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用户群或于创投圈,医生从来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我们一边心疼着累倒在手术台上的拼命三郎,一边也争论着,到底谁才是全民健康医疗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
传统健康医疗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我们将生命之重与费用定价交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手上(当然素不相识这件事正在不断被信息聚合型产品给打破),却没有系统性的监测体系;另一方面,大部分医生高度依赖公立医院体系,从职称评价到客流定价,极度缺乏流动性。
这种特殊性直接导致我们极其渴望解放,解放这批能输出专业创造价值的群体。我们一遍遍拷问自己,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便捷查阅高影响因子的文献?更准确的用药助手?更简易的病人管理?更方便的同行交流?还是最直接的补贴与客源?
医联创始人王仕锐曾画过这样一个 “登山图”:医患、患患、医医等数条线,不论现在是何种产品形态,最终登顶之地也许殊途同归——山顶是未来健康医疗服务最理想的状态。
医联在做什么?他说:“我们在赌一件事,医生社区是不是完成登顶的捷径……” 这恰好让人想起创投圈的一句金玉良言:唯快不破。
确实,正式成立一年的医联,已经走的很快了,14年8月 获得来自联创策源与 PreAngel 的 300 万人民币种子天使,不到半年,红杉资本又为其注入数百万美元。近期,又以 4000 万美元刷新了今年健康医疗创业领域 B 轮融资记录。
不仅仅是融资的脚步,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平台已积累近 10 万注册用户,也就是说,每 28 名医生就有 1 人使用医联,其中副主任以上医生占比达两层。用户涵盖 48 个重点科室,109 个细分科室。迄今为止,医联在全国 20 多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推广人员。
但回顾最初,团队在急速扩张时也曾遇到随之而来的各类困难,不论是小团队的 “家庭式相处”,亦或是后期的制度规范,都无法契合越来越复杂的人员结构。
首要暴露出得是管理问题,各区域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因为相对年轻,经验上的欠缺,未能及时在团队管理上能实现最优解。细节到绩效、计划的制订,执行力,对项目预期的达成,都会出现团队协作、磨合、以及调度方面的问题。
另外,开发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从运营、市场等角度提出的,非日常类的开发需求,反过来,会干扰产品开发节奏。且团队随时都有新人加入,整体的技术开发能力未能有效形成合力,需要反复调整职权、项目责任人,对 UI 设计的还原度相对较弱。
为了尽快完成内部优化,团队决定引进相对经验丰富的管理岗,自上而下对部门进行调整和完善,明确职责到个人层面。在制定 KPI 的时候,不仅由结果和任务作为导向,还模拟在该 KPI 促使下的行为路径,让团队方向更为明确。遇到团队协作较强的项目,就将其细分拆解,并规范各个流程,保证施力方向一致。
这件事也提醒了团队未雨绸缪,王仕锐说:“我们正在讨论,该提前做好千人打仗的准备,现在团队每个人都在学习管理方法论,对这件事最有话语权的是管理外卖人员的团队,也是我们取经的对象。”
内部管理协作尚且有方法论,对外战略规划却是怎么也没法复制的。虽然在医生社区领域,国外早有 Figure1 试水,国内也有运营长达十年之久的丁香园,但医生在移动端到底怎么玩,有何需求,并没有哪一家敢说非常了解。
于是,在产品上线一段时间后,团队开始在各个操作环节中埋点,譬如用户在 “发现” 环节停留多久时间,是依靠自身喜好选择话题,还是十分依赖后台强运营?这些数据结论也逐渐帮助完善了医联的几次重要迭代:
1.0——试运营期间,病例和问答为主,弱社交线。优先考虑沉淀专业内容,形成学习氛围。用户实名验证方式:1. 地推直接拜访;2. 用户上传胸牌 / 执业医师号。
1.4——深夜病房。匿名吐槽板块从限时开放到全时段开放。后取消全时段开放,重新回归限时开放。
1.6——病例打榜。对病例可进行评分和打榜,上榜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后续取消。考虑用户成长体系和上榜积分无出口,用户激励价值现阶段力度不够,所以取消打榜。回归只展示病例评分。
2.0——第一个大版本迭代。强化社交功能,通讯录导入功能上线、用户推荐算法优化、医生圈改版上线——站内以科室、话题、兴趣点等维度可以进行更自由的对于内容的二次组合,类似微信群、豆瓣小组。
从产品设计的演变可以发现,医联完成了从 “学术争吵” 到 “社交属性” 的平滑过渡,结合两者的优点,并且更强调圈子、话题、兴趣等维度,培养用户活跃,强化医生与医生间关联性。粗浅而言,如果之后将医生作为服务商打包输出,也更容易产生网络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仅仅影响着医生在移动社区上的行为路径,反之,医生也在帮助塑造他们与互联网团队间的合作方式。在文章开头我们曾讨论,医生到底需要什么?市面上产品最普遍的打法应该是品牌建立、客流收入、优质匹配。
医联的答案也极其相似——线上主攻精准人群品牌展示,线下定点爆破面对面沟通。
另外,团队还发现,常见的补贴政策并不能真正带来高质量目标用户。比如,要防止用户建立只要注册医联就能拿奖品的印象,而是在成为医联用户后,在医联保持一定的活跃,才会获得一定的社区回馈。
为了更顺畅的与用户沟通 “实施爆破”,地推团队拉拢医学背景、互联网行业、医药行业人士为主要人群。因为他们调研发现,医生人群更信赖对于医学行业了解的 “陌生人” 或 “陌生品牌”。对于职级、科室、一些大众容易混淆的概念(养生、朋友圈谣言系列)、行业观点,所有的同事都会通过定期 / 不定期培训去强化专业度。
回过头看,如果因为医联的融资而将其视为独角兽,那么这只独角兽也是不断试错和迭代的产物,并不存在什么 “偶然”。至于之后,医生社区的未来是什么,王仕锐表示,没办法具化,但至少有两个巨大的前景:
1.修炼内功
将平台上的案例和信息做数据挖掘,成为医学上的行为路径参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循证医学”。
2.外联
将医生作为重要的资源,与药企、机构、保险、体检中心、智能硬件等第三方机构 / 产品做对接合作。
“如果有一天,医联能辅助医者自由、医术回归、医德重塑,那是极好的……”
当然,他也强调,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将社区做大,达到从 10 万用户到 50 万的增长。
来源:36氪 作者:Leah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