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作为对专业技能最强的科室之一,加上近年来发病率上升,看上去在专科医院领域很有机会。深圳正是看准这一点,建立了深圳肿瘤医院,但是近期却有媒体报道,运营半年来,因为缺医生,各科室带头人不到位,门庭冷落,甚至“挂出了拒收‘急、重、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温馨提示’。”
这当然和深圳本身的医疗资源有关,当地缺乏较强的医学院,对人才培养很不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医生经验和技能要求极高的专科虽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也正因为专业,很难在地理上简单复制,专科未来在发展途径上面临大专科还是小专科的抉择。
专科的发展趋势可能有两点。首先,最强的专科资源仍是集中的,无法简单线下点对点拓展。第二,跨越地理限制的拓展方式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专科与基础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必须承认,针对复杂病症和疑难杂症的专家只是少数,他们未来仍然会集中在最顶级的医院里。培养这些人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他们也确实应该把精力放在最有需要的病例上。因此,简单地向二三线城市推进大规模肿瘤医院是有难度的,尤其在手术上,很多城市会受制于人才,无法建立起很健全的专科服务。
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专科的发展没有机会。未来肿瘤治疗门诊化是大趋势,由于医院越来越在乎床位周转和成本,大量的术后服务和治疗会改由门诊进行,这对病人来说生活状况也会更好一些。因此,未来地方性的肿瘤专科可能也会以门诊和长期肿瘤疾病服务为主,配备全方位的医护团队帮助病人进行长期治疗,也配备一些术后康复的住院服务,同时针对稳定期的患者进行健康跟踪和继续教育。
这些服务可以通过远程加线下的形式进行。远程主要是处理最难的病症,由一家非常专业的大医院辐射周围地区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作为主体的大医院拥有最强的医生团体,可以进行复杂的手术,制定大病方案。但整个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所有的步骤都必须在这家医院进行,在术前和术后以及长期的恢复过程中,大医院可以在所辐射地区进行远程诊断,读片,然后决定该病人是否需要到大医院进行治疗。而术后病人也可以根据地域回到离自己最近的点修养恢复,然后通过家门口的专科医院或门诊进行长期疾病管理。
在这种专科发展路线里,核心条件是大医院和辐射的专科医院或诊所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精于做手术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出于学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个人精力有限,不能依赖这些名医去做长期的疾病管理。因此,肿瘤的长期服务必须下沉,但由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基础医疗没有能力承担,因此就需要类似卫星的专科门诊配合。这种门诊(也可能配合少量住院和康复)比建面面俱到的专科医院成本低,人才相应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如果可以和大医院进行很好的远程沟通,建立转诊通道,将有可能更快速地发展起来。
来源:村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