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离开公立医院,缪晓辉说:我还能再拼10年!
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离开后,已经加盟瑞慈医疗集团三个多月的感染病和肝病学专家缪晓辉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说:“过去,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公立医院院长;而现在,我是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缪晓辉的新职位是瑞慈医疗集团首席医疗官、诊所连锁事业部总经理、互联网医疗副总经理,“我选择了一份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布局互联网医疗:网上咨询不靠谱?睁着眼说瞎话嘛!
现在,缪晓辉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个是发展连锁诊所,一个是配合推进互联网医疗。他所加盟的瑞慈医疗集团旗下涵盖了医院、体检、互联网医疗、诊所连锁和养老康复五大板块,这是一家15年的私立企业。瑞慈医疗接下来5年要在全国开设100家连锁诊所。
最近,瑞慈医疗的一件喜事让缪晓辉很高兴,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计划在瑞慈静安诊所开设“宋冬雷主任医师工作室”。宋冬雷教授也是跳出体制的医生,他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现在,宋冬雷教授在上海徳济医院担任院长。这家医院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捐资创办的,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神经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
缪晓辉介绍,瑞慈医疗集团开设连锁诊所是有预先布局的,是有远见的行为。瑞慈本是从医院起家,之后发展了体检、养老等业务,在申请体检机构的同时,瑞慈同时申报了门诊部并且得到了当地卫计委的批准。这意味着,体检医生也可以在门诊部合法工作,瑞慈既可以雇佣医生也可以邀请医生多点执业。
在推进连锁诊所的同时,作为互联网医疗部副总经理,缪晓辉也在配合推进线上线下布局。6月9日,上海静安诊所即将开开业,随后视频门诊也将开始。
“视频医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说白了就类似于公立医院很多年前的远程会诊。但我们这里的视频医疗和会诊不同,视频医疗模拟了线下诊所。比如,外地的患者预约挂号,专家在上海某一个诊间里面等待,接通后效果近乎于实时看病。合法性在哪里?提供视频医疗服务的医生,是真实的和具有医师资格证书的医生,另一端连接的是瑞慈医疗集团的另一个诊所,而且也是瑞慈的医生和预约的当地患者。”
言语中,能感受到缪晓辉对互联网医疗的热情:“不是说我做互联网医疗就这么说,这真的是为病人省钱的,这是真的!病人看病依然看的是想看的这个专家,效果接近于面对面看病,但他可以免了家属陪伴费、住宿费、路费,也不用担心黄牛的问题。有人说,你这不能代替门诊。是的!我认为互联网可以颠覆医疗,但这个颠覆不是否定和推翻,而是重大变革的意思,并不能解决病人面对面门诊的所有问题,是解决一部分问题。除了手术和疑难、重症病人,很多患者是因为治疗方案不准确,需要和医生交流,或者有心理障碍,需要得到‘权威’专家的心理安慰。在线上同样是和医生进行20分钟的交流,他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部分患者大概能占多少比例?缪晓辉透露,他现在依然在长征医院开设特需门诊,就诊患者中有70%的来自外地,其中又有70%的患者不需要开处方、开检查单,“我的处方率只有20~30%,这意味着,这些患者都可以转移到线上进行互联网医疗,他们不需要大老远地跑过来了!”
对于各种谈论“网上咨询不靠谱”的言论,缪晓辉的回应很直接:“这么说属于无知!我就是医生,很清楚能不能做!”他自己开通了个人网站,开辟了疾病咨询栏目,为患者免费咨询。9年半时间,6700多个患者咨询疾病,回复了近5万次。“你凭什么说网络咨询不靠谱?你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不信去看看我的个人网站。线上支付、线上预约等等,这都不是医疗的根本,做医院的人都知道,医疗服务链条中最根本的在于看病的过程,瓶颈在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部分。是这里卡死了,要解决的是这里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医生太忙,不能利用碎片时间提供互联网医疗。这种说法缪晓辉觉得也值得商榷:“这个观点有错!错在哪里?我们来看看。三甲医院大专家一上午看60个患者。这类患者分为三类:一类患者本来不应该到三甲医院,只是开处方配药,医生给患者的时间只有1、2分钟。第二类患者是比较疑难或危重的,需要面诊。第三类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完全能解决问题,不需要到大医院挤门诊。这部分患者可能占到现在三甲医院看专家的20%~30%。原来专家一个上午看60个病人,只有40个病人需要面诊,20个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来解决,这样计算一下,专家实际上在门诊面诊的时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时间不就多出来了吗?换句话说,专家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平移到互联网医疗,然后再加上碎片时间,这不就更好了?”
放开自由执业是必然的,可你练好本事了吗?
谈到医生走出体制,缪晓辉并没有大吹特吹,他警告:“医生走出体制是有风险的,真的是有风险的!”
