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以来,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的结合逐渐成为市场热点。正在发行中的农银汇理医疗保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凌晨表示,2015年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便是互联网领域,其与医疗板块的结合,将是医疗板块中值得期待的细分行业。
互联网医疗领域,主要看两点:第一,能否掌握医生资源,因为与医院相比,医生才是稀缺资源,医生的多点执业能释放医生的潜能,所以网络医院方面,整合医生资源的公司最有价值。
第二是能否获得医院数据,比如电子病历中的化验检查结果、后端医保的情况、处方以及支付情况,这些数据目前还未被开发,如能与保险相结合,进行保险创新,或者与慢性病管理结合,或者与制药企业结合,这些数据都将非常有价值。以下是对8家在股市被看好的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佼佼者的分析。
卫宁软件:实现B端和C端优势互补
1月26日,公司对外发布公告:与阿里健康在当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就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和发展,并为以后在其他项目上的合作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营造面向患者、医生,联动医院、保险、药品等多部门,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业务及其生态圈。双方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服务方面:双方共同促进慢性病和常见病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形成;
2、医疗服务方面:双方共同打造以医生多点执业和医院有效联动为代表的云医院建设;
3、医疗支付服务方面:双方整合支付平台和卫宁风控引擎,有效提升和拓展支付平台和卫宁风控在医疗卫生支付体系的价值和地位;
4、药品流通和监管方面:在支持阿里健康的药品电子监管服务基础上,共同探索电子处方的有效共享和市场应用;
5、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双方共同努力,促使各类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部署到阿里云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我们认为,公司和阿里健康在医疗市场中各具优势:卫宁是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医保控费厂商,拥有基数较大的医院/医保渠道资源,具备显著的医院/医保端数据卡位优势;阿里健康背靠阿里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旗下中信二十一世纪在药品电子监管领域具备垄断优势,拥有数以亿计潜在变现用户。双方旨在通过战略合作实现B端和C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享互联网医疗盛宴。
公司未来将继续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而三医联动布局将打开新成长空间。内生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传统业务产品化程度和加快异地市场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占率和利润率水平。
外延方面:由于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较低,外延并购是扩大市占率最佳途径。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优势持续加快行业整合步伐,从而达到迅速占领新市场的目的。此外,公司依托在医疗端的数据优势,积极布局医保市场,同时向医药电商领域渗透,通过与阿里健康的深入合作,未来三医联动布局将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为公司发展打开新成长空间。
东华软件:商业模式稳定、客户资源丰富
东华软公告联手首创集团等八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北京首创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其中公司占比5%;同时公告与子公司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东华教育云有限公司”。
背靠双方资源和技术,互联网金融业务向好。公司长期深耕金融产业,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技术人才队伍,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属资产超千亿的大型国企,以水务环保、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四大核心主业,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合资公司将定位于为广大投资者、机构、企业等提供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及投融资顾问服务,公司和首创的资源和技术实力突出,将为合资公司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前景向好。
设立东华教育云,分享教育信息化市场成长红利。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推进,教育信息化迎来加速发展期。海南省的教育相对薄弱,信息化需求迫切,此次设立的东华教育云以海南为基础,探索将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未来可以在教育云上加载教育应用。
