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诚挚地感谢梅斯医学,梅斯医学移动医疗创新大赛不仅为医生们提供了尝试发展移动医学的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是,给医生们上了一课,深刻感受到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令人鼓舞的是,这次大赛也预示了医生在移动医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感受让我们信心倍增。
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最迷茫的体验莫过于找不到回家的路;可能最无奈的感受莫过于父亲再也不认识他最疼爱的女儿。作为一位神经康复医生和AD研究专家,上述事实耳闻目睹。
2012年我从美国回来,踏上了研究AD的科学征程。
老年性痴呆(AD)的病程由轻而重持续数十年,当明确诊断时病情已经是每况愈下,世界级大药厂已经为寻找有效药物投入巨资奋斗了几十年,今年六月初Roche公司宣布了一项研发新药失败而无功而返。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AD发病早期的若干年,疏于早期发现,发现了不予重视,重视了不愿就诊,就诊了无药可治,回家后关怀缺失,最终导致在精神活动全面衰退之前,患者长期处于消极负性的生态环境中,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不到位或不人性化,这犹如一片无力问津的荒原,也是AD患者和家庭的最大痛点。
但是有两件事值得庆幸:
第一,如果早期发现AD,通过认知康复锻炼,是可能改善和延缓病情发展的。如果一个家庭,子女配合医生利用个性化的认知锻炼方式,使生活尚可自理的父母维持病情,延缓加重速度3年,5年,甚至10年,这是多大的贡献和福分啊!
第二,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使得开垦这块无力问津的荒原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既是强大的生产力,也有无处不及的覆盖面,医疗技术通过云端,精确地受益患者,大数据储存分析进一步优化提升治疗康复手段,最终可使认知康复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AD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技术任重道远,遥遥无期。因此,我们不能等了,于是我们开始研发了一种个性化的锻炼工具,试图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受益患者。我们同时也坚信,以每位锻炼者社会家庭关系,衣食住行和周边环境为主题的个性化认知功能锻炼,具有针对性的独特功效,可以充分挖掘神经储备,把患者仅存的脑可塑能力使用到与他们最相关的“微生态”中去。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根基在医疗服务,我们的服务应该是即时的和长期的,于是,以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后台建设将成为我们这个认知锻炼平台的主体。这正是我们的事业!
作为一个医学团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瓶颈是可以预期的。我们项目产品的初始困境和瓶颈问题是如何发现早期患者及如何让患者认可这个项目产品,并粘附后台持续获得服务。我们首先考虑到在医院获得临床医生的支持,我们正在医生方面进行临床实验,深度体验医生,患者家属和患者的认可度和适应性。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也在关注社区的集体体验和锻炼的模式,调研工作正在进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临床体验中逐步认识到,除了我们锁定的早期AD患者之外,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同样的锻炼需求,许多正常的中老年,甚至仍在工作的五十多岁的人,也提出了“健脑”的需求,这些人群的需求提醒我们,年龄前移得还不够,锻炼任务表现的形式还比较单一,任务设计急需改进,并向多元化,多层次,趣味性和可预测性推进。在可预测性方面,我们加入了脑电指标,任务基础上的大脑活动状态可以通过脑电波观察并提示任务升级。上述体验令我们惊喜!
为了服务上述提到的人群,移动医学和医生临床服务的真正结合是前提。因此,医生必须要和资本联系起来,通过资本优化软硬件,建立服务后台,发展临床实验和应用基地。我们还渴望业界大平台作为推手支撑着我们去实现这个事业,因为开垦荒原是需要可持续的精力和实力,这个市场很大。
剩下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门槛,二是刚需。作为初次接触市场的医生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我注定无法准确回答这两个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关于门槛,我们的医学研究团队正在试图把电生理和免疫学标志物的技术,加入我们的临床服务中,这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有这个信心。有关刚需,我们的经验感受到,当一位中老年人发现或被发现自己有某种或某些认知问题时(最多见的是记忆减退),他/她所期待的应是与医生建立一对一的医患关系,咨询解决方案,寻求有效的个性化的认知功能锻炼手段,并随时评价跟进,力图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这种人性化的需求最好是在家庭和社区得以实现,医院他们一定是不去的,或最终不得已而去的。家庭和社区一定是移动医学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最后提一下,对于上述提到的受益人群,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把他们拉入我们的医学天地,而是需要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有时在想,一位老人,可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对亲情的识认,哪怕忘却了整个世界!退一步讲,即便他再也不认识了亲人,亲人成为了“陌生人”,但他仍然有可能同“陌生人”建立新的良性关系并朝夕相处!这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移动医学发展的推动下,以后就看看我们这群医生,是否可能建造一座“天空之城”,用云端的力量,去开垦这块荒原,让“天伦之乐”更长久一些!
来源:MedSci 作者:同济大学许东升 2015梅斯医学移动医疗创新大赛参赛选手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