病人,虽然拿下许可证,但还有环保的证等待复核、几十道手续没跑,几十种章子还没盖,比开公司复杂不知多少倍。
而且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很多杂事、糟心事都堵在一起,让人难以喘息。那时他正忙着招聘,一天要约见五位面试者,这边还没谈妥,又听说新的广告法颁布了,还得赶紧抽空核对检查、更改犯忌的敏感字词儿,最后无比闹心的事,是在节骨眼上,原诊所老药师,都跟了他若干年的心腹忠臣,竟然提出离职,所以又忙着找新药师接替,总之就是祸不单行,那种五味杂陈的辛酸苦楚一下子全抛给马宝琳,等着他解决。不仅如此,他记得就连下雨诊所房子漏雨,木地板被泡的太接地气儿的小事,也得靠他一人亲力亲为。
这些磨人的琐事,没有谁能帮忙搞定,只有自己。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就这样的事,有钱都不好使,花200万买个现成的团队吗?到哪找去,花2000万都没用。马宝琳说只能慢慢地理顺这些,而建团队,还要靠缘分,要更努力,加紧培训,逐渐地壮大丰满。
而长征的告一段落,是今年6月份。马宝琳把众多杂事摆平,让诊所运营步入正轨,病人也越积累越多,新病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作为行善堂的第一家诊所,坐落于北京朝阳北路万象新天家园,一处偏高档的家属小区内,实际上地理位置距机场很近。
选址的用意就是方便外地病人直接飞到北京,来行善堂看病。也许外地病人飞到安贞阜外不稀奇,但除了借大医院的光以外,不知道马宝琳是否预见到一定会有今天,行善堂诊所也能吸引客人不远千里地飞来治病。
现在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各地病人都有,前阵下雪天病人依然不减,但就是雾霾天,导致病人还减少了,他笑着说。未来,他打算在全国再开5~6家医院,集团式发展,但是不考虑连锁。
其实很多人,包括他圈内投资界好友都问他为什么不开连锁。马宝琳简单解释,开连锁的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单店盈利能力封顶、单店覆盖半径有限,比如到处林立的连锁超市、口腔门诊等,百姓只选择就近的店面,所以每隔几公里,就得再开一家,否则盈利能力很快达到饱和。而技术路径复杂、开店门槛高的心脏专科诊所,不是谁想开就开的,连外地病人都坐飞机来看病,也就没必要开连锁了;而且诊所是服务,不是卖标准化的产品,所以连锁诊所管理成本高,以后开5、6家较大的诊所,或者不用太大的医院,就可以了。
“开连锁的另一用处是忽悠资本,听着有想象力,我这个不一样。”马宝琳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代人没有吹牛的,要考虑现实进度,我圈子里那些药厂大企业家们,一年销售几十亿,也看不惯虚吹的社会现象,老吹什么啊,实现不了,有用吗?我有生之年,开5、6家医院就算事业不错,人生圆满了。我的目标是争取明年在北京开第二家,有了前期积累,第三和第四家也可能同时开。想起现在移动医疗界的很多小孩,为一个明显不靠谱的想法,到处跑、找客户谈投资,看着都让人心疼。”
掌控时局,把握节奏
在长征结束后,马宝琳给去年投了点钱的药企老板发了条短信:“今年长征走完了,局势越来越好了。”这笔融资是去年得的,谈的条件就一点:什么都别管,马宝琳不希望任何人掺和诊所的事儿。他和投资人一共见了三次,头一次到诊所坐了40分钟,了解情况;第二次是马宝琳带着不到3岁的儿子,在咖啡馆和投资人聊了聊,第三次是在一起花了50块钱吃了个午饭,当时就把钱打过来了,合同都是好几个月以后补签的。