战略性眼光突出,新业务前景可期。近期,公司新业务动作不断。我们认为,公司是A股计算机板块中在金融、医疗、保险、电力等行业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客户资源和技术实力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从公司发展历史来看,其历次对行业方向的前瞻眼光以及对行业机遇的准确把握充分证明了很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我们看好公司新业务的发展前景。
公司是国内管理能力最突出、商业模式最稳定、客户资源最丰富的系统集成商,将是我国信息化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业务,我们非常看好其长期前景。
九安医疗:Ihealth海外高增长,国内联手小米
Ihealth系列海外销售已形成规模,未来高速增长将延续。经过2010-2013年的海外市场推广,ihealth系列已经进入Bestbuy、苹果专卖店等海外主流渠道,这几年大规模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多次试错积累起来的海外拓展经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ihealth系列海外销售额突破1000万美金,今年预计销售额翻一番,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联手小米发力ihealth国内市场,共同打造国内市场移动医疗领域人气单品。Ihealth系列在海外市场成功销售得以验证后,公司今年7月面向国内市场发售首款ihealth系列产品,开始国内市场推广。今年9月引入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小米投资持有ihealth.Inc公司20%股份。合作中公司可免费享用小米的电商渠道资源,共同打造高性价比的人气单品,本次合作有望迅速打开ihealth系列的国内市场。
移动医疗行业空间巨大,公司率先探索多种合作方式。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约28.4亿元,预计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64%。公司是移动医疗领域领头羊,有望分享移动医疗行业的高速增长。
定增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保障公司未来发展。公司拟募集不超过8.1亿元资金,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及硬件研发基地、产品体验中心等。
鱼跃医疗:主业平稳增长,摸索互联网医疗
主业平稳增长。制氧机9F系列等新品拉动下高速增长;前3季度电子血压计收入增速10%-20%,预计收购苏州日精对制造工艺等会有显著提升;血糖产品增长平淡。4季度政府采购明显加快(医院需在年底前用完财政额度),对医院中心供氧和X光机业务有明显促进。电商业务增长很快,全年有望突破2个亿。
耗材产品线有望逐步发力。血糖产品医院市场拓展顺利,有望实现5000万收入;OTC市场表现平淡。9月份已成立耗材事业部。真空采血管已拿到注册证;留置针和缝合器等产品明年也要上市。未来上海卫生材料厂也会整合到耗材事业部的销售平台中。
并购提供业绩增量。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净利润6000万左右,2015年有望实现3个季度并表。未来也有望围绕上海手术器械厂和卫生材料厂做些外延式的并购。上海手术器械厂以开放性手术器械为主,未来有希望往市场前景更好的微创手术器械等领域发展。国内品质好但没品牌的OEM医用耗材企业较多,鱼跃也有望整合这类企业。
互联网医疗2015年有望进入探索期。公司在互联网医疗方面还是处在比较前期的摸索期,股东红杉资本对鱼跃医疗的互联网领域的开拓或许有帮助。鱼跃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家用用户,但是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来调动医生积极性、实现闭环以及对产业链进行重塑不光是鱼跃医疗也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难题,需要持续跟踪和观察。
万达信息:智慧医疗布局抢眼
业绩实现稳定增长,公共服务在线运营和线下实体服务有望进入收获期,是未来业绩主升浪。2007-2013年万达信息归母净利润CAGR为30.24%,2014年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实现30%-40%的稳步增长,2014Q4单季实现7.6亿-8.8亿营业收入,占比全年约50%,显示出为政府部门搭建系统商业模式下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其中,上海复高、宁波金唐、四川浩特子公司暂未进入全面并表时间点,政府补助金额的非经常性损益670万元,对全年净利润影响甚微。
2014年万达信息部署了“软件&服务&系统集成”+“在线公共服务”+“线下实体服务”并行的发展轨迹,其中全年业绩仍主要来源于2G的3S模式的核心业务,而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市民云、社区云、健康云、养老云、食安云、教育云、物流云等2C创新在线服务仍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期,线下实体门诊亦处开业之初。
我们预计,传统核心业务覆盖的2.7亿C端用户有望快速贡献ARPU值,健康管理刚需价值亦将在全程健康线下实体门诊得以兑现,将是未来推动公司业绩加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公司“三医联动+O2O健康”闭环布局及资源整合能力突出,将极大分享医改落地的行业红利。公司自2013年即确立重点发展智慧医疗的战略方向,2014年整合政府、医院、医生等各路资源,完成了“医疗+医保+医药+O2O健康”业务布局,将占据公司收入结构的半壁江山:
1、医疗业务,区域和公共医疗卫生市占率全国第一,外延收购上海复高、宁波金唐补齐了医院信息化和社区医疗信息化,实现医疗信息化全产业链布局;
