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歌猛进的互联网投资领域,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而这些神话又刺激了大量的资金和创业者涌入,谁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造富者。互联网正成为最富想象力的产业。随着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市场成熟,互联网必须寻找下一个风口,利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变革是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但与社交和电商这种相对较轻的模式相比,很多传统行业尤其是以服务立足的行业显得过重。而且,中国市场有着自身的规律,许多模式较难复制海外经验。
就当前较为火热的互联网医疗来看,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大规模投资后,大量的项目并没有找到着力点,无法通过烧钱获取用户来增加营收。目前市场正被前期过高的估值所煎熬,现在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创业者都相对理性。但场外热钱仍在大量涌入,整个市场正上演着三重奏。一方面,前期进入的投资者正在苦苦寻求接盘侠,只要总价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一般还是能找到场外资金接手。另一方面,估值过高的公司已经将投资者和创业者牢牢捆绑,由于总价过于高昂,无论如何讲故事,如果还是不能找到商业化的道路,产生一定规模的营收,资本市场都很难买账。第三,整个一级市场的主流投资公司已经对互联网医疗项目较为谨慎,只通过小规模投资来不断试错。目前中等规模以上投资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发起的,也就是之前并未在医疗行业进行过投资的主体。
现在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整体处于烧钱心慌,不烧钱更难受的状态。为了从当前的困局突围,各家公司纷纷祭出自己的法宝,以图最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纵观当前各自所走的道路,已经很难再用传统互联网的思路来给市场提供想象力了,而是需要换一个分析的框架来为互联网医疗做类比了。
在提供框架之前,简单回顾一下这些新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线上无法寻找到合适商业模式的现状下,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转向线下。转向线下的好处非常明显,通过自营或者与他人合作,可以获取部分现金流,改善目前整体营收过低的窘境。虽然向线下发展能暂时缓解目前没有商业模式,无法获取营收的问题,但线下模式过重,人才和服务困境明显,而且受到明显的地域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呈现大规模的增长。如果用线下的模式来讲线上的故事,无论是估值还是市场前景都需要重新考量。
其次,现在一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开始自身介入投资领域。与传统的风投不同,这些互联网医疗公司所发起的投资公司更多的是围绕着自身的业务来展开,与目前流行的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基金有类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更多的是去并购已有成熟企业,且资金主要来自二级市场,可以较快获得造血能力,继续把故事讲下去。而创业公司自身所做的投资更多的是为了自身业务的拓展,不过是把新设的业务部门放到体外,意图通过新业务来寻找突破方向。这样的投资势必形成大量的关联交易,在未来的融资和其他各类交易中都将产生较多的实际问题。而且,由于受制于自身业务逻辑,整体投资思路受到较大局限,不利于对冲风险。
最后,主营不清晰。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在试错后不断变换主营业务方向,融一轮之后就换一个方向的并不罕见。在难度相当大的互联网医疗市场,更改业务方向并没有错,毕竟这个市场有着太多看上去很美的伪需求。但是,在不断变换的主营业务背后,也意味着市场和估值的不断变化。如果几个月就讲一个新故事,市场对公司的判断是核心业务能力薄弱,公司战略判断能力差。在不断的试错之后仍不能找到快速做大的商业模式,就难以支撑其高估值,最终整体估值缩水。这在电商发展后期也并不鲜见。
因此,从上述三个角度来看,正在向线下重模式、另类投资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正在失去前期以传统互联网来估值的优势,日益向传统医疗服务领域的估值回归。而且,由于主营业务过于庞杂,使得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架构就变成了一个有着多元化业务的上市公司。
囿于中国医疗体制的困境,重建一套新的体系又需要较长时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性。因此,互联网医疗投资急需新的分析框架。所谓新的框架主要是为这类公司提供估值参考。在无法以传统互联网模式来进行参考的前提下,彻底回归到线下医疗服务的估值体系也难以理解和分析,更为合理的可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如果是一种更多的以技术手段来取胜的,可能适合参考传统的HIS厂商。事实上,二级市场的HIS厂商也正是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概念来为自己背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互联网医疗更多的仍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美国纯粹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在中短期内是无法在中国落地的。因此,对互联网医疗的估值应更多的综合考虑线下与线上服务结合所可能产生的市场规模,而不是纯粹按照所谓的互联网轻模式来给出无限想象力的估值。这样的估值体系是没有参照系的,只能依据医疗服务行业的估值来进行线上叠加,且受地域限制,不能想当然的以全国的市场来做预设。当然,在线下铺设大量重资产之后,整体估值将渐趋合理,但想象空间也将降低。不过医疗的特性也决定了其慢成长抗周期的特色,做大规模后的整体价值依然巨大,且是优质资产,远非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传统互联网企业可比。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的高估值是难以维系的。如果说前期的投资创造了奇迹,那也是基于传统互联网所给出的。在当前市场对互联网医疗已经有较深理解的现状下,前期的高估值必须要有实质来填充,如果填充不了,所谓的奇迹也就无法维持,终将回到根本。
来源:村夫日记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