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是当前很多医疗机构一致认可的优化发展之路。然而,真正抱团以后呢?动辄上百间手术室到底哪一间有“档期”?在其他院区拍的片子能不能快速调阅呢?如果没有移动医疗、没有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顶层设计、全局设计,这么大一盘棋该怎么下?都说移动医疗有用,但如何发挥效用呢?
在日前由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ZMH)与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移动医疗产业论坛”(IFmH2015)在北京隆重召开,在下午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分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计虹针对“集团化医院的移动医疗建设情况”进行了主题演讲。
集团化趋势下的移动医疗应用调查
中国医院信息化状态调查显示,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呈现递增态势,移动医疗更是如此。在所有医院应用中移动医疗只占8.98%,可见移动应用系统在医院开展的并不多。但是随着移动医疗市场不断升温,预计今年可以达到20%。由于医院不断加大对于移动医疗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其增长量也是非常迅速的。
此外,调查还针对集团化的规模进行了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医院拥有分院的比例为39.32%,但已完成信息系统一体化的仅有128家,占21.69%;采用独立系统通过媒介(磁盘、U盘等)进行信息交换的3家,占0.51%;有分院,但未进行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有101家,占17.12%。
北医三院的集团化现状
北医三院的总部在北京地区的中部,北部、西部、东部和南部都有我们一些分院,可以说已初具集团化规模。我们整体的网络规模和服务器规模、主机应用也都是配合所有院区应用,目前应用系统有100多个,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应用系统、办公应用系统这样的规模。
集团化进程中遇到诸多挑战,环境、服务、医疗管理不便捷,流程不合理,效率低、难操作,质量差漏洞多等等,问题不是一个一个来了,都是一拥而上。解决起来更难,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么办?
计虹认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结合传统的IT系统进行统一设计,制定全面细致的管理、服务、应用一体化系统网络设计,可以实现集团化医院互联互通、高效协同。具体包括:
第一,优化流程。自动发药、无纸化、预约挂号、医嘱闭环、移动办公;
第二,改善环境。分诊叫号、自助机;
第三,创新体验。移动医疗、网站、微信;
第四,便捷易用。移动医生站、手机APP;
第五,加强监控。电子病历质控、院感监控、手术麻醉管理、远程医疗、婴儿防盗。
计虹表示:“我们对于整体的移动医疗的建设目标可能更关注的是数据整合、集成交互、优化流程,最终达到互联互通的目标。”基于无线网络的技术、虚拟技术、条码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现在比较新的NFC技术、移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北医三院建立起一整套移动医疗系统。
互联网+简化医疗集团管理
医疗集团面临诸多困境,北医三院选择“互联网+”来克服重重困难。从顶层设计、到分支应用、各个节点,很多都是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的。
手麻系统提升集团手术效率
集团化以后,医院需要管理的手术室达50多间,像卫星网状图一样,分布在各个院区。如此大规模的手术资源管理需要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此外,我院还配备了集团化、数据共享的数字化手麻系统,并在原有的手麻系统基础上开通了远程视频通讯系统,早交班,查房等等都是用这种远程视频。
目前,我院手麻系统监控已经实现应用。因为患者周转非常快,对于医生来说,时间点以及利用率都非常重要。从进手术室医院就开始记录开台手术时间,几点开台都计入绩效考核。
还有术后阵痛,麻醉科医生通过Pad进行疼痛状况的访问,依据数据来进行诊治。
影像中心采用CCA架构
集团医院院区分散,北医三院也是如此。当医生想要了解患者的所有信息时,可以通过一个整体的影像中心来实现。北医三院建立了基于CCA架构的影像中心,通过光缆链接,实现影像无障碍交互。此外,放射科医生还坚持对多口支持医院的远程查房教学,每周两次开展。
北医三院还有很多临床数据通过移动端进行上报、查询等功能,比如:心电系统使用Pad实时和数据库的连接进行上传;各院区感染及传染病上报都是直接网上直报。
微信客户端内置排队提醒
在微信里添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以开通微官网。排队等号时,加关注即可自动提醒排队进展,到你的候诊号时再进入诊区,减少了门诊的等候压力。同时我们也支持检验结果在微信平台的查询。
志愿者可以微信报名
医院需要很多社会人员提供志愿服务,包括我们本院离退休员工,都可以进入志愿者的行列。通过微信,大家可以申请志愿者进行报名,我们通过微信来给他排班,几点到几点在医院做志愿者,所以通过微信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传统移动医护应用释放能量
医院的核心业务在临床,因此对于医生业务的支撑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核心之一。而医嘱闭环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从医嘱的开具到执行、核对是一个闭环管理,都是在系统的监控下去执行。计虹说,“这个应用在我院上线的时候的确避免了一些医疗差错,特别是在医院的门诊量、住院周转率都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好地控制人为差错。”
移动护理
我院早在2011年开始启用移动医护工作站,首先启用的是推车形式。推车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载物,上面可以挂输液,装载包药机分装的口服药袋,包括护理的一些信息,比如说需要获取信息采集的PDA,一个推车配备两个PDA,更好地采集,把体征直接采集到系统里,以前需要人工去画体温单,目前直接扫描以后就可以直接出体温单了,的确补充了以前固定的护理工作站的多点式的移动站点,等于把以前的护理工作站又扩充了,只要在Wi-Fi环境下,因为全院都是无线覆盖,所以推车也是一个专业组一个,提升了整体的效率,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往返时间。
同时,通过移动工作站,解决了从标本的采集、口服药的执行,输液的执行,以及输血的执行,这几大类的医嘱执行,这是一个很好的闭环,比如说标本的采集,从护士站开始,医嘱下达开始,到管贴的条码化,到床旁采集扫描,一直到双向通讯,出报告,整体回到病房,这都是一个依托全条码化的一个闭环管理。
护士工作站确实有效避免了执行的误差。对于医生工作站我院也是启用了三种方式:一个是推车方式;一个是Pad;还有一个是手机端。常规医生可能不需要带大量的输液,查房需要带一些简单的医嘱,查房时配备了Pad,直接揣在白大衣口袋里查房。
移动医生
医生站增加了多媒体记录。比如医生要查房的时候要录音,要进行照相,或者手写做一些笔记记录,这种多媒体的记录也放在医生的系统里。我们的骨科是非常有名的,可以在Pad上直接做绘图标记。
基于Pad的病人随访功能。骨科在做随访后的评分,医生可以直接用Pad和病人进行随访。
移动时代的安全隐患如何克服?
引入这么多的移动设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医院解决的是容灾备份机房,同时完成了一个高可用的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的虚拟化。
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是不一样的,内、外网不同环境下,确实安全是大的隐患。为此,北医三院也提出了相应的移动设备管控方案。其中包含移动设备的资产管理、移动设备恶意程序防护、移动终端的访问行为管控、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发布及管理、移动设备内数据安全防护。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