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上市了,鼎晖怎么想,卖,还是不买?!

医疗健康 来源:腾讯财经
2015
07/31
23:05
腾讯财经 医疗健康

7月7日,林玉明创建的和美医疗(1509.HK)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事后林玉明表示“对股价表现并不十分担心”,因为背靠的是一个三年内市场规模会超过3600亿的庞大市场。而和美医疗在其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未来的收入增长和利润水平都有望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北京和美从2012年到2014年间,每年的平均收入增长达到了61.2%。2014年,这个单体贡献的收入占到和美医疗总收入的近2成。而和美医疗过去三年的毛利水平都接近50%。

当天和美医疗以每股7.32港元开盘。虽然比7.55港元每股的招股价略低,但考虑到香港市场从7月6日起的一周内的持续震荡,恒生指数接连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和美医疗“表现相当好”。当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NYSE)更是场内增持了约1.65亿港元(约合1.32亿元人民币)。

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对此很高兴。市场的认可,无疑是对他六年前判断的认可。截止7月30日,和美医疗报收于每股7.88港元,较上市时上涨了4个百分点。而当天恒生指数低开0.07%。

2008年鼎晖投资通过旗下两只人民币基金投资和美医疗,目前持有和美医疗10.25%的股权。另一PE投资人建银国际,则持有上市公司6%的股权。在医疗健康领域中,鼎晖是先行者。鼎晖创始人吴尚志去年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从2003年开始鼎晖就布局大医疗,第一笔投资是2004年投资慈铭体检。

布局早的好处,是当医疗投资真正开始热起来的时候,鼎晖却已经迎来了收割期,“已经开始在做大量上市、退出、转让了”。就在和美医疗上市半个月前,6月25日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773.SZ,“康弘药业”)也刚上市。鼎晖2011年投资康弘药业,作价3.4亿元人民币获得10%的股权。

和美医疗被认为是港股第一家“纯医疗股”,其旗下医院均为自营、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4%以上。截止目前,该集团拥有66名主任医师、128名副主任医师、151名主治医师及139名驻院医师等484名医师。港股市场上此前只有个别国内医疗股,且其营运模式大多为托管,即通过托管多家公立医院和诊所并收取托管管理费。凤凰医疗这种托管模式的代表,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

逆势上市 资本追捧

“路演结束第二天,我们高管会买了三块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的表。”和美医疗全球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的高管,在上市当晚的庆功宴上说。

数字证明这个上市的“成功”。首先7.55港元的招股价,对应的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P/E)约为33倍,“已经是2015年港股IPO的最高倍数”。

“决定定价区间只花了7分钟。”据其承销商和保荐人透露,招股价定在最高限,依然有7.72倍的超额认购,说明“投资人对价格不敏感”。和美医疗的全球路演只做了8天,据接近人士表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GIC, BlackRock, Capital Group,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同时出现在投资人名单里,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

而鼎晖这样的早期投资人显然乐见其成。2008年10月,鼎晖旗下人民币基金鼎晖一期及鼎晖元博分别认购博生医疗11.7%和3.3%的已发行股权。尽管招股书并没有披露鼎晖的投资成本,但依据CDH Harmony目前的持股比例,6年前的这笔投资目前已经价值超过5亿人民币。截止7月30日,和美医疗的总市值约为60亿港元。

“我们并没有退出的打算。”王霖说,鼎晖旗下的医疗基金存续周期可以长达12年(10+2)。因此还没有退出压力。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医疗投资周期长,需要耐得住寂寞。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好事还在后头”。王霖认为,和美医疗的业绩后续将迎来爆发期,这也促使鼎晖并不愿意现在退出。

“新设医院的筹备期为一至两年,一般两到三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和美医疗董事会秘书陈伟解释说,达到拐点后则收入将快速增长。这从其净利润数据的变化中或可见一斑,从2012年到2014年,这一指标从不到3%提升到超过11%。和美医疗在招股说明书指出,其单体医院扭亏为盈平均而言需要3年。

上市所带来的融资便利和品牌效应,也将助推和美医疗的快速发展。据招股书,和美医疗此次募集的约16亿港币中,有60%将用于北京、厦门、南京、杭州及重庆的新医院项目,这些新项目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使用;而另外的15%则将用于收购新医院。和美医疗董事局主席林玉明透露,可收购的民营医院资源其实挺多的,“正在接触的有好几家,托管、合作、股权改造等各种形式都有可能。”他认为作为上市公司的和美医疗在收购中会更占优势,因为医院倘若要寻求外部合作方,国企、上市公司会被优先选择。

