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执业,这个话题从2009年新医改推出后,就频频被圈内圈外关注。今年3月1日,浙江省正式推出新版医生多点执业办法——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无需原单位同意,只需要将相关材料提交给去多点执业地点的主管卫生计生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即可,这让公立医院医生去外院多点执业环境变得更宽松。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执业医生数量12.5万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比例占22.9%,主治医生以上比例占58.5%。而据浙江省卫计委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经有2800多名医生通过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合法收入。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多点执业以公立医院医生去民营医院“走穴”为主,不过以浙江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也在探索一条公立医院的多点执业模式。
浙江医院开“名医馆”,42位名医中近半来自外院
在名医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医院推出以名医馆的形式,让名医们增加门诊次数,浙江医院就在7月14日推出了他们的“名医馆”——名医门诊。
这个“名医馆”很有特色,和其他医院的名医馆相比,浙江医院的名医门诊42位名医中有近一半的医生来自省内其他公立医院以及北京和上海的专家。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一种公立医院专家之间的多点执业。
据悉,浙江医院推出名医门诊一个月,预约的人数不少,为了保证门诊质量,每个专家一个上午或者下午的门诊时间就只看20个病人,让患者和医生之间能够有更深入的沟通。
浙大医学院附属某医院的一名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外科医生,就在浙江医院多点执业,对于这个选择,他讲了这样两点原因:
“首先是科室之间本身有交流,我们科室主任和浙江医院外科主任交流比较多,而且这次多点执业不只我一个人,科室里有两名高年资的医生也来坐诊。”这名外科医生说,另一方面,和民营医院比起来,他们去公立医院多点执业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一些。
“之所以不想公布自己的名字,就是基于以上的心理顾虑,社会上部分人认为我们这些多点执业的医生是冲着钱去的,去公立医院多点执业相对来说这种非议少一些,如果去民营医院,就直接把我们和赚钱划等号了。”该外科医生说,同时,公立医院之间多点执业,文化相通,更容易融合进去。
公立医院院长亲自出马请专家多点执业
民营医院搞多点执业,这样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了,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公立医院,为什么也要去搞多点执业呢?而且还是直接从兄弟医院引专家。
“多点执业,在我看来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借助多点执业,优质的医疗资源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另一层就是通过医生的流动,进行一种学术上的交流。”浙江医院院长严静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严院长在浙江省出台多点执业政策后,就一直在酝酿出台这样一个平台,他甚至亲自出马,到北京、上海等地邀请着名专家来医院坐诊。
而这个政策刚一付诸院内讨论的时候,不少院内专家是不理解、不支持的。“从外院请专家来坐诊,特别是一些我们本身就很强的科室,为什么也要从外院请专家呢?”这是严院长听到最多的反对声音之一。
严院长的解释是:学术的发展也应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一个科室做得很强了,如果能够把外院的一些也很强的专家引入来坐诊,不但让周边的居民受益,也让这个科室有了外来的新鲜血液,学术上的切磋,只会让技术更一步精进。
“原本各个科室就会时不时邀请一些专家来会诊,现在还要医院出面来做,这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这是院内另一种不理解的声音。
“的确,现在许多医院之间都会请专家相互交流会诊,包括我本人也会时不时被外院邀请去参加会诊,但是这些邀请都是不成体系的,而且仅仅是科室层面的。我们为什么要从医院的高度去建设这样一个平台?”严院长说,目的就是让这种交流常态化,而且有医院在背后支持和提供平台,可以更好地做好医疗安全的整体保障。
家住浙江医院附近的陈奶奶,已经从浙江医院推出的公立医院之间的多点执业平台获得便利,她表示最大的便利是不用倒公交车去别的医院看专家了。比如她想看浙二的一位名医,之前至少要换两班公交车,而现在浙江医院就能看到专家,对他们这些医院周边的老患者来说方便了不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对于未来,严静院长表示,除了继续力推实体的坐诊平台,还将打造一个网络的互动平台,让医患之间有个更好的沟通渠道。
民营医院有望迎来首位外籍注册医生
在公立医院积极探索新模式的同时,民营医院也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变化。
昨日,记者从杭州阿波罗男子医院了解到,他们正在引进一名韩国男性生殖系统的整形医生,杭州卫生管理部门对于他们这个举动也很支持,在韩国医生来民营医院多点执业的注册办理非常关注,目前正在走相关程序,有望成为杭城民营医院首位拿执照的多点执业的外籍医生。
“今年3月1日推出的这个多点执业的新政非常好,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政策带来的利好,除了这名韩国外籍医生注册上的便利外,还有两名杭州省级和市级医院的在职医生已经来我院多点执业。”杭州阿波罗男子医院院长黄万顺说。
之前,因为多点执业的政策还不是很到位,大多数民营医院都只能聘用退休的专家,在职的专家一般都是采取一些擦边球的方式邀请来院,医生和医院都很无奈。今年3月1日浙江省新的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其中有一条明确医生无需向所在医院报备后,许多在职医生都解除了心理包袱,愿意到民营医院执业了。
不过,和公立医院比起来,愿意到民营医院执业的在职医生还是显得少了点。
“我们也理解这样的情况,毕竟公立医院里一些年富力强的骨干医生,公立医院也不太愿意看到他们出来坐诊,因为这意味着公立医院的技术、病患都会被带到民营医院来。”黄院长说。
正在调整紧缺专业目录鼓励更多医生“走出去”
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从3月1日出台多点执业新政到5月止,已经新增了1500多名多点执业的医生和1300多名自由执业的医生,和浙江省老版多点执业实施效果相比,这个增长已经非常客观了。
“浙江医院的模式我们也听说了,我们鼓励各家医院做有益的探索。国家鼓励多点执业的目的,是希望以这个为突破口,探索医务人员人事制度的改革,让医务人员能够流动起来,不管是流动到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是有益的探索。”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孙建伟说。
让医务人员真正流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合法的收入,是无可厚非的,也希望社会上能改变医生去多点执业就是为了多挣钱的偏见,因为在国外,医生是流动的,医院只是一个平台,这样的流动模式,最终获利的还是患者。
除了这些有益的探索,业内人士表示,必须更加合理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才是多点执业更好开展的基础:“现在之所以看病难,原因之一就是名医太忙了,连基本的看病时间都很难挤出来,更别提多点执业的时间了。如果分级诊疗制度能更好地推进开展,对患者进行合理分诊,帮名医腾出更多时间来,他们才有流动的可能。”
“3月1日出台的多点执业政策并不是终点,我们还将根据后续实施情况,进行修正,比如在政策中提到鼓励一些紧缺专业的人去多点执业,这个紧缺专业的目录,我们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我们也鼓励符合资质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去多点执业。”孙建伟副处长说。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