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市传来的消息,目前,杭州市主城区846名全科医生已与近56万居民签约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据市医保部门统计,2015年一季度,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级参保人员门急诊总人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2.48%,远高于二、三级医院17.41%的增长比例,签约居民社区首诊率已达65.4%。
百姓心里“会算账”
杭州市出台了有关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调整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等系列文件,通过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有效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到基层首诊。
全年120元的签约服务费由个人(承担10%)和市(承担25%)、区(承担65%)两级政府共同分担。条件成熟后,有效签约服务费由财政、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承担。
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享受相应的医保优惠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签约后门诊医保起付标准下降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签约后,通过签约转诊至上级医院产生的诊治费用按社区报销比例直接结算等。
杭州市对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收费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其中建床费调整为80元/人次,家庭病床巡诊费调整为40元/人次,中级职称以下和副高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出诊费分别调整到40元/人次和60元/人次。这一政策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奠定了基础。
居民看重“含金量”
杭州确定签约服务可提供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和远程健康监测管理、健康评估四大方面的服务。
签约对象可以选择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包”。居民到签约全科医生处就诊,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转诊等服务。全科医生及其团队还会对上级医院下转的签约服务对象做好随访及后续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了全人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杭州市区老龄化程度很高,60岁以上老人已近25%。签约后,签约居民即可享受到日常测血糖、量血压、远程健康监测、双向转诊等免费服务,以及家庭病床和家庭胃管鼻饲、导尿、深静脉留置针护理、家庭雾化治疗等10多项家庭护理技术的上门服务。
群众认准“有本事”
目前,杭州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市级标准化率已达95%以上,共有32家省级示范中心和167家省级规范化中心、13家全国示范中心,分别位居省内和国内前列。
2014年,杭州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连接所有市级医院和城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转诊预约、转诊检查、电子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同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市级医院提前两周、开放15-20%的固定号源给到双向转诊平台,并指定科室专门负责社区转诊,促进转诊平台发挥成效。另外,全市27家县级医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实施了市民卡“诊间结算”,基本实现全市通用,使病人在基层同样能够享受到与大医院同质的服务。
杭州市把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做到实处。自2013年下半年起,杭州市建立了市、县两级医院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市级医院长期下派管理及技术团队全面参与托管医院的运行管理,提升托管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杭州市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每托管一家医院每年给予专项经费100万元。市、县级医院以结对帮扶形式在全市26个中心镇设立分院。在6个主城区,4家市属三甲医院与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全面建成了影像、心电会诊、消毒、慢病联合诊疗等“四大中心”;在有农村区域的7个区、县(市),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了临床检验、影像、病理、心电会诊、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同时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会诊中心提交市级医院会诊的,一律不承担会诊费用,也不向病人收取会诊费用。
来源:健康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