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也在纷纷转向投入医疗服务领域。近期有媒体报道百步亭集团将投2亿元,与武汉市中心医院联办两家“高标准”社区医院,之前恒大也表示了依托社区建医院的计划。
在短期内,从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定位的角度看,地产商转向到医疗领域更多还是以自身的楼盘为核心,把医疗作为一种增值和差异点去操作,还没有真正走到社区医疗服务的核心。但长远看来,根植社区的医疗服务确实是一个空白点,用地产思维去操作不可行,但从服务切入却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何谓社区医疗?中国的社区的特点是聚集性和全方位的功能性,近十年来随着地产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城郊社区形成,这些社区年轻人比例高,周边医疗服务配套不足,离传统的大医院距离远。即便是传统社区,很多地方对城内医院数量的限制也意味着很多社区仍然存在医疗辐射不足的问题。公立体制内的社区医疗机构虽然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从服务能力和质量上,远远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说,社区医疗目前还处于一个空白点,如果有商业模式切入并找到合理的定位,将会有一定的市场。
如何定位社区医必须要看服务对象。传统社区老年人很多,他们经常需要开药,看一些小病,同时需要做慢性病管理和护理等服务。如果定位为老年人做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机构的定价问题就来了:是不是要走医保?假如要,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费用无法支撑一家高效以服务为核心的社区诊所,又会陷入产品带动收入的困境。因此,走医保的定价很难养活商业化操作的连锁社区诊所。
再来看社区的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年轻人,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他们需要成熟优质的基础医疗服务,如果服务就在家门口而且质量很好,有一部分人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这些年轻人是商业保险最好的风险可控的对象。因此,社区诊所如果可以大批量铺开,辐射经济收入中等的家庭,捆绑在中端商业保险里面,可以脱离医保定价,转向走服务为核心的定价路线,这样就能推动一个良性的支付到服务的体系建立,为双方带来客流。
不过,定位年轻人仍然是有风险的。这批人白天都不在家,社区诊所白天的使用率可能不会太高,老年人因为不可能被商保所覆盖,因此也不会来看病。那么白天的闲置资源怎么办?
中国正在高涨的康复和护理需求或许为这类商业化社区诊所提供思路。虽然说老年人看病被医保覆盖,但是医保的空档却在治病之外的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康复和护理。中国过去一直依赖家庭成员照顾生病的老人,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结构变化,靠子女照顾老人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未来的趋势必然是靠机构,而这些费用无法被医保报销。
因此,白天相对闲置的资源可以作为提供专业慢性病、重病、术后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专业护理和康复套餐,这些服务本身就需要用户自理费用。目前市场的混乱在于无法提供可信而专业的服务,连锁品牌、根植社区加上专业管理也许可以为社区诊所打开一片老年人增值业务。
然后再反过来看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如果增值服务创造了用户的粘性,将有可能留住这些老年人。与此同时,社区诊所通过建立远程医疗点,和医保定点机构合作,就变成了他们的门户,一旦远程医疗有效展开,再结合社区药房,或许可以再打开一片零售药品的市场。这样操作,虽然诊所的服务定价并不适合医保,但增值服务和远程服务仍然可以粘住用户。
总体来看,社区诊所目前还处于市场各方摸索新兴商业模式的时刻,早布局不一定能成功,但市场巨大的体量是值得进行战略性布局的。谁能活下来并能持续的盈利才能说是市场真正的赢家。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