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投资回报并不高,增长也有限,那么产业并购基金为何对医院投资仍有热情呢?笔者认为,医院是医疗产业链上最强势的一环,它对上下游有绝对主导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可以用医院作为核心抓手,获得上游(药,器械)和下游(保险公司)的收益。这或许正是产业并购基金的投资逻辑。
小一些的基金如果想参与医院投资,应该选择投资壁垒低的专科医院,并蚕食中心医院的流量,通过快速复制或者扩大服务半径获得回报。
如何选择投资医院的细分领域
医疗服务包含两个属性: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医疗属性强的医院(高难度手术,肿瘤等)依赖名医,壁垒高,不便于复制扩张。对于资本方来说,消费属性强的医院容易酒店化、流程化,便于复制扩张。
在分级诊疗逐渐建立政策的推动下,流量的核心环节将逐渐从三甲医院转移到社区和乡镇级别的全科医生。这个过程会很长,依赖政策的推进速度,需要长期观察。
那么在医疗服务行业里,应该投哪个细分领域呢?笔者认为,资本方应该避开三甲医院的强势科室,从消费属性强、壁垒比较低的专科医院入手,如骨科,牙科,妇产科,然后逐渐的渗透到医疗属性比较强的综合性医院;另一方面应该从诊前和诊后环节,比如体检,康复等领域入手,逐渐向诊疗环节渗透。
市场上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国家出于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的考虑,会维持基础医疗的低价和非赢利性(公益性)。所以PE等资本方就应该避开基础医疗,主攻高端医疗。但是事实上,中国的高端医疗市场已经被着名的医院的VIP病房垄断。没有设VIP病房的医院,权贵阶层也总有渠道比普遍人优先享受到名医的服务。考虑到公平问题,有关部门一直想让着名医院剥离VIP病房,上海市本打算让几个着名医院的VIP病房剥离出来,统一放到浦东的国际医学中心(SIMC),但是一年多以来入住率不到一成,非常可怜。原因就是上海的几家着名医院根本不配合,因为这些医院其实是卫生部直管的,上海市政府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推这件事。其实每一家着名的医院,背后的利益相关方都是盘根错节的,想要动他们的蛋糕非常难,资本方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最好别跟这些医院掺和。
所以说资本方投资医疗服务行业,不应该着眼于高端医疗服务,而应该从消费属性强,壁垒比较低的专科医院入手,因为只有消费属性强的医疗服务领域才能够酒店化,流程化,标准化,才能够快速复制。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投资路径
对医疗属性强的医院,建议选择扩大服务半径,蚕食中心医院的流量。对有一定壁垒的,不太容易复制的比如心脏病专科医院,肿瘤医院,要发挥民营医院的灵活性优势,从着名的中心医院抢流量。
亚洲心脏病专科医院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亚心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蚕食中心医院流量,并扩大服务半径:以每个病人几百元的价格从各级乡镇二三甲医院买病人,生生把对面同济医院的病人抢了大半,连走道里都躺满了病人。
另外,亚心的服务半径远远超出了湖北省,患者中有大量来自河南南部,江西等内陆省份。这充分说明,壁垒高的医院完全可以不通过异地扩张,实现收入的高速增长。
(2)不做高难度手术,只做便于标准化,风险小的心脏病手术。疑难病患一概不收。
(3)弱化名医效应。亚心不像别的医院对医院的名医进行宣传,这样就弱化的名医效应,强化了医院对医生的控制。亚心的部分骨干医生是阜外医院的退休医生,无心成名,其他年轻医生便于控制。
对消费性属性强的专科医院,建议选择酒店化,流程化,标准化,快速复制。针对骨科牙科妇产科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充分发挥资本的优势,用标准化和流程化做好服务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然后快速复制扩张。安琪儿妇产科医院就是成功的案例。
以上两点对投后管理的水平要求都比较高,要求投资人非常懂行。医生群体普遍受过良好教育,非常难管理,各科室利益关系复杂,需要资本方代理人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
此外,还建议提前布局体检,社区医疗,乡镇医疗,互联网医疗这些流量入口。
全价值链布局,解决过度医疗难题
无论如何,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以医院为核心的上游下游产业链正在发生激进的变革和重构。产业并购基金就是用产业的思维,对健康医疗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以医院为核心抓手,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和效率提升获得超额收益。
让我们再看看全产业链医院上、下游的状况。在医院上游,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将越来越透明,以往销售公司作为利益分配中间人的旧模式将被取代。在医院下游,支付方(payer)将逐渐从个体的患者,转变成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对医院有议价能力,并能通过聘请专业的医生团队,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的控费,从根本上解决过度医疗的难题。
医院的收费模式:医药销售差价取消后,医院的收入来源将逐渐转向诊疗费用。
基于以上上下游的分析,商业保险领域(健康险)应该是产业并购基金未来着力布局的细分领域。
传统产业并购思路只着眼于医疗领域的三个子行业:药,器械,医院。其实如果能较早的提前布局健康相关的保险领域,就能从流量拉动和医疗控费方面,对整个医疗产业链产生协同效应,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国际一流的综合资产管理机构应有大格局。所幸中国的有关机构已经前瞻性的开始了这方面的布局。
医院是医疗产业链上最强势的一环,对上下游有绝对主导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可以用医院作为核心抓手,获得上游(药,器械)和下游(保险公司)的收益。
以昆明儿童医院为例,华润在不改变昆儿非营利性医院属性的情况下,已经通过华润系下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保险(包括保险经纪)等业务,围绕医院为核心实现和关联收入。更为可贵的是,华润通过对医疗全产业链的布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度医疗,医生收入激励不合理等低效的问题。
只可惜一副激动人心的,中国医疗产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刚刚初露端倪,便瞬间灰飞烟灭。笔者以为,如果华润集团的医疗产业战略能不被宋林事件打断的话,中国的医疗产业现代化进程可能提早十年实现。
再比如在托管模式下,凤凰医疗集团中70%的收入其实来自于其供应链服务,并非托管费收入。但托管模式需要有比较特殊的资源,难以复制。
来源:健康点 作者:李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