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以生物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为目标,开展针对个体的“精准医学”,这一动态值得关注。
据报道,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已组织专家对“精准医学”进行了研讨,有可能将“精准医学”作为我国近期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们如何看待“精准医学”?在医学领域中除了美国“精准医学计划”涉及的内容外,是否还有重要的领域可以开展“精准医学”研究?下面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
“辩证施治”、“个体化诊疗”始终是临床实践的主旋律。无论有多少新概念炒作,“找不到两位相同患者”的现实使我们在临床实践层面必须面对患者的特殊性,其诊断和治疗必须个体化,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群体研究为主流的现代临床研究是过渡到个体化诊疗的中间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走向“精准医学”,即个体化诊疗。
现阶段临床研究以群体研究为主体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背景,即患者各不相同,在无法穷尽个体特点归纳总结的情况下,先解决共性规律的归纳总结,群体研究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所得研究结果可以在相似的人群中验证,其科学性得到学术界公认,成为临床医学的基石。共性规律与个体特点的归纳总结是一对矛盾,表面上直接对立不可调和,但操作层面存在过渡和磨合的机会。
以临床治疗性研究为例,规范化治疗在临床取得很大成功,许多患者由此获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规范化治疗可以使多数患者获益,但疗效因人而异。可以将患者分解为疗效特别好的,疗效比较好的,和疗效较差甚至无效的三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在某些治疗中个体差异不大,而在另一些治疗中个体差异很大,后者给“精准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将疗效最好的患者事先识别出来,使治疗方案“精准”到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提高疗效的结果显而易见。未被选中的患者可以选用其它治疗方案,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将形成一套针对不同患者的一组治疗方案。“精准医学”在临床治疗性研究中大有可为。在临床研究领域,“精准”是相对的,是大群体中的小群体,采用相对个体化的技术路线。
采用相对个体化的技术路线在临床治疗性研究中“落地”是我能想到的“精准医学”在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一个方面。临床研究其它方面能否引入“精准医学”的概念,如何开展相应的研究,通过“精准”如何产生实质性临床获益,是下一步临床研究方法学研讨的重点,你有兴趣吗?把思路理顺了就有机会,基金申请和课题立项、论文、成果都会有的。
来源: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 作者:赵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