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远程医疗有何深度特色和运营特点 移动医疗如何走下去

医疗健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
04/23
09:48
21世纪经济报道 医疗健康

无论是天坛医院和东软多年远程医疗的运行,还是未来关于云医院的设想,都需要构建一个合理可持续的运行机制。那么他们在已有模式上是如何操作的?他们看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又当如何解决?

时至今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称“天坛医院”)的远程医疗实践已有近十五年。截至2014年11月份,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已经累计完成25万余例远程会诊及培训。

医疗需求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远程医疗在近年日渐火爆。政府、医院、企业以及资本市场,都对远程医疗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但由于受到定价、医保、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掣肘,远程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得并不顺畅。

而在天坛医院远程医疗持续运行发展15年的核心经验里面,与第三方的合作是关键一条。记者专访了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东软熙康云医院远程业务部总经理刘勇,从双方的角度剖析这一合作模式。

1.一场十几年的远程医疗实践

从天坛医院远程医疗最初的起步可以看到,无论是医院还是第三方,当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医疗服务形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参与远程医疗的三方天坛医院、东软、基层医疗机构,都有足够的积极性。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理顺其中政策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记者:天坛医院的远程医疗做了很长时间,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背景下,医院这方面是怎样的整体考虑?

周建新:总体上说,我们国家地缘很广,各地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拿北京来说,虽然大都是综合医院,但每个医院都有一个很强的专科,相当于专科和综合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资源不平衡的表现。现在,全国的病人都来北京看病,可能真正需要来北京看病的人并不多。这也就是发展远程医疗的背景和意义。

中央领导之前来北京视察的时候提到两点,一点是北京的医疗资源疏解,再一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天坛医院正在做的远程医疗,下一步我们想在这方面多做一些事情。

医疗模式现在有这么几类:最原始的就是病人跑;再进一步,就是之前把医生派到项目所在地,一方面帮助看病,另一方面帮助带教,这种方式还是人在动;第三种就是现在的远程会诊,人不动了,信息在动,但是这个信息相对比较单一,是以基于图像为基础的,这是初级的信息交换远程会诊;接下来的云医院不仅仅是基于图像,而且是基于数字的。

虽然远程医疗目前开展的规模挺好,运行得也不错,但多数情况下针对性不太强。接下来为了疏解还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要借助于远程技术在京津冀地区构建一个更标准的云医院,一个数字化的资源整合平台。云医院打破医院的院墙,提供医疗服务、沟通管理、健康顾问以及院后随访等。

记者:天坛医院的远程医疗是如何起步的?

王韬:2001年,天坛医院开始着手开展远程医疗项目,当时国内做远程医疗的医院很少。当时的院长戴建平很有远见。他本身是放射科医生出身,对计算机精通,非常关注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并预见性的考虑通过计算机技术、远程技术、影像技术、通信技术来解决边远地区病人就医的问题。

那时候,远程医疗是很“高大上”的。没有这么普及的宽带和手机上网,做远程都要找卫星,租卫星信道,安装卫星接收器。当时租卫星很困难,而二环以内不允许安装卫星接收装置。所以做这个项目,我们是将卫星接收的基站建在城外,再通过一定的办法把卫星信号传到医院。动静还是很大的。

天坛医院就是租用了一个卫星信道,各个地方基层医院也租用卫星的接收装置,安装之后才能进行会诊。我们医院这边的投入主要是由东软集团投入。

东软公司是国内起步比较早的做医疗设备的厂家,产品主要针对基层医院,而且是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基层医院买了设备不一定会用,所以,东软在售出医疗设备的同时,远程的服务就跟过去了。而且,基层医院也很希望能和天坛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刚开始的时候,加入天坛医院远程医疗项目的基层医院不到一百家。

记者:东软熙康为何能够如此早的开展远程医疗业务?

刘勇:确实,东软集团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像核磁、CT、彩超等。在将这些设备卖到基层医院的时候发现,基层医院的医生在操作这些设备上非常欠缺经验。

看到这种情况,结合到东软熙康自身的资源,有很多合作的大医院都有各方面的专家,我们考虑完全可以利用专家的时间和资源对基层医院进行一定的辅助。

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熙康开始了远程会诊的业务。最初主要目的是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帮助基层医院提高他们的阅片准确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基层医院的业务水平。据我们统计,刚开始的时候,基层医院拍完片子的上传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他们需要专家的判断才能给患者出报告。

但随着发展,基层医生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拍完片子的上传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了,而且大部分是疑难疾病。也就是说,这个业务不仅仅帮助了患者,也帮助了基层医院的医生,提高了基层医生的综合水平。

