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治疗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在大家心里会有很多种答案,但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看来,姑息治疗实质上讲就是肿瘤的支持治疗+舒缓治疗,也就是说姑息治疗不仅能让癌症患者活得好,更可以帮助他们尊严从容地离世。有人笑谈讲“姑息养奸”,代表着晚期的无可奈何,但真正姑息治疗却体现着“全程和积极”。
2015年4月,在北肿院长季加孚教授及各位院领导和李萍萍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刘巍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组建了专业的姑息治疗中心,将“姑息治疗”引入肿瘤治疗早期,贯穿治疗全程,依靠多学科诊疗的优势,给予患者全方位照护,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好的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的“三重门” :不只是临终关怀
“姑息治疗”起源于临终关怀运动,即患者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提供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该理念80年代进入我国,1990年在孙燕教授等人的推动下,把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全国。此后,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委员会前任主委于世英教授,现任主委王杰军教授为代表的姑息治疗专家团队的努力下,姑息治疗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由于认知惯性,在国人的印象里,姑息治疗等于临终关怀,很多专业医师都认为,姑息就是止疼,就是疾病晚期采用的手段。
“姑息是一个浩瀚的医疗。”刘巍表示,姑息治疗更加强调重视癌症的全程管理和控制。W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四项重点,姑息治疗已成为构成“肿瘤立体综合诊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处于疾病各期的患者,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早期肿瘤也可以选择姑息治疗。
一名中国患者到美国治疗肿瘤,美国医生首先问:“你现在疼吗?”这名患者听完这句话竟然热泪盈眶,说:“感谢您,我就是希望现在不疼。”
刘巍认为,这个病例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姑息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在诊断或治疗疾病初期,如果患者有疼痛等症状,医生有必要首先控制症状,再谈下一步治疗,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决定手术治疗,还是放疗或化疗。为患者“私人定制”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疼痛作为患者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在疾病诊疗的早期。”刘巍说。
而抗肿瘤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便秘等不适或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方式减轻症状,积极的干预不良反应和减轻痛苦也是姑息治疗的范畴。
刘巍总结,姑息治疗的第一层境界面向可能根治的癌症患者,采用抗癌与姑息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正如心理社会肿瘤学缔造者吉米.霍兰教授所讲:医学不仅仅是装在瓶子里的药!不仅仅关注“人的疾病”,更关注“生病的人”。
其次,姑息治疗帮助患者在肿瘤晚期与瘤和平共处。
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肿瘤的早诊早治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而一旦出现症状到医院,极有可能已是晚期。《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一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5人死于癌症。
对于这部分晚期患者,抗癌治疗可能已经不能使其获益,但姑息治疗在此时却可以发挥作用。
“当抗癌治疗可能不再获益时,这个阶段以姑息治疗为主,主要对象为无法根治的晚期癌症患者,让他们在舒服的状态下,带瘤生存,让患者学会将肿瘤视为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刘巍表示,这需要内科、疼痛、康复、心理干预、中医、护理等多种手段的结合。
而姑息治疗的最后一个层面就是临终关怀,也是国人对姑息最初的印象,即让生命有尊严地结束。
“临终前两礼拜还在治疗,插着各种管子,在某种程度说这是延续死亡,而姑息治疗是让患者舒服进入临终状态。”刘巍说。
“姑息治疗最早来自临终关怀,民众对此有误解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需要让人们知道,临终关怀是姑息治疗的重要方面,姑息治疗严重不等于临终关怀。我们更着意患者能够安详、舒缓、宁静辞世,给予患者及家属、家庭心理、灵性、社会支持,乃至居丧服务。”刘巍向39健康网编辑强调。
姑息治疗在欧美等国家称为“palliative care”,而在日本、中国台湾称为缓和医疗、安宁缓和与舒(紓)缓治疗,中国大陆目前将其称为姑息治疗。在刘巍看来,希望能通过各种宣教手段向让公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姑息治疗,了解姑息治疗内涵,践行姑息治疗理念。
