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拉开序幕,世界的目光也将再一次聚焦于斯德哥尔摩,最终花落谁家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预测,以供大家分享。最终中与不中都不重要,只当一种娱乐而已。
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实包括两部分,就是生理学(指的是基础)和医学(指的是应用),早起获奖项目偏重医学,而现在基本上是生理学的天下了,二者比例大致在8:2上下。
基础篇
基础仍将是颁奖的重点,涵盖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以及交叉学科等领域。
1.miRNA 这是今年的最大热门,安博斯(VictorAmbros)和鲁弗肯(Gary Bruce Ruvkun)等是最被看好的候选人。看看每年我国国自然资助数目和SCI论文中miRNA相关论文数量就知道这个领域是否应该获奖,并且发现至今已20多年,这也是基础研究的一个平均年限,因此作为第一候选。
2.核受体 核受体的发现一方面为许多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信号转导通路(已经颁发了细胞外,细胞膜,细胞内,独缺少细胞核)。热门候选人包括尚邦(Pierre Chambon)和埃文斯(RonaldMark Evans)等。
3.表观遗传学 生命科学热门领域之一,每年贡献海量的论文,花费大量的基金,因此也值得期待。塞达(Howard Cedar)和拉辛(Aharon Razin)的DNA甲基化,埃利斯(Charles David Allis)组蛋白乙酰化等都是重要选项。
4.昼夜节律 纯基础问题,阐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的分子机制。霍尔(Jeffrey C. Hall)、罗斯巴什(MichaelRosbash)和杨(Michael W. Young)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5.其他 除了上述的热点之外,其他一些项目也具有重要实力,包括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反应(瓦尔特(Peter Walter)和森和俊(KazutoshiMori))、细胞自噬(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等),也是2015年以及今后几年重要竞争者。
应用篇
尽管基础是重点,但面前颁奖也有向临床应用倾斜的趋势,这里将热门领域进行归纳。
6.影像学 至今已有两次颁发给影像学,分别为CT和NMR,这是诺贝尔医学奖从手术操作转型到影像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前尚未有和上述两种技术向媲美的重大突破,但部分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小川诚二(Seiji Ogawa))和正电子扫描(PET,库尔(David Edmund Kuhl)等)等技术分享的可能性大。
7.药物学 自2000年多巴胺获奖以来,一直未有药物学方面的成就最终登顶。基本原因可能在于这些药物的应用价值不可和当初的青霉素、链霉素等相提并论,但一些新药的研制和应用还是值得颁奖。如降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远藤章(Akira Endo))就很值得获奖,但考虑到目前单独获奖较为罕见,2001年至今只有试管婴儿技术(2010年)为单独获取,前14年的平均人数为2.5,因此分享的可能性极大。最大分享内容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客观而言,尽管肿瘤靶向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存在一定欠缺,况且太多人对此有一定贡献,如发现小分子抑制剂格列卫的德鲁克(Brian Druker)和乌尔里希(AxelUllrich),发明单克隆抗体赫赛汀的斯拉门(DennisSlamon)等等,如何从中抉择也是一大难题。还以一个就是热点就是肿瘤的免疫检验点单克隆抗体,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更是红的发紫(前几天刚获得本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但个人意见他和本庶佑(Tasuku Honjo)等分享的可能性存在,更多偏向于理论,就是免疫抑制分子的发现和功能研究,但考虑到2011年才颁发给免疫学,因此推迟获奖也是极大可能。
化学篇
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有时候会被划归到化学领域,而且是二十一化学奖最大赢家。十四年间,8年颁给的都是生命相关(半壁以上江山)。02年NMR和质谱、03年离子通道和水通道,04年泛素化修饰,06年转录机制、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09年翻译机制、12年G-蛋白偶联受体、14年显微镜等,所以这里也顺便预测一下可能的生命化学奖。
8.分子伴侣介导的蛋白折叠 这是自安芬森定则提出后进一步丰富了蛋白折叠机制的研究领域是最大热门(性质类似于04年的泛素化修饰),做出卓越贡献的哈特尔(Franz-UlrichHartl)和霍维茨(Arthur L. Horwich)将是最热门候选之一(考虑到平衡原理,可能今年授予主流化学学科,但这项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热门。
9.RNA指导的DNA编辑技术(CRISPR-Cas9) 自2012年发明以来,迅速掀起一场研究热潮,其对多个学科的推动作用使其也成为热门候选(类似于08年的绿色荧光蛋白技术),卡彭蒂耶(EmmanuelleMarie Charpentier) 和杜德娜(JenniferAnne Doudna)贡献最为巨大,但由于时间原因,可能会推迟一段时间以进一步验证。
当然,值得获奖的项目尚有很多,这里仅仅是一些个人看法,获奖有时候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综合因素的结果,无论最终是否获奖,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科学快速发展或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拉开序幕,世界的目光也将再一次聚焦于斯德哥尔摩,最终花落谁家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预测,以供大家分享。最终中与不中都不重要,只当一种娱乐而已。
