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男性突然出现言语不利,随即意识丧失。陪伴他的朋友立即用手机录下了这一过程,记录下了头和眼球向左转,以及左肘屈曲的发作特征。随后的脑电图证实了颞叶癫痫。
这是一例有移动科技参与的神经科诊断病例。近几年来爆发的移动科技浪潮,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快速且深刻地重塑着大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医疗,同其他行业一样,也正经历着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革新。于是,在神经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如上述病例一样的情形,这也让一个词频频升温:“移动医疗”。
然而医生们对移动医疗究竟持何种态度,从移动医疗当中又有何获益?在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4月刚刚公布的对移动技术调研中,238名受访医生中有90%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一种以上的移动科技;51%的医生表示移动科技对其工作有显着的提升,54%的医生认为移动技术帮助他们节省了开支。美国医生最常用的移动医疗技术分别为:患者病例门户App(73%),远程医疗服务(62%)及医患沟通工具(57%)。
受访医生还指出,远程医疗、尤其是神经科及影像科的远程医疗干预,对医患的协作医疗影响最大。
对于医生而言,调查结果凸显出利用移动医疗技术的重要性,由于其契合了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新模式。“移动医疗技术是一种能够节省成本的工具,与患者因疾病再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花费数千美元相比,移动医疗要便宜得多。”HIMSS卫生信息系统高级主管大卫.柯林斯在接受一项采访时说。
具体到神经系统疾病时,利用移动医疗技术能让疾病的诊疗更有效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传统的诊疗路径。以下就以卒中为例,深入看看几项利用移动医疗技术进行的临床研究及探索。
利用手机APP进行卒中急性期诊断及二级预
防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毋庸置疑。早在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就推荐对于卒中发病24小时内无法提供诊断手段的医疗机构,使用远程卒中医疗系统。而用移动技术实现远程卒中医疗,则相比传统的远程医疗来说成本更低,也更方便,相关研究业已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东京慈惠会大学附属医院开发出一套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手机APP,可以让医生在院外也能通过手机查看患者病例、检查及影像图像。这套名为i-Stroke的系统可以实时传输临床数据、CT、MRI、血管造影术中图像,以及专家意见等。i-Stroke能让神经内外科专家进行无缝的信息交换和病例讨论,这极大提升了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诊疗效率。
另一篇发表在Stroke上的研究同样也是利用手机APP,促进神经科医生与影像科医生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以协助偏远地区卒中急性期的远程诊治。这款名为ResolutionMD的APP由领跑移动医疗的梅奥诊所开发,在偏远地区用手机上网就可以访问PACS系统,读取影像图片。这项研究比较了用ResolutionMD与传统方法在CT读片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在诊断脑出血、肿瘤、溶栓禁忌、脑梗早期改变与传统方法的读片结果极为吻合。这项研究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远程影像诊断的可靠性。
移动医疗不仅能够在卒中早期诊断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于今年4月刚刚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中,首尔九老医院的神经科医生创新性地使用手机APP,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监测及管理。既往卒中的48位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用医院开发的KUHMS2手机APP录入血压、血糖、烟酒、锻炼、药物服用等数据并反馈给监测中心,如果数据超过了预期范围(如低血糖或高血压),APP会自动给出预警。研究发现,随访结束时患者的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有显着改善。这项研究也揭示出,移动医疗技术在患者随访及改善预后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
然而上述的APP并不是所有医院都会有。对于绝大多数神经科医生来说,即便没有开发APP的条件,也可以利用现成的移动医疗工具优化自己的临床科研工作。比如:北医三院ALS课题组使用一款免费的手机APP,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就能对全国范围内的数百位ALS患者进行长期的追踪随访,极大地提高了临床随访的工作效率,也积累了详实的病例数据。他们使用的名为蓝鲸医生助手的手机APP,可以协助医生方便地在手机上整理和查找患者病例资料,医生和患者均可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记录发病和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医生可与患者进行远程沟通,向患者发送随访调查,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医生实时分享和讨论病例。相当于医生自己在手机上实现了一个病例数据库及随访中心。
当我们看到似乎只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一实现时,作为神经科医生,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够了解并利用技术、甚至主动去改变和革新,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移动医疗技术带给神经科医生的种种便利,也是值得我们用实践去尝试、证实和创新。使用移动医疗技术协助神经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这方面的研究既是空白,也是机会,期待不久之后,就能在国际医学期刊中看到中国医生的相关研究发表!
来源:医脉通
为你推荐

华东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炉,创新产品持续发力
2025年第一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 36亿元,同比增长3 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 15亿元,同比增长6 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 9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 04%。
2025-04-24 21:53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