为啥投资?现代化是关键

由于抗周期,医疗行业一直受资本青睐。但六年前,鼎晖为何投资和美?接近人士对记者透露,鼎晖比建银国际投资早了2年,“价格也便宜了30%”。

“最主要是看到了需求。”王霖说,中国妇产科医疗市场被认为将在未来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6%,中国妇产科市场从694亿元增长到1419亿元。预计到2018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603亿元。

在妇产专科领域,和美医疗处于龙头位置。以2013年的收益计算,和美医疗的市场份额约为13%,在妇产专科医院集团中排名首位。

“投资人看好我们的模式。”林玉明认为。2007年,和美医疗开始定位高端,实行“连锁、直营”的发展模式,和美医疗目前在中国七个城运营11家医院。据其招股书,过去三年旗下医院营运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成。

中国公立医院定位于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私立医院满足高端需求的政策,已经推动了民营医院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样来自Frost & Sullivan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私立医院的收入每年以超过28%的速度增长。

“和美医疗很不一样。”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王霖说,否则就不会有当年的投资。和美医疗迄今仍有众多早期投资人,其中不乏林玉明的血亲与姻亲,但“我们的股权架构还是相对清晰、简单的”,这表现在上市主体完全复制了原有的股权结构。这个体系也不是只对内部人开放,其董事会秘书陈伟就表示,和美医疗内部实行“准合伙人”制,即其旗下每个医院都会预留一部分股份,给到核心人员

而最大的不同,则是其2007年就开始尝试连锁化道路、实行现代化管理。2011年深圳和美率先获得JCI认证,目前北京和美也在积极申请。“我是JCI认证的忠实拥趸”,王霖说,这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

早在2007年,和美医疗已经与早期民营医院的做法分道扬镳,迄今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做法,无论是营销为导向还是庞杂的股权体系,都为人所诟病。这也是市场一直认为,这类企业无法在A股上市的重要原因。

2007年,大夫王海龙也决定“下海”,他现在是北京和美的负责人。当年他的选择理由是,一是这里规模大,二是做法也非常不一样。王海龙举例说,比如对旗下每家医院的CEO考核中,财务指标的增长只占一半的权重,市场策略上也“不做太多广告”,因为高端人群往往有非常强的辨识能力,“大量广告反而会有负面影响”。

现任董事长助理的任金辉则在2008年加入博生医疗,他此前是一位独立的会计师。任的职责是在公司内部建立资金池、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我要用哪怕一分钱,都需要向总公司申请。”王海龙说,对各地医院,集团在品牌管理、财务权限、经营理念上都有统一要求。

出走港股 为何舍近求远?

为什么是香港?又为何要舍近求远?如果在境内A股上市,既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预期的估值可能会更高。同样是走连锁化道路的爱尔眼科(300015.SZ),截止7月17日其P/E已经近90倍。

对此,林玉明的回答相当官方:因为港股更市场化、更规范化,符合和美医疗的长期发展规划。而王霖的解释或许更接近事实:为了能在市场爆发时,能尽快抓住先机。

据上述接近人士透露,弃A赴港,“时间成本是和美医疗考虑的首要因素”。从去年7月启动上市到今年7月正式挂牌,正好是12个月的时间,“如果是A股,可能要等待3年左右”。就在和美医疗香港挂牌之前,中国证监会宣布IPO发行暂缓,截止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仍然超过500家。

而“港股的估值也并不低”,先行上市的凤凰医疗,某种意义上已经为和美医疗打了前阵。2013年11月,实行“托管模式”的凤凰医疗(1515.HK)在港上市,大获成功,这只股票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超过533倍。

有别于通过托管公立医院和诊所并收取托管管理费的模式,和美医疗旗下医院均为自营,这被认为会更吸引投资人。提供服务是和美医疗旗下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药品、耗材的销售所得占比则不到6%。由于避开了政府对药品的定价政策,和美医疗的毛利率被认为更有想象空间。据其招股书,该集团上市前三年的毛利水平分别为46.3%、46%和50.5%。

相对于内地市场,港股市场不仅能吸引全球性的投资人,引入GIC ,BlackRock, Capital Group,富兰克林邓普顿等国际投资人,对和美医疗而言则是一个品牌背书。同时也并不妨碍本土机构投资和美医疗。据中介机构人士透露,国内机构在路演中也相当活跃,“认购超过十倍”。

这个决定,无疑增加了和美上市的难度。据接近人士透露,核心问题是如何搭红筹架构、将国内运营实体“翻到”海外去。2014年7月,和美医疗启动上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红筹、创造出一个上市实体和美医疗,并将作为上市资产的11家国内医院建立与海外公司的关联。但这其中,如何处理和原有运营实体博生医疗、不同时期的投资人权益如何定价等,都是难题。

