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反中医人士可能有着这样的矛盾体质:我可以找技师按摩推拿,但绝不准你说这些令人舒适的服务基于中医理论。和韩寒、转基因一起,反/挺中医已经成为易怒的中国人反目成仇、割袍断义的三大话题。
然而罗峰就以中医为主题创业了。
罗峰有着奇怪而复杂的背景:北航毕业,却修了北中医的第二学位;毕业后职业履历表中曾出现游戏公司、投资机构、媒体甚至政府这些不相连属的机构。现在,他是号称“中医出诊第一家”的中医上门诊疗创业项目“看中医”的创始人。目前获得了顶尖学院孵化器的8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没拿PPT。”罗峰告诉虎嗅,“只带了一名医师,一边治疗,一边介绍,谈完了融资就成了。”
不过市面上如“易中医”、“叮当快药”、“理大师”、“就这看”……等等以医药上门服务为主题的创业公司这么多, 看中医凭什么就以一次“医师上门理疗”就拿到投资?
中医创业有何不同之处?
这得从目前国内中医药大环境说起。
上门服务的医师可不是游医,而且也别小看当年的游医,没有两把刷子,他们不敢出山。清人赵学敏甚至以此收集走方医的医案,撰成《串雅》,而今休说游医名声被败坏,连正统中医也日渐稀少。传统前店后药、延医问诊的旧景如今在中国已基本绝迹,卫计委在行医资格、开办医疗机构审查的日益严谨,如开设诊所和门诊的资本门槛落差超过10倍。在北京50万元就能开个诊所,但要开个门诊则要超过500万。除此之外,从诊所区位、面积、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到医师、护士的数量、级别都有着精确到个位数的规定。即便符合政策真的开业,也会因为“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必须停业”的政策而不得不打烊。
目前大陆地区中医师的生存环境并不容乐观。以北京为例,2014年北京的登记在册的职业中医师有19000人,但实际在岗的则仅4000人,大部分年轻中医师则因为就业压力大,收入不高,手持执业医师证而不愿从事本行。另一方面,中医药消费市场并未见萎缩。仍以北京地区为例,每年中医理疗消费规模在64亿元左右,而相关的中药材消费规模则在200亿元以上。而放到全国来看,北京的中医药市场规模仅居第三位。
中医药市场在历史、文化思潮和政策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多少有些畸形:市场需求并不小,但人才匮乏,医师也赚不到钱。这才在互联网环境下催生了以上门O2O为特色的中医按摩服务、以“拍方抓药”为特色的送药服务和网络代挂号服务。
“看中医”不是O2O,又是什么?
既有线上平台,又有线下门店的“看中医”,虽然综合了上门O2O、按方抓药和网络挂号三方特点,但罗峰拒绝和这些公司做对比,也拒绝被外界挂上 “医疗界Uber”的标签。虎嗅与“看中医”团队聊过之后,总结了各位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祖传老中医,专治O2O。“坐堂”之事,官至太守的张仲景才偶尔为之,后世效法,反以为常。“中医本来就有登门治病的传统,看中医只不过是恢复这个传统而已。”罗峰表示,“现在大多数上门O2O推拿的都是按摩技师,并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他们做拔罐、针灸这些都是政策严格禁止的。”他介绍说,“看中医”平台上都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进行这些医疗活动顺理成章。“你得相信,医生和按摩师完全不一样。”
医患关系与普通消费的差异在于,病人就医一定是刚性需求,受地域、个人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替代性较差,这是互联网上门医疗的特殊之处。“看中医”有自己的线下门诊和具炮制条件的药房,并实际签约了相当量的医生,这是与“中介化”的上门推拿师最大的不同。
借问医从何处来?除了自有门诊医生外,“看中医”还从外部延请中医入驻,这些外部一方面由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点执业”政策,在闲暇时间通过“看中医”平台出诊。平台对医师有严格的筛选机制,执业医师资格证并非唯一准入标准,“内行人考核内行人”才是准入的最难点。
提供哪些诊疗项目?所有执业中医师都会提供传统四诊(望闻问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生活建议。不过目前看中医平台的针灸推拿为主的外科和以正骨为主的骨科较多。推拿与正骨医生通常不开具方药,这也易被普通患者认为与普通按摩无异。看中医罗峰表示,这实际与他们的策略有关。一方面,亚健康人群要远多于患病人群,因此前者需求量更大,这是从目前的非医疗性质的上门推拿市场中先切蛋糕;另一方面,内科类的具备处方权的医生本来就少,后续会逐渐增多。
目前看中医通过微信服务号,会基于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包括减肥与个性诊疗,同时提供针对团队的诊疗服务。同时也会有包含针对同一对医患的十次定制诊疗。系统通过若干道问答题,判断用户身体状况的基本倾向,生成具有古风风格的初步诊疗书,再从后台推送较合适的医生供用户挑选。
平台与医生怎么相处:“五戒十要”须参详。“看中医”虽然与医师签约,但不与这些医师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也不要求付押金。“中医也是个江湖。”罗峰这么解释。在“看中医”平台挂名开诊的医生,只要根据国家规定,与看中医自有的线下门店“圣仁济方中医门诊”签订多点执业协议。同时还为有自己职业医师提供服务培训和保密工作,医师还是要有“五戒十要”的精神。罗峰表示:“我们不许医生对病人点头哈腰,那是服务业的一套。”医生出诊所得目前由微信支付,一般24小时到账。一名来自看中医平台的宫医生告诉虎嗅,在看中医平台接诊,每个月通常可以拿到1万元左右的收入。
目前出诊收入全归医生所有,“看中医”方面告诉虎嗅,他们的目的还是不断吸引更多医师进驻平台,同时吸引用户尝试医师上门理疗。目前,平台进驻并能挂牌出诊的医师超过300人,而用户也可以从官方领优惠券来尝试。
“看中医”完美吗?
“看中医”试图提供医疗性而非服务型产品,而在专业度、商业模式上都与现有玩家进行了较多切割以体现其模式差异性,但也并不完美,基于现有资料观察,个人认为这家创业公司可能在未来可以做如下调整:
① 医生数量与分成模式。挂牌医生未必都是全职出诊,所以在用户量增大的情况下,医生数量也将相应增多。这意味着起步阶段那种“将出诊费全部给予医生,平台不收分成”的现状在未来必然会有改变。
② 医疗行为之外的收入。“以药养医”虽非善事,但原生药材来自同仁堂且价格合理,那么适度增加较有意愿开具处方的内科医生,为线下药房引流,还能与普通的非医疗性按摩推拿O2O做进一步切割,将是一举两得。
③ 消费频次。虽然“看中医”官方表示经常有临时加单的情况出现,但目前所列服务项目还较重,不妨开辟一些有效的“周边小项”诊疗,增加用户加单意愿和粘性。
④ 移动端开发。“看中医”目前仍通过微信服务号的H5页面提供出诊服务,而令罗峰哭笑不得的是,App Store里现有的“看中医”应用并非他们的App,却被一些投资人用来作为融资和估值的标准之一……看来,为了提升用户下单体验、增加客单量并为下一轮融资加码,自有App需要尽快上线了。
来源:虎嗅网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