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的研究发现,欧洲人群和我国人群的易感基因种类差别较大。研究还进一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推测其与遗传机制中的“权衡效应”有关,即人类为了获得抵抗感染能力的同时,付出易感阿尔茨海默病和黄斑变性等老年疾病的代价。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与认知障碍,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着增加,同时受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影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存在若干假说,但具体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相关遗传学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人们已在欧洲人群中发现了20余个主要的易感基因。这其中,免疫基因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我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人群的大规模遗传分析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姚永刚课题组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蒋田仔课题组合作,在我国两个地区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对照以及长寿人群中,针对相关免疫基因的常见变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欧洲人群中报道的重要免疫易感基因多数对我国人群遗传易感贡献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与老年黄斑变性遗传易感极其相关的一个重要免疫基因,叫做补体因子H(CFH),是我国和欧洲人群共同的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易感风险基因。研究人员对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发现,在衰老进程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CFH风险基因携带者相比于对照人群,脑萎缩率显着增加,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认知水平显着降低,并在细胞实验中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研究者分析认为,该风险基因可能由于增加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正选择,进而在人群中得到保留。这种权衡效应使得人类在获得增加的抗感染能力的同时,付出易感阿尔兹海默病和老年黄斑变性等老年疾病的代价。
该研究提供了从进化医学角度解析人类复杂疾病的一个例证,阐明了为什么易感疾病的遗传基础。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