他觉得这次融资还算满意,因为自给那位老板发这条短信算起,足有7、8个月没和他有任何联系,而那老板也从不插手过问诊所的情况。实际上,在融资这件事上,马宝琳在医药圈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口碑帮了大忙。
下笔钱什么时候融?马宝琳心里有数,只是一切都要严格按照进度走。比如年前要先把手头已经完稿的书出版了,再搭好移动医疗框架,等这些活都做完了,明年再考虑融资买个经营不善的医院,开办第二家行善堂。
移动医疗框架,就现在而言,主要指APP,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太快,很难说未来两三年后,APP依然是主流,毕竟手机上不可能安装那么多软件,所以现在的APP板块怎么搭,怎么对接微信,实现什么功能,都是马宝琳眼下每日琢磨的大事。为此,他每天都在不断学习,了解移动医疗圈的最新动向,等想透了,接下来就能交给写代码的了。所以移动医疗只是行善堂未来的使用工具,给线下店面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路走来,我从来没做过后悔的事,所有事情都是按照我事先规划,一步一步实现的,你看别人经常变,而我从来不变,我把可能要变化的事情都提前预料到了。”马宝琳说这么多年,他已经总结出了规律,很多事情都比他原先预想的会迟到2、3个月。
开诊所,就是一例,拿到证的时间比他推算的晚2个月。眼下出书的时间,也比算计的要晚2个月,因为要等到年后才能出版,这套书是中华医学会十二五课题即将推出的系列科普读物,马宝琳负责撰写中医治疗心脏病子集。其实他已经写完了,还是第二个就交稿了,现在又校正了好几遍,他说等不到年后再出,准备先发行,把影响力打出去。
写这本书,他是花了三个月闭门在香山饭店、专心致志地一气写完的。其实不仅这本书,当年在经营医信横通期间,马宝琳还五连发地连出五本重量级着作,《处方药专业化学术推广的操盘真经》、《把粉丝儿做出鱼翅的味道-专业化学术推广幕后的秘密》、《出来混,还是要懂点儿专业滴!》、《马宝琳观点》、《这个医生不干了》,一共发行了30万本的畅销书集中砸向市场后,一下让他名声噪起,让医药圈的大佬们深刻地记住了马宝琳这三个字。而号称“红宝书”的《操盘真经》更成为药企总监级别以上的领导层人手一册的真经宝典。
马宝琳爱学习、喜欢写书,希望把事儿能尽其所能地悟透。除了研究中西医学,他还好诗词歌赋、毛笔书法,练过武术、练过气功,甚至研究过易经八卦、奇门遁甲等神秘绝学。他说书法讲究力透纸背,极软的毛笔能写出遒劲钢刻的字体,原因是写好书法先得练气,和针灸一样,也讲究练气,所以看似神奇的现象背后,都是多年苦行修炼的结果,都是真功夫。
在采访中,可能是烟不离手、爱喝浓普洱的缘故,马老师总会不时地嗓子发干、咳嗽,有意思地是,他咳嗽的声音浑雄有力,底气十足,那种力量完全不像从瘦弱的身体迸发出的,这也许就是他几十年练习气功的有力佐证吧。
下一笔融资,马宝琳估摸,等年前解决了新书出版和搭建移动医疗框架的两件大事,年后再见人,其实也有很多人着急等着见他,但他不急,资本是肯定要借助的,但现在已经过了临界点,发展会越来越快,晚融三个月,估值就有可能翻一倍。
“这个和做药一样,一个药品的销售,3000万,8000万,3个亿,这都是关键的坎,每过一个坎儿就是一个新天地。关键是现在拿了钱也用不上。当你还在烂泥潭的时候,金子就在马路上放着呢,也根本过不去,人家把金子扔给你,你还得沉下去,而且还沉地更快,现在长征走完了,从烂泥潭里出来了,但还需要轻装前进小跑一阵儿。”所以他说眼下要做的就是闷头干事,忍过最孤独寂寞的时光,把自己变得活色生香,实现腾飞就注定指日可待。
来源:动脉网 作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