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民营医院,路在何方?》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大家沟通了民营医院的方向问题。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其实就是以“盲人摸象”的方法看待问题。今天,我们从另一个盲人的角度摸一下这头大象。
我比较幸运,大学毕业以后做了6年外科医生,基本完成了从医学生到成熟医生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要感谢带教我的几位教授。在他们的鞭策与指引下我快速的成长。遗憾的是,因为腰椎间盘病变,我不得已离开手术台,转到医疗行政管理上来。但是,临床工作的历练为我透视医院管理构建了扎实的基础。
从我的两个具体病人讲起吧。
我曾经有一个病人,女性,40岁,我们暂时称她为A病人,其老公成为A老公。患了一种叫做“食管瘘”的疾病,高位。颈部反复感染、流脓。前后治疗了三年多,医院均以局部冲洗的方法进行处理,没人愿意冒险进行手术治疗。三年间,经济上苦不堪言,这样说吧,家里的电视机都卖了,你能否想象的出家徒四壁的窘境?
他们是因为颈部再次感染不得不再次就医,而我们医院在距离上比较方便,所以来到我们医院的。当时我还是一个小医生,这种病也是第一次见到,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问诊时病人讲述了治疗的过程,同时也讲述了生活上的困苦。我当时感到她很可怜她,得了这么个麻烦疾病;也很觉得很幸运,嫁了一个不离不弃的老公,如此窘境从不埋怨,在看不到尽头的途中,相伴前行。当时我个人心情复杂,我的上级医师要求按照保守治疗,因为医疗环境太恶劣,风险大的治疗还是能不做就不做。我私下找到我们医院胸外科的王教授,我就邀请王教授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请注意,不是寻常的会诊途径。王教授是个医疗技术十分高超、少言语的人。经过查看病人,就一句话:这个位置不好,手术风险太高。我一看这架势,我就开始聊A老公,聊他们看病过程中A老公的种种表现,生活中的包容。最后我说,这么好的男人已经不多了,要不,帮帮他。教授答应了,但是风险必须谈到位。我如实和病人初步沟通,A老公是个寡言的人,他一直没说话。A病人却是女豪杰一般,做吧。死了我也不拖累他们了。手术开始准备期间,A老公在我查房时,塞给我个红包,因为当时人多,也怕伤了人家脸面,我就没作声。下班时,我到住院处交到她的账号上。第二天,找个没人的时间,把票据给了他,并批评了他。手术前的一天,A老公又找到我,说给王教授准备了2000元,看怎么给合适。我说,王教授不差钱,王教授的人品非常端正,他给你做这个手术完全是想帮助你。你这样做反而不好。我看他犹豫,我就补充说,我有把握王教授会尽全力,但是结果我也不知道。手术很顺利,王教授说:后正中位置那一针张力有些大,已经到极限了,只要这一针能熬过去,就该问题不大,禁食时间延长两天,争取最大安全。A病人熬过去了,顺利出院。
大约半个月后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写病历。收到一个短信,一个手机缴费的短信。我大笑:哪个傻瓜缴费交到我手机上了,150块。正在大家 “羡慕嫉妒恨”的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来了一个电话,是A老公,他告诉我:今天来营业厅缴费了,顺便也给你交了一些。还没等我说话,他就挂了。同事们都说,算了,他是真心感谢的,A老公虽然不爱说话,他是明白人,他知道你为他们费了多少力。
之后的时间,他们夫妻到市里采购物品的时候总是要到医院来给我见个面,就是聊几句家常话。在村里承包了一个养殖场,养了多少头猪,今年就能把看病欠的账还完了,等等。他出院后的约一年时间,经由她介绍给我的病人大约有15人。请注意,没有任何经济上的交易,纯粹是源于她对我的信任。
第二个病人。我们简单说。暂时称为B病人,男性,52岁。食管癌病人,按说是个很寻常的疾病。但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病人连续出现三个并发症。每次都很严重,每次都是危及生命的症状,期间三次住进重症监护室,做了两次手术,多次穿刺,多次放置引流管。由于病情不稳定,住监护室期间,我晚上睡在他旁边。住院时间约三个月,终于出院了,但是切口局部出现了真菌感染。之后间断来医院治疗,两年后,老人去世。事后,他的儿子给我打电话说。老人走了,走的很安详。这个过程中,B病人的三个子女都成了我的朋友。我自然成为了他们的 “健康顾问”。
我们的联系,直到我离开那家医院后才逐渐中断。
我工作的6年间,这类病人很多。这种事情是任何一个医生成长过程中寻常的事情,这个过程,行内叫“病人群体建设”。年长的医生也许会告诉你“要学会和病人交朋友”,这是同一个意思。一个医生行医数十年,只要你心怀诚意,无论你是有意识建设病人群体还是无意识建设病人群体,这个群体都在不断累积之中。我个人的体验,如果有意识建设的话,大约两年时间,就能初步建立起来,主要表现是隔三差五就会有老病人或老病人介绍的熟人来找你看病,这个时间是经验之谈,我熟悉的几个高年资医生说他们自己也大约是这么个时间长度。