姑息治疗的人文关怀:专业为基石
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医生的专业也越来越细分。尽管有助于提高医生的专业医疗水平,但也可能因知识领域的限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组建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多学科之间形成长期、规范化的协作,成为破解这一现状的方法之一。
在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萍萍教授倡导组织下,在唐丽丽教授,孙红教授、陈钒教授等专家积极参与下,北肿已经形成了权威的“姑息诊疗MDT”模式,而刘巍本身是肿瘤内科医师背景,将为MDT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使MDT的专业涵盖了肿瘤内科、康复科、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等多学科领域。
著名的威廉.奥斯勒医生曾说:“医学,从本质讲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姑息治疗实际上就是医生带着人文关怀去治病,但人文关怀不只是对患者嘘寒问暖,更代替不了手术刀和药物,依靠多学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尽早提供能让患者受益的治疗方案是基础。
《新英格兰杂志》曾发表了一项研究,调查分析151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发现,化疗+姑息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化疗组的生存期延长了2.7个月。这个结果告诉人们姑息治疗不只是减轻痛苦,保证生命质量,也起到了延长生命的实质性作用。
北大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4月底才开始运作,走进来的病人并不多,但从不多的案例已经可以看出姑息治疗的获益。
“一位来自辽宁大连的老大爷患有小细胞肺癌,当地医院已行放化疗,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老先生不想治疗了,经过详尽地交谈,了解老先生觉得化疗输液时间长,不自在,恶心不舒服,当明白老先生的困惑,我逐一讲解肿瘤是一种慢性病,目前病情得以控制,需要加强治疗,怎样选择当地更好专科医生、更适合方案及如何缓解不适、我们还聊起老先生的庄园、喜欢唱的歌曲,他很愉快的接受继续化疗的建议,并说我真的找到一位好大夫。””刘巍说,作为姑息治疗团队中一员,更好的沟通技巧,准确及时捕捉患者及家属所需求和担心,更精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呵护都是需要必备的核心胜任力。
“这位老大爷来找我看病可能是因为我的号比较好挂。”刘巍开玩笑。
她认为,虽然病人有姑息治疗的需求,但需要引导和培训,而这种培训不限于患者宣教。她透露,目前也已经着手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起码将来他们能牵着患者的手,走进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的未来:在国内要成为一门学科
姑息并不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国内多家医院都开设了姑息治疗相关的科室,但很多工作更侧重于临终关怀;某些医院的康复科所做的姑息也限于症状管理层面。而北大肿瘤医院新建的姑息治疗中心是我国专业肿瘤三级医院建立的首家中心,他们要做的更加专业、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要将姑息治疗贯穿肿瘤诊疗早期和全程,依靠多学科诊疗的优势,打造一个姑息治疗的领跑者。
姑息治疗中心刚刚起步,收费等方面与普通门诊并没有明显区别。刘巍说,从事姑息治疗不仅需要热情、专业、创新,更需要大爱和执着,未来还有很多想做和要做的。刘巍透露,姑息治疗中心会不断吸收各方面的精英人才加入,也会邀请社会工作者加入其中,而在中心就诊的患者是志愿者团队的首选。
一位30多岁的肝癌患者来姑息治疗中心看病,病程已经10年。除了向他介绍前沿的治疗方法,病人的心态也一直很好。“我邀请他以后来中心做助手,为别的病友服务,或者就讲他自己的故事,他欣然接受”刘巍说,这样既帮他解决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也帮助他确立了社会角色,这也是姑息治疗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好,感动一个患者,那么这份感动就会化作一股大爱的洪流,感染更多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刘巍说。
谈及姑息的治疗手段,刘巍说,将来可能举办定期的沙龙,关注癌症幸存者的生活状态,也会逐步推广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艺术治疗、瑜伽治疗、生命追思会……会一步步逐步开展这些治疗和干预方法。
刘巍及其团队设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即凝聚全国姑息治疗力量,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高端平台,在季加孚院长、李萍萍教授的引领下、在唐丽丽、孙红、陈钒等诸位教授不懈努力下,健全姑息治疗的系统,使之成为一门更成熟、更完善、更权威的学科,也就是说医学生在报考时可以选择姑息学科,以后有姑息专业的人来做姑息治疗的事。
一个学科的建立不仅意味着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更要有姑息治疗团队和大量临床实践。刘巍及其团队知道其中的不易,但如今姑息治疗中心已经开始运作,“万里长征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