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医生病历字写得如同天书一般,让人根本无法辨认,有医生因为病历写得潦草被罚款,也有医院因为病历无法识别,被法院认定无法完成医疗事故的举证而判决承担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媒体采访医生,大夫们却异口同声地说因为病人太多,没时间认真写病历,这个问题似乎无解,事实果真如此吗?
大城市和大医院病人多,医生不堪重负,字迹潦草与工作量大有关系,但小城市甚至乡镇卫生院你见过字迹工整的病历吗?大城市的小医院,或者大医院不忙时,病历一样也是如同天书,所以病人多是一个原因,但不是真实的根本原因。大夫们的托词可能暴露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某个圈内有些心知肚明的事情,拿到台面上却一本正经的拿出另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而不会触及真实的深层次真实原因。
笔者因为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工作,有一些医生朋友咨询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经过交流和分析,总结出病历字迹潦草真实原因可能并不仅仅是忙,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利益问题在作梗。
首先是医院通过考核等手段要医生留住医药费用收入,目前作为专业服务的诊疗费用较低,医院主要靠“以药养医”经营,病历字迹潦草是一种留住医院收入的技术性保护手段。不知您注意了没有,虽然病历潦草,病人甚至其他医生难以辨认,但医院自己的药房可以识别,而且几乎从来不会出错,拿出去别的药房或者医院的药师就不认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医生就是鬼画符图也是有规律的,就算药房一次不认识,慢慢每个医生的天书式的符号什么意思他们也知道了。
其次,是医生可以据此保护自己的医术经验与心得。由于疾病的诊疗方法不受知识产权保护,医院和医生没法为自己治疗某种疾病的专长申请专利,也不能以自己研究出了某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合法垄断处方权。医疗是复杂科学,很多疾病是要长期不断试错才能总结出有效方法,还要因人而异地辨证施治。而一旦处方开出,就如同律师的法律文书公开一样,所有的心血成果就大白于天下,内行人只需瞄一眼就能脑洞大开。病历记录字迹潦草一定程度上不失为医生自我保护。特别对于一些自己觉得有独门秘笈的医生而言,这甚至还如同是明文密码一般可以为他们保守自己的经验和医术机密。因为对于专家和同行来说,竞争自在不言中,水平差异却常常只在细枝末节之处,就像一个上海故事说的,过去老上海时代老厨师教徒弟做咕老肉,徒弟无论如何勤奋努力都做不出师傅烧的口味,其实今天我们都知道了,差别就在于师傅总是在土地不注意时悄悄放了一点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难怪师傅要手心抠一粒冰糖趁着徒弟不注意悄悄丢进去了。听说一些老中医的方子也大概如此,中医院排长队看病不如西医多,但他们知道诊疗方子不受专利法保护,所以宁可药房来问,也不肯写得字迹清楚,更不要说打字打印了。
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求医经历,在信息化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医院的封闭与固步自封以及由此给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带来的是十分让人难以容忍的。在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医院,有时候没病的家属陪着在医院看病也会累或者气出病来。大医院看个病动不动就要半天或者一天,每个窗口都要排队,挂号、看病、开单、划价、付费、化验、复诊,每个窗口都要排队,其实除看病外的重复性工作,例如挂号,开单,支付,等,在如今信息化条件下,完全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迅速完成,根本用不着排长队浪费时间。笔者2006左右曾参加过卫生部一些医疗信息化的专家会议,当时印象主要厂商都是国际大公司如微软,IBM,英特尔之类,国内也有一些,如东软,但数量很少。那时还没有IPad,但从一些大公司的宣传片中,已经有了类似今天IPad用于医院拍摄病人的猜想。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医院医疗信息化有进步,比如很多病的看病和治疗方案都是电脑系统有标准化的方案了,一些医院也有了自动挂号机器,但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相比,医院仍然严重滞后,笔者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任何一个行业的痛点,一定是一个创业的最佳机会,一定会有敏锐的商人抢先动手创业,为什么医疗信息化就没有诞生巨头企业呢?为此也问过很多互联网企业和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厂商,结果有点出乎意料,那就是医院是相当封闭的,医院和管理部门对自己的利益看得很紧,而且由于医疗确实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纯粹靠商业推动,一旦出事谁也担不起责任。
眼下移动医疗正在快速崛起,虽然医疗的专业无法无可取代,但医院管理与经营中的信息化部分,真的需要社会的信息化浪潮进行冲击,目前在其他行业可能已经很少有人手写文字记录了,医院完全可以通过电脑打字甚至语音输入解决病历的天书问题,但这个都只是技术层面,如果前文提到的利益问题没有适当的解决方案,可能医生还会坚守龙飞凤舞的手写传统。
文/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与互联网专业律师 刘春泉
来源: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与互联网专业律师 刘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