记者:现在远程医疗非常受关注,东软熙康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业务,这么多年下来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刘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关于鼓励远程医疗的政策,对于这个行业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很大,各地的远程会诊业务在政府的鼓励下这几年发展很快。东软熙康近几年在远程会诊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和我们签约的基层医院有1000多家,分布在全国的23个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区域的基层医院。目前每年会诊量5万多例,是国内最大的影像会诊平台。

我们在基层推进这项业务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地方物价部门对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定位上,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沿用1999年的物价体系。还有就是医保支持的问题,有极个别地方是把远程医疗纳入医保了,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纳入医保。如果能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极大的促进行业发展,帮助更多的边远地区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2.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模式成型

从整个远程医疗的运行流程来看,会诊中心是一个枢纽。来自基层的病人需要提供怎样的材料,又需要怎样的专家进行会诊,都倚赖于这个会诊中心的运作。

记者:目前,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是怎样的一个运作机制?

王韬:现在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是根据基层医院提的需求来安排不同科室的大夫。会诊中心先审核这些需求,然后再跟大夫预约会诊时间。

东软为了做远程医疗招了很多医生,组建了这个远程会诊中心。医生进行前期把关,把基层医院送上来的资料做一个预审和分诊。根据专家会诊的经验,东软就知道找某个专家看哪些资料是必须的,还会审核病人拍的片子行不行,能不能诊断,有没有问题。

现在一天也就一百多个病历,主要是以影像为主,真正需要两个医生面对面给病人进行会诊的量还是很少。今后会诊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考虑安排专家固定在远程会诊中心上班。

记者:这个远程会诊的流程在东软熙康的平台上怎样运转的?

刘勇:是这样,基层医院拍完片子通过我们的平台上传,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会判断出这个片子应该找哪位专家来看,然后工作人员跟专家预约时间,再通过平台把片子传给专家,专家就会利用空闲的时间对片子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出来之后再通过我们的平台反馈给基层医院。

目前,我们在合作比较多的医院都会建有自己的系统平台,并配备了专门的团队,比如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下一步还可能会在华东、华南地区,比如上海、广州等地方陆续找一些医院合作,将我们远程会诊的范围和资源覆盖度扩展到更多区域。

记者:远程医疗的病例数不断增长的关键是什么?

王韬:刚开始一年也就做一百多例,到现在一年已经能够做五万多例了。从技术层面来看,是宽带技术的成熟;从医疗角度来看,是医改政策的推动。可以说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基层医院有这种想法,我们也想给基层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既是双方的意向,也是医改的大政策。

3.云医院在计划中

远程医疗显然不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事实上,运程医疗的升级版“云医院”已经在很多地方展露雏形。天坛医院和东软双方在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之后,也都开始了关于云医院的计划。

记者:东软熙康如何保障大医院对参与这样的远程医疗有积极性?

刘勇:对大医院来讲,他们其实需要有这样一个第三方来帮助他们扩大医院的影响力。

一方面,一般大医院是没有精力去做关于远程医疗市场方面的宣传和推广的,我们作为第三方正好符合了医院推广的需要。再有,每家医院都有一个比较具有实力的科室,我们在跟这些医院谈合作的时候,其实是希望通过一个整体的平台使这些科室打破医院的界线扩大科室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对大医院来讲,他们更希望看到真正需要他们看的患者,实际上很多患者是根本没有必要跑到大医院就医的。就拿天坛医院来讲,每天都是人满为患。但这里面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患者都需要来,他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把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过滤出来。

记者:随着远程医疗的发展,大医院和医生会受到哪些影响?

王韬:现在有两个不对称:医生找不到他想要的病人,患者也不知道该找怎样的大夫。远程医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建立真正的协同机制:哪些病人在基层就诊,哪些病人需要到天坛来,哪些天坛医院已经出院的病人可以请基层医院就近的处理。这样,病人就不用反复到北京来。

这样的话,未来三甲医院的门诊量肯定是要下降的,因为现在的门诊量里边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常见病,真正复杂的病可能也就那一小部分。怎么把医生的时间用到刀刃上,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资源重新合理调配的问题。

具体地说,现在天坛医院的日门诊量是6100,假如今后日门诊量降到3000,就要给空闲的大夫找活干。再就是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北京,等着别人来找我,而是要主动出击,通过网络帮我筛选有价值的病人。也就是说,专职人员一是长期做咨询服务,二是把外地的病人输入过来。

记者:东软熙康在运营远程会诊业务时,是否顺利?

