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是指有思维独立、诊疗独特的医生或他的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可以是诊疗间,也可以是咨询间。
这两天,在我的微博,“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成为热门话题。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在现有的体制下,医生多点执业一下子难以突破,也许这种“独立”、“第三方”会容易实现之,并满足不同需求。
何为“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呢?简言之,它是指:具有思维独立、诊疗独特的医生或他的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Studio),可以是诊疗间,也可以是咨询间。一般没有注册资金,依附在一些机构之中或独居一地。“医生工作室”有艺术创作之意、工匠之意,也有专门为特需人群服务之意。这里所说的“特需”是指为特别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有钱之特指,是相对一般诊疗而言。它可以是营利性的也可以是非营利性的,但均取决于组建医生的价值取向。
“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站”是国家提倡的,它不同于医联体和医院之间的合作,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执业医生与所谓第一执业点和第N执业点无利益关系。我很早就提出这种医生服务模式,早在2007年毕业25周年的同学聚会上,我就有意号召同学们找一座烂尾楼,注册一个“医疗中心”,以商铺的形式分割给各个“医生工作室”。源于时机不成熟,一直没有办成。直到去年,张强的医生集团成立了,多点执业政策又呼之欲出,我就把这个“创意”介绍给某一健康体检中心。如今,这一模式即将破茧而出,广东第一个“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站”——林锋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将在4月21号成立。不约而同地,“江门马常青工作室”也将在26号挂牌。马常青医生微信我,希望我题字鼓励,我写道:“江门马常青工作室”以独立第三方的名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行医是一大创举,此乃本人一直创导之!此“工作室”不同于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之相互合作,乃社会人之行为,非单位之间之利益捆绑,对于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医生的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亦可称之为公立医院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一种初级形式!祈江门市政府予以大力扶持,为大型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提供借鉴的经验!。
林峰医生与马常青医生两个工作室各有特色,一个是挂在着名的民营健康体检中心,一个是挂在政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医生各自有不同的经历与专长,更有不同的服务群与价值取向。所以,“工作室”一定是多样化的,但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人认为我过度提倡重视医生的价值而无视患者的价值,我则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对国家提倡的医生多点执业的战略不了解。我们不可以一提到“医生多点执业”就认为是为医生谋利益,无公益性可言,此乃大错也!公益性在哪一国都没有脱离医生的劳动价值去谈。医生的劳动薪酬至少也应按照社会平均薪酬的倍数去计算,而我们常常用固有思维量度医改的问题。如果认为医生的劳动是公益性的,显然是认为医生一直是由政府圈养的!而事实上,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是政府买来给民众的,医生提供的服务也是多样化的!不管“工作室”挂在哪里,医生的价值都不会逊色。相反,我还认为,社区医疗中心更应该有更多的“医生工作室”出现,因为没有单位利益捆绑的“独立第三方”会更为百姓着想。至于可否报销、值不值等问题,完全由患者选择,我们更甭操心。毕竟“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没有侵犯基本医疗服务,反倒因为有“名医工作室”相衬,基本医疗更应体现出本质,进而看病更容易!
在谈到“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时,想起《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乃“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独立第三方”以“挂单”形式的多点行医类型很多,只不过“庙”不一样。对于医生来说,不管“庙”大“庙”小,有可“念经”的“禅室”则行;对于“香客”而言,不管“庙”大“庙”小,有“解签”的“禅师”则灵。
目前医生多点执业多有艰难,如果能够真正推动起来,各方受益,也会加快各方面的改革。如今有人多点执业了——开辟“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我心里非常高兴!毕竟现在多点执业已经放开了,如果还担心放开会乱,实质就是观念还没有厘清。那么,政策之下,人们应该思考什么呢?思考以什么形式多点执业才是明智的、“温和”的和谨慎的。在目前“半单位人”思维的状态下,雇主尤为难堪,政府应该支持!
想出来的医生很多,但阻力很大,顾虑也很多,尤其是医生受到职称的限制,这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可以年资作为“放飞”的标准呢?禅师没有职称一样可以念好经,外国医生没有职称也可以是名医。世界很大,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想出来的医生们也只好老老实实等到“考到”职称再说吧!不管如何,只要医生是独立的,一切都好办。什么药呀,检查呀,无非就是体制的束缚而已。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会一一解缚的。假如说你没有时间,那是你认定了“薄利多销”,不愿改变……路是需要人走出来的,一个人走是小道,大家一起走就成了大道。
来源:廖新波博客 作者:廖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