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般给人并不缺钱的印象,但康复专科医院(医疗机构)却大多或微利经营,或收支平衡,甚至暂时亏损。
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康复医院发现,除了大型综合性康复医院外,确保稳定利润的寥寥无几。
造成康复医院盈利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医保支付偏低、就诊量不足、难以与综合医院建立转诊机制以及康复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等。并且与治疗的盈利模式不同,康复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药品、耗材等收入。
医保支付偏低是限制康复治疗最大的障碍。截至目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的康复项目仅有9项,并且严格限制次数和期限,即使医保范围内的康复治疗的平均报销比例也仅为40%-50%,给患者带来比较沉重的负担。支出高昂费用加上患者本身意识淡薄,造成就诊量不足,门庭冷落。
另外,很多私人资本举办的康复机构并未与大型公立医院建立稳定的转诊机制,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就诊量不足的情形,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笔者发现,中国目前的康复科目同质化较为严重,基本以需求量、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骨科康复为主。
虽然目前的康复医疗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在国家倡导社会资本办医的大势所趋之下,各路资本仍然迅速涌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仅北京市就将新建10家左右康复医院。
这些康复机构将如何突破盈利困难的现状,多位康复医院院长为笔者支出了以下几招儿。
模式一:康复医疗+养老服务
这就是“医养融合”模式。北京英智康复医院、北京英智老年公寓院长关晓立认为,中国的康复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差异很大,中国的老人往往多病同患、带病生存,如果仅强调养老服务,则难以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也算不上账来;而仅强调康复医疗,对老年患者而言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首席医疗官励建安持有相同的观点,他在2015年新年献词中特意提出,医养融合模式将成为公认的成功模式。但目前,和睦家康复医院并未建成这种公认的模式。
经过9年的摸索,英智康复北京八里庄院区实践了“医养融合”,院长关晓立将其视为保证盈利和增长的法宝。专注医疗健康行业。英智康复八里庄院区的收入和利润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处于业内较高水平。如今,英智康复计划将这种模式快速复制,建立起各级康复医院和机构。
在北京地区以“医养融合”模式建立的康复医院不止英智康复,笔者了解,石景山区刚刚落成的裕和康复也是这种模式,只不过定价高于英智康复,但由于开业时间仅有几个月,现在还难以看到结果。
模式二:把康复医院办成综合医院
许多高级别的公立医院往往将康复医院办成了综合医院,从而实现盈利。这包括北京市公立三甲级别的博爱医院、北京康复医院等。
按照国家卫计委对康复医院的设立要求规定,康复医院的人员、设备科目设置等等同于同级别的综合医院,这就为康复医院开展其他疾病治疗提供了物质基础。康复科的亏损可由疾病治疗的药品、耗材等覆盖,当然,国家目前正在考虑逐渐破除以药养医模式,但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这一现象。
事实上,不仅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也有实行这一模式的代表,如2014年建立的重庆宽仁康复医院。
重庆宽仁康复医院院长张庆民认为,从实际情况看,康复医院即是综合医院,盈利不成问题。在来到宽仁康复医院之前,张庆民是北京康复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模式三:康复机构加盟连锁
这种模式赚取的利润不仅仅来源于康复医疗收入,加盟连锁费用或管理费用可成为康复医疗机构的新增盈利点。
加盟连锁模式只需建立一家运营较好的康复医院“母体”,在打出品牌后,可以吸引其他投资者,从而收取加盟连锁费用。
英智康复正在以其八里庄院区为“母体”,快速复制其他康复医疗机构,在关晓立看来,康复医院最适合复制、连锁、标准化、流程化。但此种模式是否成功,尚需市场考验。
模式四:转诊机制
与大型综合医院建立转诊机制的重要性不必赘述,几乎每家康复医院均寻求这一保证客源的途径。下面来叙述细分康复市场的可能性。
模式五:细分康复市场
笔者发现,目前的康复医院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以神经、骨科康复为主,而其余细分市场涉足较少,或技术有限。但这些“偏门”的市场却需求旺盛。
普华永道医疗行业咨询服务合伙人邢立萍了解到,在一些重工业城市如河北,做工伤类康复,在沿海地区,做风湿性疾病康复较容易获得消费市场。
此外,2015年2月,温州佑安医院开业,这是一家专门做肿瘤早期筛查和康复的专科医院。医院的合作者和投资者普世华康董事长王弢告诉笔者,开业至今,医院的就诊人数超出预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