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实包括两部分,就是生理学(指的是基础)和医学(指的是应用),早起获奖项目偏重医学,而现在基本上是生理学的天下了,二者比例大致在8:2上下。
基础篇
基础仍将是颁奖的重点,涵盖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以及交叉学科等领域。
1.miRNA 这是今年的最大热门,安博斯(VictorAmbros)和鲁弗肯(Gary Bruce Ruvkun)等是最被看好的候选人。看看每年我国国自然资助数目和SCI论文中miRNA相关论文数量就知道这个领域是否应该获奖,并且发现至今已20多年,这也是基础研究的一个平均年限,因此作为第一候选。
2.核受体 核受体的发现一方面为许多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信号转导通路(已经颁发了细胞外,细胞膜,细胞内,独缺少细胞核)。热门候选人包括尚邦(Pierre Chambon)和埃文斯(RonaldMark Evans)等。
3.表观遗传学 生命科学热门领域之一,每年贡献海量的论文,花费大量的基金,因此也值得期待。塞达(Howard Cedar)和拉辛(Aharon Razin)的DNA甲基化,埃利斯(Charles David Allis)组蛋白乙酰化等都是重要选项。
4.昼夜节律 纯基础问题,阐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的分子机制。霍尔(Jeffrey C. Hall)、罗斯巴什(MichaelRosbash)和杨(Michael W. Young)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5.其他 除了上述的热点之外,其他一些项目也具有重要实力,包括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反应(瓦尔特(Peter Walter)和森和俊(KazutoshiMori))、细胞自噬(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等),也是2015年以及今后几年重要竞争者。
应用篇
尽管基础是重点,但面前颁奖也有向临床应用倾斜的趋势,这里将热门领域进行归纳。
6.影像学 至今已有两次颁发给影像学,分别为CT和NMR,这是诺贝尔医学奖从手术操作转型到影像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前尚未有和上述两种技术向媲美的重大突破,但部分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小川诚二(Seiji Ogawa))和正电子扫描(PET,库尔(David Edmund Kuhl)等)等技术分享的可能性大。
7.药物学 自2000年多巴胺获奖以来,一直未有药物学方面的成就最终登顶。基本原因可能在于这些药物的应用价值不可和当初的青霉素、链霉素等相提并论,但一些新药的研制和应用还是值得颁奖。如降胆固醇的药物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远藤章(Akira Endo))就很值得获奖,但考虑到目前单独获奖较为罕见,2001年至今只有试管婴儿技术(2010年)为单独获取,前14年的平均人数为2.5,因此分享的可能性极大。最大分享内容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客观而言,尽管肿瘤靶向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存在一定欠缺,况且太多人对此有一定贡献,如发现小分子抑制剂格列卫的德鲁克(Brian Druker)和乌尔里希(AxelUllrich),发明单克隆抗体赫赛汀的斯拉门(DennisSlamon)等等,如何从中抉择也是一大难题。还以一个就是热点就是肿瘤的免疫检验点单克隆抗体,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更是红的发紫(前几天刚获得本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但个人意见他和本庶佑(Tasuku Honjo)等分享的可能性存在,更多偏向于理论,就是免疫抑制分子的发现和功能研究,但考虑到2011年才颁发给免疫学,因此推迟获奖也是极大可能。
化学篇
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有时候会被划归到化学领域,而且是二十一化学奖最大赢家。十四年间,8年颁给的都是生命相关(半壁以上江山)。02年NMR和质谱、03年离子通道和水通道,04年泛素化修饰,06年转录机制、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09年翻译机制、12年G-蛋白偶联受体、14年显微镜等,所以这里也顺便预测一下可能的生命化学奖。
8.分子伴侣介导的蛋白折叠 这是自安芬森定则提出后进一步丰富了蛋白折叠机制的研究领域是最大热门(性质类似于04年的泛素化修饰),做出卓越贡献的哈特尔(Franz-UlrichHartl)和霍维茨(Arthur L. Horwich)将是最热门候选之一(考虑到平衡原理,可能今年授予主流化学学科,但这项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热门。
9.RNA指导的DNA编辑技术(CRISPR-Cas9) 自2012年发明以来,迅速掀起一场研究热潮,其对多个学科的推动作用使其也成为热门候选(类似于08年的绿色荧光蛋白技术),卡彭蒂耶(EmmanuelleMarie Charpentier) 和杜德娜(JenniferAnne Doudna)贡献最为巨大,但由于时间原因,可能会推迟一段时间以进一步验证。
当然,值得获奖的项目尚有很多,这里仅仅是一些个人看法,获奖有时候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综合因素的结果,无论最终是否获奖,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科学快速发展或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来源:科学网 作者:郭晓强
为你推荐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时发起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
产品描述为适用于16排及以上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的进口医用X射线CT球管以及适配以上球管的管芯(包括单独管芯、球管半成品、完整球管等多种形式)。
2025-04-04 23:10

