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近来大热的动画片《超能陆战队》后,大家都想拥有一个能问诊又可爱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不远的将来,这可能成为现实。这个“中医大白”,可以像老中医那样为病人搭脉,还能为病人看舌苔、脸色,“望闻问切”样样在行。
“中医一号”明年三四月份问世
昨天,复旦大学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复旦大学团队正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将原本依赖于医生主观判断的中医把脉诊断技术精准化,还利用其深度学习能力来分析名中医积累的经验信息,使中医宝库在高科技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
据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冯建峰介绍,根据计划,明年3、4月份间,“中医一号”将面世,届时中医的望、闻、问、切将更加精准。医生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开处方,对治疗疾病的针对性更强。
冯建峰说,复旦研究服务型机器人已有10多年历史,有几只团队都在做,“中医一号”也是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而大量中医专家也参与了“中医一号”的研发。从外形上讲,“中医一号”可以做成有手有脚的样子,真正类似一个人。
“拜师”很多名医 不会完全取代医生
和西医相比,中医一度被认为是定性不定量、多凭医生经验诊断开药,而机器人是需要高度定量的。那么,中医机器人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
对此,冯建峰表示,所谓中医机器人,其实是想做“智能医学诊断”,机器人在诊断特定病人时,将不再仅仅依据一位医生的经验,而是很多中医在诊断同类病症时的经验,机器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学习并借鉴这些经验;其次,机器人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到的表型数据,如脉搏、肤色等会更加全面,也更加精确,能克服过去中医医生主观判断的不足,但机器人不会仅仅依靠这些表型数据做出诊断,还会结合其他数据,比如CT、B超等采集到的信息,用大数据的模式,通过智慧诊断软件对病人做出综合分析。
冯建峰表示,“中医一号”问世之后,希望能够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临床试用。尽管具有上述优势,但中医机器人不会完全取代中医医生。冯教授希望能将“中医一号”一代一代做下去,使这项技术日益完善。
比世博会的“中医四诊仪”本领更高
据悉,“中医一号”是“上海脑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许田教授说,类脑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推广到互联网、金融投资、医疗诊断、汽车自动驾驶、公共安全等领域,有望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目前,深度学习机器在现代医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可以代医生完成部分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当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台名为“中医四诊仪”的机器人曾轰动一时,它可以模仿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法,为人提供中医体质分析和养生方案,引发游客疯狂追捧。回忆当时的这台机器,冯建峰教授评价说,与“中医一号”不可同日而语。
冯建峰介绍说,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无论是职能学习、深度学习,还是简单的计算能力,与当时技术都是今非昔比。举例来说,“中医一号”人脸识别能力做得比人还好,这在2010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老中医怎么看]
中医问诊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大白”机器人以后看病可不依赖医生主观判断,那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们,岂不是难有发挥空间了?对此,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表示,智能技术是有益尝试,但也有待观察。
“中医医生平时问诊主要靠‘望闻问切’,这被称为中医的‘四诊’。”方邦江说,中医“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
“四诊”中的望和问,顾名思义容易理解。“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面目、口鼻、齿、舌苔、四肢、皮肤及精神状态,了解病人的“神”。而“闻诊”则含有两层涵义:一是用鼻子闻,患者的体味、口气、痰涕等是否有腥、臭等带有疾病信息的气味;二是用耳朵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呃逆等是否含有异常的响动。“问诊”,则是询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至于“切诊”,除了人们印象中的切脉掌握脉象外,还包括“触诊”,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如对腹部的按压等,都属于“切”的范畴。中医依据自身经验,因人、因时、因地地对患者进行问诊分析。
事实上,西医的眼观、叩诊等方式,也与中医“四诊”有相近之处。方邦江表示,现代医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客观实体,继承名人名医的技术经验手段,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他同时也提出,中医有诸如“伤寒论”“温病论”等许多不同的流派,受地域因素影响学术理论不尽相同。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因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在治疗疾病时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因此,传统中医诊治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也是中医学科融入智能技术后有待观察的地方。
来源:新闻晨报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