刘勇:说实在的,这方面还是挺辛苦的。有些基层医院,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区,本身老百姓的收入就不高,如果远程会诊收费太贵的话,他们就丧失了一个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了。所以,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会有一些地域的平衡,采取一些政策,做一些优惠倾斜,甚至一些非常困难的患者,我们会通过义诊或其它活动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记者:在这么多年的积累之后,东软熙康关于远程医疗的长远规划是怎样的?

刘勇:远程医疗不仅仅是会诊,还是一个协同医疗的平台,是医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是熙康想打造的生态圈。目前熙康在打造“云医院”的平台,远程医疗是云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远程医疗目前正在向云医院方向进化,天坛医院有这方面的计划吗?

王韬:像周院长刚才提到的,未来的趋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天坛医院目前有一个设计规划,就是搭建一个云医院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天坛医院要做的云医院跟现有的网络医院是不一样的。天坛医院的云医院是医生给当地的医生进行咨询,是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咨询服务,而不是绕过医生直接对病人。只有一种情况是直接对病人,就是这个病人是天坛医院出院的病人。

这个云医院平台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原来做远程会诊是临时预约医生,做完之后这个病人就走了。这意味着他的整个病历资料是一个散发性的,不是整体性的数据。

今后我们搭这个云医院就不一样了。这个云没有地域的限制,在云医院这个网络里的病人可以是在北京的,也可以是在河北,也有可能在天津。但云平台包含了在覆盖区域里边所有病人的数据。也就是说,病人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在这个区域里,他的资料就会在云平台里,是共享的。而现在的情况还不是这样,病人会诊的时候需要临时准备资料。

目前看来,云医院在技术上是完全能做到的,而问题是政府部门如何操作。三地的医疗机构归属各自的卫生部门管理,政府层面首先需要协调好。而且这里面也存在很多利益再分配的问题。

4.第三方运营机制:破题收费难题

问题来了,无论是天坛医院和东软多年远程医疗的运行,还是未来关于云医院的设想,都需要构建一个合理可持续的运行机制。那么他们在已有模式上是如何操作的?他们看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又当如何解决?

记者:可是现在远程医疗要做大做强面临的困难很多,支付、定价、医保等等,这些问题怎么办?

王韬:的确,现在做远程的太多了,为什么天坛医院的远程医疗运行状况比较好?首先院领导支持是一个前提,但是光有领导支持,没有一个好的运营机制是不够的。大部分医院做远程,医生没有回报,而且还是坐在家里等,不走出去跟基层医院寻求合作。医院本身也没有积极性,对远程医疗没有考核指标。而且目前很多政策都还没到位,官方在远程医疗的定价上也没有标准,医院在远程医疗的定价上也没有标准。天坛医院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我们不是由医院运营远程会诊,而是委托第三方东软公司。东软公司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机制不一样,它的销售人员可以主动联系到基层医院。

第二是这个远程会诊中心请我们医院的专家,专家会诊一例是有收入的,专家也就有积极性了。对于医院来说,医院也很方便,我提供给东软场地,东软每年还要交给医院费用。对医院来说没有任何的成本投入,但是远程医疗业务却开展了。每年,医院会接到一些政策性的扶持任务。实际上,我们要完成这些任务的话,如果没有第三方,医院自己也要安排人。这样一来,第三方东软帮我们做了,医院这边就不用安排人去做了,那边政策性的扶持任务医院也能完成了。

北京没有出台远程会诊的收费标准,天坛医院是不能跟外地的医院收钱的,也不能跟外地的病人收钱。这个远程会诊是怎样一个模式呢?还是东软集团帮我们运营。东软和基层医院签协议,基层医院跟患者收钱。也就是说,当地医院跟当地物价部门申请收费标准,不同的地方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

目前入网的医院有一千多家,经常做远程会诊的不到六百家,东软替我们去跟基层医院签协议,比如说一例一百元,其中有一部分是给专家的,有一部分是给当地的医院,另外一部分是属于运营方东软的,医院不拿一分钱。东软做远程前几年一直是亏损的,在做到一定的量以后才开始扭亏为盈。为什么前期亏损还愿意做呢?因为他们也卖医疗设备,就由卖医疗设备的那块来补贴,将远程作为医疗设备的一个增值服务,现在东软的远程也做大了,慢慢开始独立了。

记者:也就是说,我们服务到的基层医疗机构是东软的销售网络覆盖到的地方。

王韬:是的,目前都是东软的,我们没有精力去跑这么多家医院。

现在东软已经做得很大了,网络已经不局限在天坛医院的专家资源了,还有301、协和等医院的专家都会来参加会诊。但这个平台是从天坛医院搭起来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是大部分以天坛医院的专家为主。

记者:东软支付给医生的费用是固定的吗?

