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医院净利润率一般在3%到6%,比如HCA(Healthcare Corporation of America,世界上最大的私有卫生服务机构运营商)2014年的净利润率为6.4% (税前有9.4%),其运营开支的最大部分是工资,占到56%,药品开支占21%,剩下是其他运营和管理的开支。
再看中国,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年三级、二级、一级的税前利润率分别是4.6%,4.9%和4%,但这是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的。假如扣除政府拨款,三级二级的税前利润率都降到2%以下,一级则是亏损。而开支上,中国的公立医院最大的运营成本是药品,占35%左右,而用人成本则只有30%左右,三级甚至比例更低为27%。
如果剔除药品,三级和二级的税前利润率分别会下降3.4和4.4个百分点,一级因为有14%的收入来自于政府补助,是三个级别医院里面最高的,因此药品剔除后下降1.9个百分点,是最少的。但无论哪种情况,当药品逐渐退出医院的利润中心,就会逼迫医院去思考节约成本的问题。
未来的趋势是服务费用和医务人员工资要上涨,而药品要剔除。同时,财政拨款紧张,无法填补所有药品剔除的窟窿。这些变化将逼迫医院朝效率运作和控制费用的运营方向走,这中间会产生医院服务市场的机会。
北京正在创建的一站式医院后勤管理中心,为公立医院外包管理后勤。虽然这仍然是从政策面从上而下的要求,并没有把外包放到一个市场可选择的环境里。但这至少是一个信号:未来医院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很可能会把一些服务和流程外包出来。
中国的医院特色是单体多且每家试图做所有事情。单体不像医院集团(比如美国的HCA那样)可以统一采购、做市场品牌以及人员培训,通过跑量降低成本,单体在均项上的成本通常要高于连锁经营或集团化,试图做所有事情,成本上是不经济的。
未来的单体医院,尤其从中小型医院开始,会大量需要第三方服务为他们做可以集中统一化的事情。假如这个服务市场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行政决定,那么这块蛋糕可能会很大。
这些服务可能包括运营上、用户管理上、以及品牌运营上的。比方说,目前的医院几乎没有用户管理这个服务,但这对于病人的满意度、治疗效果、市场宣传都是极为有效的。再加上未来的医院不得不在意费用控制,就必须考虑怎样花最小的代价把用户管好了。这并不单指住院病人,也包括对门诊病人,如何提高他们的粘性,对于慢性病人,如何让他们再次回来看病。让单体医院去建立庞大的客户信息管理体系成本太大,人力上也不经济,而第三方服务可以搭建平台,管理来往病人,对出院的人做随访,对慢性病者建立档案,随时督促其检查或吃药,这样就从长留住了用户,正是未来的竞争点。
如果上面这种属于软性服务外包,那么类似后勤、耗材采购就属于硬性产品的外包。未来的大医院继续膨胀已经很难了,政府支持的主要是基层这块,今后会催生大量小医院和诊所,这些单体如果独自去采购会很不划算,没有什么谈判筹码,也没有太多控制质量的途径。而一个第三方平台如果可以把这些单体连起来,进行联盟式的采购和谈判,通过量降低价格,通过统一把关帮助小医院和诊所控制产品质量。
总结来说,单打独斗的模式其实并不经济,未来医院不得不面临药品被剔除,需要开始思考节约成本的问题。运营的效率将是核心,这将迫使医院(尤其是中小医院)寻找可以降低成本的办法,给联盟式采购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带来机会。
来源: 华夏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