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一定程度上就是我生活方式的指向标。当大家不再分享节食方法转而开始晒马甲线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健身才是当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减肥、节食已经过时了。被各种”晒健身“的照片感染,我终于迈出第一步走进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健身房。在工作人员的建(hu)议(you)下办了一张全年会员卡和每小时 300 元的私教课程——总共花费 1 万元。
而花钱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教练催我上课的电话。一旦我下定决心放弃娱乐时间走进健身房,就意味着我的当天又要以腰腿酸痛结束。每个健身教练都知道如何“完美身材”刺激学员,每一次我大喊着“我坚持不住了”在做平板支撑的时候,旁边总有数不清的人发出同样痛苦的呻吟和我作伴。
等我连续了一个月只瘦了两斤之后,我这才逐渐意识到,去往健身房,费钱费力费时间,是件不折不扣花钱买罪受的事儿。每天,我从走出家门到健身结束要至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每月花费在健身上面的钱大概 900 元,因为健身产生疲劳我每天大概多睡俩小时。
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当然知道现在这个时代的健身不止传统健身房一种途径。我很快就找到了能省钱省时间还能健身的方法。
最开始我尝试了全城热炼。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国外健身产品 Classpass 的应用最能够吸引的就是想尝试各种健身服务但又不想花大钱的人了。通过全城热炼,我只要每月 99 元就能随意预约全北京 300多家健身场馆的课程。
便宜、自由……但实际上,没过多久我就放弃了这个”小便宜“。300 多家场馆对我而言游泳的只有比较近的 3 家,而每个健身场馆一个月内的上课次数不能超过 3 次。我再次搜周围场馆的时候,发现最近的也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虽然 99 元无限次足够吸引人,但谁会为了便宜而每天在健身的路上花费好几个小时?
也有人找到了全城热炼的不同使用方法:他们在全城热炼上把家周围的健身房都体验个遍,最后才决定选择办哪一家的会员卡——这个前提是你家周围有足够多的健身场馆。
我的朋友 Ann 代表了另一类人——他们选择自学自练。这样的产品几乎随手拿来——国外有著名的 Nike Training,国内有最近备受欢迎的 Keep。利用这些视频教学的应用,在家、在办公室,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健身课程,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完成锻炼。
Ann 根本不在意自己跟着视频教程训练是不是能有“八块腹肌”,她每天进行十到三十分钟的训练,结束后,她会把大汗淋漓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去 Keep 的社区打卡,跟做同样训练的人交流,看着别人晒照片自己也受到激励。她不仅享受健身本身的乐趣,也从社交、分享和别人的赞里得到快感。Ann 说,这种健身方式帮她养成随时锻炼的习惯,也减少了她对健身的抵触。
如果不苛求健身成果,但是又想瘦一点,选择这样的视频教学再好不过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都很低,健身的门槛不高又能满足需求。等到得到更进一步的效果时,再走进健身房也不迟。
但对我这种有着明确的健身目标又很小白的人来说,以上两种方式并不适合我。这时候,朋友 Lei 推荐给我第三种类型的应用——找教练上门。这类的应用太多了,“约教练”、“跟谁学”、“河狸家”、“燃点”等等不一而足。
Lei 向我分享了她自己的经历。Lei 在燃点上预约教练,又在自己楼下的健身房里办了健身卡。她每周预约三次“O2O教练”,其余时间自己到健身房中练习。毫无疑问,Lei 的这种健身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每小时 149 元,这还不算经常能拿到的 100 元优惠券。其次是,教练都“O2O”了,她很多不想训练的时候都是不得不练。下单这件事可比下决心去健身房容易多了。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Lei 的第一个教练教跑步,但越练越壮。教练声称“要瘦应该换别的课”,她不得不换了另一个。新教练要了解她的体能情况,又是三节跑步理论和肌肉激活……在她真正开始健身之前,六节课已经过去了。而我的另一个担忧是,家真不是个适合健身的好地方。
听完 Lei 的分享,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传统健身房和它的私人教练。对于一个需要系统训练的人来说,显然,以上产品都不能帮到有效达到健身效果。
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和不明真相的大众引爆了一个全民健身的热潮。在 App Store 里以“健身”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找到 1900 多个 app——从视频教练、场馆预定、教练O2O、到运动记录,好像健身只要一个手机就够了。
但事实上,通过我和两个朋友的体验不难看出,如今的健身应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App 这么多,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很像,至今都未出现一个千万用户级别的应用,也没有人能说明白他们的商业模式。不管怎么看,在中国整个健身行业都还处于拓荒的阶段,这些 app 好像还都在帮助人们改变健身观念——让一心想要练出六块腹肌和马甲线的我充满不信任。
不过,我的朋友王梓否定了我的看法。他是一个健身爱好者,不仅有近五年的健身经验还是 Fittime上的大V,他有一万多粉丝,经常分享自己的健身生活并与粉丝互动。他认为,走进健身房当然重要,但辅助以 app 会让健身更效率也更有乐趣。这些 app 正在弥补传统健身房费用高、课程落后、体验差的缺点,会更让健身这件事儿变得更轻松。
看上去 app 们并不缺少用户,但也有像我这样的人更关注健身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健身产品都能代表选择不同健身方式的一群人,或许为省钱、为健身、为社交的人都有不同选择——而我,要做走进传统健身房并选择它教练的那一个。
来源: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