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 O2O 这股风潮,慢慢转型互联网的行业数不胜数,功夫熊、点妙手等,算是目前国内推拿按摩 O2O 的领头军了。但与其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医理疗平台 “看中医” 并不希望把自己定位于 “互联网 +” 平台,而是把互联网作为手段,让传统中医回到过去,释放原有市场需求,使中医可以上门出诊、家中治疗。
平台已签约 300 多位医生,未来其中几十个公司将签为全职,进入旗下控股门诊工作。公司也准备和医政科合作,利用其手中大量的医生资源,扩充自身资源。
通过 1 个多月在 “滴滴打车”、“墨迹天气” 等平台的宣传、推广、补贴,目前日单可达 200。公司创始人罗峰还发现用户并不在乎服务价格,弹性较小。一开始使用产品的会继续使用,不在乎是否有补贴,而领取代金券甚至免费的用户并没有真正去体验产品。所以公司用户还是应瞄准那些真正刚需的人,未来推广方面也将瞄准电台,这也许会带来大部分出租车司机用户。
关于最新进展,首先扩充了品类,比如中医减肥疗程,基于调研发现这是个在线下就急剧增长性的类别;其次公司开通了线下支付,方便老年用户,但这必须要确保医生不会偷偷收取额外费用,团队决定由客户随访来确认;中药方面,平台也开放了拍方抓药功能,不同的是,医生上门诊断后开药方,不仅拍药方还要拍医生上传,由此也能确保患者手里保留一份由特定医生所开的处方单。
目前公司药材原材料方面都是来自同仁堂,也会自己制成药丸、汤药,送到用户手中。制药过程都是由全资收购的圣仁济方中医门诊完成,是通过卫计委审核、有资质制药的诊所,这也是其他公司想进入不得不克服的壁垒。
尽管医生是认证的,但病人在整个出诊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仍然不能忽视。比如在推拿过程中手劲过大,拔罐不小心将病人烫伤等等,如果发生了应当怎样处理,这些可能发生的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所以对于 “看中医” 来说,一套完善的、严格的规则体系或者规章制度之类的明细成文规定一定要有,这方面公司主要通过老中医的培训解决。其次还有丢单问题,医生忘记开后台,就会错过用户预约时间,收到用户投诉,好在公司目前已找到团队来专注解决这一问题。
不少移动中医项目未来战略计划也提出中医上门服务,以此延伸自有服务。而抢先一步并且拥有资质、处方权的看中医受到了专注医疗细分市场的机构,如药企、医疗设备,医疗数据等公司关注,也会寻求和已有移动中医平台合作。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疲软,O2O 行业融资也越来越难,但好的资源也逐渐向好的项目靠拢。对于能解决用户需求的中医理疗,又有相对可观收入、用户导入来黏住医生的平台,是否能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我们还需进一步跟进。公司目前期望在 10月 底完成 A 轮融资。
来源:36氪 作者:唐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