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医生服务(或者称为挂号服务)根据预约的对象以及用户需求来划分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通过工具(比如网络、移动端)等手段,帮助用户更为方便地获得对医生选择性不高的服务,这种情况通常指的是日常小病,风险较低的慢性病以及各类并不太复杂的专科。这种情况下,如果仅是基础医疗的需求,病人对医生的要求不会太高,如果是风险较低的专科问题,病人可能会需要寻找某些比较好的专科,但总体来说,对精确到哪位医生其实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这种类型的预约服务更多是解决技术问题,并不存在过多的专业匹配需求。这也是中国目前市场上第三方公司发展极快的一种预约模式。
不过,这类模式虽然聚集了较大的人气,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却可能遭遇医院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由于中国患者严重向大医院集中,挂不上号的往往是最有名的医院,中小型医院客流量不足,不存在需要预约的难题。但中国大部分选择三甲的患者其实只需要解决常规医疗需求,对于这些常规需求来说,预约医生完全不同于购买机票或者预定酒店,后面两类服务都需要比价,同时,用户可能因为价格牺牲距离,比如选择较远的酒店。而中国的普通医疗服务已经非常便宜,用户选择预约工具是为了方便以及获得服务,而不是为了对比价格或者选择地理位置不同的医院(用户通常不会选择离自己很远的医院,除非是为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于是,隐含的危机就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开始建设自身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微信、官方网站等办法提供预约服务。而对于VIP或者国际部的服务,则有专门热线电话或者网站进行预约。这些信息化手段是大医院提升就医服务体验的重要办法,也是长期来看,医院更加注重服务的一种趋势。同时,对于大医院来说,这些信息化手段并不难做到,尤其是基于微信的公众服务号,对于用户互动也是有意义的。大医院可能留出大量号源给自己的平台,或者优先自己的预约工具,第三方平台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成为补充而不再是主流。
另外一种预约模式则和上面这种的定位很不相同。在美国也有各种预约医生的平台,但这种平台不像中国一样广谱且针对大医院的所有科室,而是帮助需要解决医疗难题的患者找到适合他们的专科医生,比如找到细分领域的肿瘤专科医生之类。这类平台也会为病人提供比价服务,因为美国的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价格很不一样,在保险网络内外用户的自费比例和获得的服务性价比会很不相同。因此,对于专科问题(通常是比较棘手的疾病),这类平台既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医生,也可以找到最合理价格的服务,更类似于提供最佳的疾病方案供应商。这种服务是基于了解用户的疾病需求和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美国的专科医生为了营销其专科能力同时获得病人,也有一定的动力加入到这种服务范畴中。
这种更有门槛和意义的预约虽然客流量不会像第一种那样大,但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并且建立和专科医生的长期关系,真正帮助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医生。中国的基础医疗发展薄弱才导致了病人涌向大医院,因而产生了一号难求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基础医疗问题并不需要过多挑选医生和医院,正是目前大医院扩张以满足病人基本医疗需求的扭曲现状才导致扭曲的挂号需求,而真正有预约和选择医生需求的往往是大病和疑难杂症,但这些人通过当前的挂号平台并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预约/匹配医生的服务。只有等多层级的医疗体系构建完成后,有价值的预约/匹配服务才能获得发展。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