王韬:不固定。根据会诊量的多少,每一例的会诊费用也是分档次的。既和大夫本身的层级有关系,也和大夫会诊的数量有关系。在我们这会诊多的,做得好的,大概是一位专家一个月能拿一万多块钱。这算是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的会诊费。对医院来说,大夫增加收入有什么不好的,这是合理合法的。

记者:现在远程会诊的患者都是自付费的吗?没有医保覆盖吗?

王韬:目前还没有,我们也在呼吁,今后的医保应该来支撑远程会诊的费用,而且还要包括随诊的费用。而这些都通过需要新的体制来建立。

记者:东软熙康在远程医疗业务上的收益状况如何?是怎样一个支付方式?

刘勇:远程医疗的市场还在发展中,我们期待未来更大的发展。在收费模式上,我们只收取平台运营管理服务费用,针对患者的收费是由基层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为你推荐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资讯

“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共筑HPV预防新生态

今日(1月18日),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举办的“和合共生,健康共护”四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男性适应证上市暨“HPV男女共防计划”启动...

2025-01-18 18:31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资讯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已基本实现,正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2025-01-18 12:15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资讯

关于丙类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最新的思考与规划,2025年发布第一版

丙类目录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

2025-01-18 11:34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资讯

2025年全国80%左右医保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底全部实现即时结算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根据通知,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

2025-01-18 11:20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资讯

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

2025-01-17 14:56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资讯

赛诺菲荣膺“杰出雇主2025”桂冠,连续五年傲立榜首

作为10多年来首个且唯一连续五年荣获此殊荣的企业,赛诺菲再次彰显了其在企业文化、人才战略、多元发展及员工培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2025-01-17 11:02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资讯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

昨日(1月16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奥赛康药业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limertinib ASK120067,商品名:奥壹新)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2025-01-17 10:31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资讯

增辉生命,默沙东中国再度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1月16日,由全球权威的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颁布的“杰出雇主2025”榜单正式揭晓

2025-01-16 22:48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资讯

CDE: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将针对上市后临床风险管理计划、说明书中安全性相关内容、 患者指导手册的撰写提供具体指导意见。

2025-01-16 20:41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资讯

全球首款狂犬病双抗药物国内申报上市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显示,智翔金泰的1类新药斯乐韦米单抗在国内申报上市。

2025-01-15 17:0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资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

本指引所称的商业贿赂, 是指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2025-01-14 23:38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资讯

阿斯利康与宜联生物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探索联合治疗创新方案

双方将共同启动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 Ib期研究,旨在评估两款药物联合治疗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2025-01-14 18:36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资讯

医疗科技国际化之路:新加坡如何提供全链条支持?

随着中国医疗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正在“走出去”开辟新的市场。

2025-01-14 15:56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资讯

NVIDIA与多家行业顶尖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共促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NVIDIA 宣布与多家行业领先机构达成合作,这类新的合作旨在通过加速药物发现、提升基因组研究,以及利用代理式和生成式 AI 开创先进医...

2025-01-14 13:26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资讯

老牌上市药企终止PD-1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5亿元

近日,丽珠医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对其中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相应计提了减值准备。

2025-01-14 10:13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资讯

尊享e生2025升级:首次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医院药品覆盖数量再增

1月13日,众安保险举办“与10光,共生长”尊享e生十周年产品升级发布会,正式发布尊享e生2025版,并推出众安健康险未来将主打的两大产品系列——面向健康人群的“尊享系列”,以...

2025-01-13 20:17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资讯

PLA材料的医美应用:安全与效果的双重考验

聚乳酸PLA,作为医美行业面部填充剂历经了3个时代大约2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1 0、2 0、3 0三个不同的时代;即1 0-结晶片状;2 0-普遍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或实心微球;3 ...

2025-01-13 19:53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肿瘤类、重症医学类、麻醉类、零售药店典型问题清单

2025年3月底前,各级医保部门根据本地化问题清单,对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2025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定点医药...

2025-01-13 17:32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资讯

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获批上市

瑞卡西单抗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突破了目前国内外已获批的PCSK9单抗需要每2周、4周或6周的注射频次。

2025-01-13 13:17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资讯

好大夫正式牵手蚂蚁集团,共同推进“AI+医疗”创新

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尘埃落定。1月11日,在2025年好大夫峰会上,双方在收购完成后首度携手亮相。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现场表示,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让双方走到了一起,后续好大...

2025-01-11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