悦唯医疗完成近亿元A++轮投资,加速重症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研发与国产替代
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化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和脉动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加速已获准上市的心脏稳定器等产品的市场推广。
2025-04-03 09:28

海尔盈康一生启动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创新罕见病可持续公益新生态
本次活动聚焦孤独症儿童的诊疗,探讨交流AI赋能全流程防治康体系创新、前沿性生物科技诊疗技术等话题,旨在通过生态联盟的力量推动医学研究、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让“星...
2025-04-03 09:11

《NPJ digital medicine》刊发李冬梅教授团队成果:AI赋能高效识别眼睑肿物
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李冬梅教授团队携手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在《NPJ digi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2 4)学术期刊发表团队...
文/李林 2025-04-02 10:27

默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周虹:合作与创新是默克未来五年战略的两大关键词
近日,德国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周虹带领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管理团队开启了2025年度首次“中国行”。
2025-04-01 17:11

首个且唯一,阿斯利康PD-L1单抗获FDA批准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单药治疗,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成年患者。
2025-04-01 14:37

全国首个,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
昨日(3月31日),据“湖北发布”消息,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 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 次,非侵入式脑机...
2025-04-01 11:03

一款国产创新流感药,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江西科睿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
2025-04-01 10:22

26省联盟药品集采启动,聚焦妇科用药和造影剂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关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2025-03-31 21:48

优时比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中国获批,全球首个且唯一双亚型创新药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作为唯一人源化、高亲和力且具备创新修饰结构的IgG4单抗,关键Ⅲ期MycarinG试验证实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多个临床终点与结局。
2025-03-31 15:58

从手术麻醉到生命全周期护航,麻醉学科发展拓宽生命边界
3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
2025-03-31 15:30

欧狄沃联合逸沃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
欧狄沃联合逸沃对比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可改善近3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达30个月
2025-03-31 13:45

罗氏制药榜首 “现金牛” 产品罗可适(奥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开启多发性硬化症一年两次治疗新时代
罗氏制药今日(3月31日)宣布,其旗下创新药罗可适®(Ocrevus®,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ocrelizumab injection)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每六个月静脉输...
2025-03-31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