据他的观察,很多医生从公立医院出来后,不少已经跳过两家以上的私立医院了。如果医生只是因为对体制不满就走出来,这种态度还欠慎重,甚至是危险的。医生走出来一定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去民营医院,完全没问题,民营医院需要大量医生。但如果自己单干,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房屋需要租金,诊所要开在哪个区域?选择哪个专业?开业后有没有活儿干?做高端还是做低端?如果做低端,没有基本医疗保险怎么办?如果国家不给你医保资格,你的钱怎么挣?如果跳出来的是个名医,走出体制后宣传也会容易一些,包装也容易一些,口碑也好一些。但如果是一个主治以下的医生,要走出来单干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如果在体制内医院只是给别人当助手,主刀手术都没有超过百例,他走出来怎么生存呢?”他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根据自己的经验,缪晓辉说,医生走出体制可能需要避免这五大误区:“第一,不要觉得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就比公立医院好,不是这样子的。第二,一定想好你要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有多大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失败,面对那些意想不到的很多很多困难,你有没有思想准备?第三,我说得不好听一点,最最重要的一条是你有本事吗?如果你有本事,你走很多弯路、摔很多跟头都没关系,因为你有本事,不用害怕,你可以坚定地走下去。第四,看好了,要注意留意国家的卫生政策,怎么改,怎么变。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自由执业开放是必然的、毋庸置疑的。但在体制内,医生可以充分被培养,学点本事。还是那句话,要把本事学好,你往外跳是没有人拦得住你的。第五,关于一些轰轰烈烈、炒得特别响的互联网医疗,这个要慎重,特别是那些没有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他们来让你做医生,还是小心一些为妙;不是它们要坑你害你,而是说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你可能会长见识、开眼界,但这条路怎么走法,你要看清楚。”
转型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还是本事和胆略
回忆自己离开体制的过程,缪晓辉说,他离开公立医院其实是偶然的。缪晓辉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担任11年医疗副院长。期间,缪晓辉还主动要求到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原解放军414医院)工作,当了1年半院长。在那里练就了不少本事,和新建的团队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医院救活了。2012年他担任副院长的年限、职限和年龄齐刷刷到期,按照军队医院的规定,他必须离开副院长这一职位。不过在退职后,院里并没有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也没有安排他去科室或者安排教学。他心里想:“过去管理积累的那么多经验,我就这么丢了吗?我是不是该重新做一个选择呢?”
2013年6月,缪晓辉加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他的理想是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建立一个“缪晓辉医生工作室”。谈到他当时的想法,缪晓辉说:“走到这一步,其实我很踏实。因为我知道,我要走出一条不同寻常思维的路。但我有底,我有活儿干,有单位要我。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10年以内我还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和管理能力。所以,我毅然决然地做了一个令业内比较惊讶的选择——退休。”
缪晓辉参与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前期建设,这也是他职业经理人生涯的开始。他对这段经历很感恩:“当时,医学中心还在初始创业和筹建阶段。这段时间里充分地把我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和业务能力发挥出来了,特别是把在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工作1年半的经验充分地使用出来了。但是过去的经验并不够,这些经验适合于公立医院或者半公立医疗机构,所以我只能边干边学。”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缪晓辉于2014年12月离开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并于2015年2月加盟了瑞慈医疗集团。
瑞慈医疗集团吸引缪晓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董事长方宜新的一句话:“我们工作就是要开心”。他说:“你看,这句话显得多么朴实。加入瑞慈三个月,我已经充分理解这句话了!作为创业者,你想建功立业,你想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工作环境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工作环境又是由单位的文化决定的。”
文化吸引是第一位的,工作任务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足够施展能力也是吸引我的很重要的因素。缪晓辉说自己喜欢当“老大”,也喜欢做挑战性的工作,这一点他没有遮遮掩掩:“我这人的性格非常那个,我不想做老二老三(笑),就是这么个意思。因为过去做过各种老大,感染科主任、医务部主任、分院院长,再到医疗院长(二把手)。在做二把手的时候,我总是显得那么焦虑,显得那么和别人合作不好——也许是别人的原因,也许是自己的原因。这是有点性格的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毛病,因为他有独立的想法,有独立的见解,又有胆略,这样的人不适合做二把手。”
瑞慈医疗集团给了缪晓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缪晓辉也觉得这份工作足够有挑战性:“诊所连锁事业部已经足够我施展拳脚,将来要开100个连锁诊所。哦!这个挑战太大了!所以,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
谈到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感受,缪晓辉一口气说了一大通:“作一个职业经理人——你凭什么作一个职业经理人?你能不能把职业经理人这个工作做好。说来说去啊,归根结底:第一,你有能力吗?能不能捧得起这个饭碗?担当得动吗?吃得下吗?第二,你有胆略吗?当然,胆略的基础还是能力,有胆略的人一般会把能力提高,有能力的人胆子会更大,更有冲劲和闯劲。能力和胆量一般是相辅相成。”
缪晓辉讨厌一副长官脸,他认为职业经理人要避免这样的形象。“别对下属指手画脚!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不要每天板着个面孔,不要像一个长官一样去工作。尤其是不应对下属命令式地说话,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权力,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可以决定他们的工作岗位、薪酬,这没有必要的!”
缪晓辉还认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还必须学会承担,而正是承担责任,才能让下属和团队从心里乐意承担责任,甚至是风险。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记得我在上海医学中心时候,我和医务部主任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医务部主任,我是医疗院长,你相当于部队参谋长,我相当于司令员。你是一线打仗的,我是后面指挥的。但是,你放心!你在前方打仗,我在后方给你支撑。’刚才说了这么一通,其实就是这层意思!员工所做的任何事情,我对此负责。你做对了,一荣俱荣;你做错了,我帮你承担责任。我不是刻意要感动下属,我就是这么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回想起来这是成功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领导者,你承担的任何压力和任务比别人都多,你的压力要靠你的下属帮你分解、化解,但是你需有本事让他们愿意承担你的压力,甚至是承担风险。这是职业经理人最大的管理本领。”缪晓辉最后说。
来源:奇点网 作者:王建秀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