多数优秀的公立医院是不做广告的,因为没必要做啊。病人那么多,干嘛还做广告呢。为什么他们的病人如此多呢?因为多年累积的病人群体十分庞大。民营医院为什么难以累积病人群体?因为民营医院的医生流动性很高,无法形成病人群体的沉淀。为什么优秀的公立医院医生的流动性比较低呢?他们的薪水也不是很高啊?是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其薪水比一部分民营医院的薪水差多了,但是他们不走,并且不是体制的观念,是有所求。
医生在医院的主要功能有三个:
1、具体工作: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生产活动或诊疗活动。这个活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也是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
2、技术传承:虽然目前公立医院的的三级医师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但是大体结构完整。医院的一些进修的规定还在执行,一般情况下,晋升中级和副高后都有一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年科室医生也都有几次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机会;日常工作中上下级别的医生传、帮、带的氛围还在。这些活动在公立医院是寻常的事情。但是,在民营医院呢,有几家是能做到的?医生为什么会如此看重这个无形的东西,我想告诉你:个人技术的提升关系到个人未来的现金流。这个回答是否足够?
3、病人群体建设:医生为什么会重视病人群体的建设,还是一句话,群体的大小是未来现金流的保障。你技术水平再高,没有人相信你,没人找你看病,你就是废人一个。
这本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医生的三项基本功能,尤其后两项,虽然源于自利,但是以诚信为根基,用技术和服务吸引病人。伴随岁月沉淀每个医生有一个小小的“粉丝团”,一个科室有一个较大的“粉丝团”,一个医院就有了更大的“粉丝团”。“粉丝团”的大小直接决定医院的市场大小。
但是,在目前的多数民营医院里,老板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尽可能的减少医生的配置,有些医院人员配置已经达到了极限,科室哪怕有一个医生请假,科室里正常的运转就成了困难。
医学是一个实践性科学,医生是一个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一个连睡眠都无法保障的低年资医生,拿什么提升自己。没有技术进步的机会和通道,就意味着这个医生的技术走到尽头,低年资医生是不会甘心的。心不甘则心不安,焉能久留。医生队伍不稳定,病人群体又从何沉淀!
像资本积累初期的资本家压榨产业工人一样压榨医生,榨去了技术传承,榨去了病人群体建设,榨去了睡眠时间。你榨取的不仅仅是医生,还有医院的未来。
关于营销和品牌的概念,彭家云先生在他的博文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引述过来,大家共享: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
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
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
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无论是营销还是品牌,最终都得建立在一个一个具体的医患互动,一个一个忠诚病人的累积。没有这个良好的过程,你的所有营销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否认,目前许多营销活动确实十分精致,新意频出。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营销活动,都不能代替医疗活动本身。营销活动如同女人化的妆,化的好确实能让你更加艳丽多姿,能短时间掩盖岁月之痕,但是那只是妆,不是肌肤。当你的营销活动不能掩盖技术的缺失的时候,你终将老朽。
目前,民营医疗市场“短平快”的经营理念依然盛行。病人虽然不懂医学知识,但是他们不是傻子,他们能明确的分辨出你是尽心尽力还是另有所图。“短平快”数钱的愉悦和臭名远扬后的举步维艰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愉悦之时不思久远,艰难之时骂政府无援。本来就是自己酿的酒,你想让谁喝?政府没给你空间吗?你有抓住机遇的举措吗,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依然直奔金钱而去,不求长远,长远岂能与你相伴。
(本文缺陷是论据缺少统计性的数据支持,小弟既无人力,亦无财力,实在是无力为之。只能清谈,不足之处,见谅。)
来源:华夏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