据其招股书,作为上市主体的和美医疗,“复制了”博生医疗的股权结构。和美医疗上市前,创始人林玉明通过全资控股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Homecare持有和美医疗37.43%的股权;而早期投资人鼎晖则通过在上海自贸区设置的有限合伙企业鼎晖健艮,全资控股CDH Harmony,再由后者持有13.66%的上市公司股权;另一投资人建银国际医疗基金,其在上市公司8%的权益,则由母公司的全资控股公司Mighty Sky持有。

鼎晖投资内部人士透露,怎样能“便宜”地搭好红筹架构,是和美医疗上市过程中他们最费心的事情。

来源:腾讯财经

为你推荐

海关总署关于进口阿根廷牛黄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资讯

海关总署关于进口阿根廷牛黄的检疫和卫生要求

本公告中的牛黄是指来自于阿根廷共和国国内养殖牛的胆囊或胆管的干燥胆结石。

2025-04-28 22:10

科塞尔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加速血管介入器械全领域平台化布局资讯

科塞尔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加速血管介入器械全领域平台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铁投巨石领投,苏高新金控持续追加投资,园雍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全球市场推广及产能扩建。

2025-04-28 16:54

一款印度企业的原料药被暂停进口资讯

一款印度企业的原料药被暂停进口

昨日(4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暂停进口印度企业VITAL LABORATORIES PVT LTD 地高辛原料药。

2025-04-28 12:52

凯西集团2024财年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不断投资研发,聚焦可持续发展资讯

凯西集团2024财年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不断投资研发,聚焦可持续发展

凯西集团(Chiesi Group)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总部位于意大利帕尔马,业务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在2024财年,凯西集团圆满收官,取得了强劲的财务业绩...

2025-04-28 11:29

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资讯

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

2025年4月27日,《爱肺行动》之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江苏养无极药业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京东健康...

2025-04-28 10:26

耀速科技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以“AI+器官芯片”助力新药研发资讯

耀速科技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以“AI+器官芯片”助力新药研发

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3D-Wet-AI”闭环技术体系的建设,并推动国际合作及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2025-04-28 10:01

被忽视的“经期头痛”,专家提醒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资讯

被忽视的“经期头痛”,专家提醒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不仅有中到重度的头痛症状,还常伴随多种复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约20%~25%的女性偏...

2025-04-28 09:42

126个药品在辽宁省主动降价资讯

126个药品在辽宁省主动降价

辽宁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将于04月30日起执行新的挂网采购价格。降价产品设置采购过渡期,时间为1周。

2025-04-27 18:35

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被停产资讯

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被停产

4月24日晚间,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4月22日,天津市药监局发布公告,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未名”)进行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经综合评定、...

2025-04-27 11:34

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小核酸药物龙头企业有望登陆资本市场资讯

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小核酸药物龙头企业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及小核酸药物产业化,是全球最早布局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2025-04-27 10:36

Cytiva与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资讯

Cytiva与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双方将携手在细胞治疗药物成果转化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025-04-25 19:49

精鼎医药任命 Charlotte Moser为公司首席医疗官,负责领导全球医学战略资讯

精鼎医药任命 Charlotte Moser为公司首席医疗官,负责领导全球医学战略

今日(4月25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I至IV期全方位临床开发服务的跨国合同研究组织(CRO)精鼎医药宣布,公司已任命 Charlotte Moser博士出任首席医疗官。

2025-04-25 15:06

强生宣布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华获批,用于EGFR TKI经治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 资讯

强生宣布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华获批,用于EGFR TKI经治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

强生公司今日(4月25日)宣布,旗下创新治疗药物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与卡铂和培美曲塞联合给药,适用于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2025-04-25 15:00

凶险的百日咳,发病率40年新高!专家:婴幼儿需“加速免疫”资讯

凶险的百日咳,发病率40年新高!专家:婴幼儿需“加速免疫”

2024年1至12月全国共报告百日咳近50万例,是2023年的12倍,跃升至近40年来的峰值。

2025-04-25 14:12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 研究证实速福达可将流感病毒家庭传播概率降低32%资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 研究证实速福达可将流感病毒家庭传播概率降低32%

罗氏全球今日(4月25日)宣布,速福达®(玛巴洛沙韦)III期临床试验CENTERSTONE研究详细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布。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流感感染者单...

2025-04-25 13:34

阿斯利康携手本土创新力量,持续探索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方案资讯

阿斯利康携手本土创新力量,持续探索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方案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映恩生物和银珠医药三家本土生物医药公司正式签署临床研究合作协议

2025-04-25 10:58

一款国产肺癌药,再次大卖资讯

一款国产肺癌药,再次大卖

仅仅靠着一款核心产品,艾力斯再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25-04-25 09:40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资讯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

2025年第一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 36亿元,同比增长3 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 15亿元,同比增长6 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 9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 04%。

2025-04-24 21:53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资讯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资讯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