2、医保业务,基于20年来的社保积累,具备承建省级政府医保基金控费项目的实力,同时,与商保合作健康险、新农合、大病医保控费亦有望大范围铺开;
3、医药业务,为上海政府搭建全市药品采购平台,体制内药品电商运营者的雏形初现,为处方药开闸做好充足准备;
4、健康业务,承建上海健康云项目,走中西医结合、产学研结合及“线上健康云平台+线下健康实体门诊”的O2O闭环路线。
东软集团:打造协同医疗和健康管理O2O平台
公司2014年年底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将以增资扩股的形式为子公司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引进战略投资者,目标6年内境外上市。
目前,东软集团共有三块医疗业务:医疗信息化(集团层面)、东软医疗(医疗设备)和熙康(健康管理);我们认为此次引入投资者有助于加速推进以东软医疗和熙康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战略,战略投资者将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
东软医疗与东软集团的业务属性有较大差异,前者经营硬件(医疗设备),后者以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我们认为,过去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对经营业绩的诉求限制了医疗设备的研发投入,使相关业务发展受到制约。本次引入投资者,尽管对股权有一定程度摊薄,但未来医疗设备业务增长有望提速;独立上市之后东软医疗业务的估值逻辑将有望更加清晰。
公司将熙康定位为协同医疗和健康管理O2O平台,计划未来3-5年在全国建立基础平台、打造社区健康服务点。我们认为,未来几年里熙康云平台仍处于投入期,预计亏损仍将扩大,本次股权转让有望减少熙康对集团的拖累。
海虹控股:基于PBM业务的健康管理公司
公司近期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健康险的合作,这是PBM业务的第一步延伸,而商业健康险潜力巨大,10年之后规模有望过万亿,可以认为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总体判断,公司给商业健康险带来的价值在于:1、设计新产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产品),扩充产品线。2、加强保险公司赔付的事前监控。3、降低核保人员数量,提高效率。4、患者医疗费用的直接支付。
公司PBM业务试点范围覆盖全国20个省/直辖市的100余地市,覆盖参保人群约为4亿,监管4000亿基金,处理30亿单据/年。形成了强大的医疗数据分析能力。PBM系统是美国ESI自1986年建立,历经近30年的积累,公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了快速学习的过程,远超竞争对手。
目前公司临床知识库和药品标准数据库涵盖18个子数据库,在ESI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中医药数据库,我们认为公司基于PBM业务形成了强大的医疗数据分析能力和对医疗行业的深刻理解,这是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优势。
基于PBM业务,公司开发出慢性病管理的工具:“新健康”App,双向连接医院和患者(C端)。“新健康”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包括:
1、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医院和医生的推荐。2、对患者身体状态的监控,提供健康管理建议。3、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商业保险产品。4、为异地患者安排医院就诊。慢病管理可以做成子产品而嵌套进商业健康险,亦可开拓大企业的雇员福利计划,从而聚集C端用户。我们认为目前中高端人群慢性病管理产品极为匮乏,海虹“新健康”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朗玛信息:并购启生信息,39健康网被看好
公司以6.5亿元收购启生信息,启生信息旗下39健康网是国内领先的健康信息化网络平台,访问量位居同类网站之首,用户规模过亿,深受医药企业类广告主青睐。
2012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总规模接近6万亿元,2020年将达8万亿,但互联网化程度相对偏低。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医疗领域互联网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前沿医疗技术、大数据等IT技术的应用趋向深化,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随之产生。目前美国已经涌现了一批优秀健康互联网公司,出探索出多种盈利模式,例如:Epocrates、ZocDoc等企业。
国内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初具规模的主要以39健康网、“好大夫在线”为代表,分别探索出医疗健康广告收入、向患者收费然后与医生分成的商业模式。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或将衍生更多商业模式。
医疗健康互联网广告主要客户为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等,其中医院是主要的广告投放客户。2013年制药企业互联网广告投放规模达到6.3亿元,同比增加40%。2013年中国医院行业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64.2亿元,同比增长65.1%。下游增长迅速,39健康网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强。
来源:E药互联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