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基因病。
国际上肿瘤基因组进展如何?中国情况怎样?肿瘤基因检测离百姓有多远?未来将怎样?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在调研中追问。
国际:已公布超过1万个癌症基因组数据。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携带基因突变,为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进行了乳腺全切除。
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绝大多数肿瘤是由遗传、环境及感染等因素引起,而且均从导致基因损伤开始。
中国医学科学院张宏冰教授说,作为一种复杂疾病,癌症的致病机理、分型标记和演化过程均为待研究破解的科学问题,癌症患者个体间的差异更是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癌症的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癌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开发和应用,为人类攻克肿瘤的道路奠定基石。
国际上,科学家们携手前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拟对全球50种主要癌症进行完整基因组研究,包含来自10个国家的25000例样本,建立公开的癌症数据库,给未来的癌症研究及治疗以参考和依据,目前已公布了超过1万个癌症基因组的数据。
中国肿瘤基因组研究:取得系列具有引领意义的科研成果。
2012年起,在“十二五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重大疾病的基因组技术”重大项目12个课题中,以肿瘤为研究对象,对12种肿瘤进行研究,为肿瘤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数据。
“其中有胃癌、大肠癌、食道癌、肝癌和鼻咽癌等5大肿瘤加入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成为大型国际癌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的杨焕明院士说。
截至目前,这一重大项目在多种癌症上取得了初步但具有引领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类型之一,近70%发生在中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课题组对158个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了基因组分析,确定了8个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显着相关的突变基因,对于改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蔡志明团队找到新型致病基因突变,为膀胱癌诊断治疗提供新可能,使膀胱癌成为首个拥有SCCS(姐妹染色单体结合及分离)相关基因突变的癌症。
瑞金医院陈竺院士的团队发现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的发生与DNMT3A基因突变相关,宁光课题组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中发现T372R突变在30%的样本均有发生……在其他常见高发肿瘤基因组的研究上,我国科学家团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的技术可一次性检测508个肿瘤相关基因”。
癌症基因组学技术正逐渐走向临床应用,为癌症能在基因层面实现更早期检测、分型、用药指导、预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说,从基因层面防癌治癌,确实可以预测癌症高危人群,提高癌症预防工作的目标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以提高癌症诊疗技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状况。
“通过抽取受检者外周血,对和肿瘤相关的游离DNA进行基因检测,就可能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常见高发癌症进行超早期、无创伤性的检测,推动肿瘤个体化治疗进入无创基因检测时代。”从事肿瘤基因检测研究的国家863计划专家、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主任姬云博士说。
目前的肿瘤基因检测,究竟进展如何?
记者采访了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厂”——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之时起,一直开展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已研究20多类癌症,参与并主持国际癌症基因组项目、亚洲癌症研究组织、中国癌症基因组计划、中-丹乳腺癌等多项国际领先项目,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癌症领域科研成果。
“目前的技术可一次性检测508个肿瘤相关基因,解读88种肿瘤药物,全面、精准地解读肿瘤药物和基因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表示。
“击瘤勇进”:构建中国人群的肿瘤“基线数据库”。
肿瘤基因组研究极其复杂,需要对大量人群进行基因测序。
为此,英国已经启动十万人的基因组测序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也宣布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打算通过分析100多万名美国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机理,“指引我们离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走得更近,使我们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帮助我们自己和我们家人更加健康的个体化生命信息。”
“肿瘤基因组检测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华大基因研究院启动了炎黄计划·肿瘤篇——“集智科研,击瘤勇进”计划,投入过亿元自主经费支持。
这一计划分为“十万肿瘤科研计划”和 “万人肿瘤‘基线’研究计划”两大部分,前者主要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几类高发肿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白血病和淋巴瘤,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及医院合作,计划每一种肿瘤收集至少1万份样品,进行对应的基因组、表达谱、蛋白质组、小分子组、免疫组、宏基因组等多组学检测分析,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的科学根据;“万人肿瘤‘基线’研究计划”拟测定超过1万人的肿瘤相关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等组学信息,通过比较健康人群和已确诊的肿瘤早期、中晚期人群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划出健康人群和肿瘤患者之间在多种组学指标上的“分水岭”,构建中国人群的肿瘤“基线数据库”,为肿瘤的早期检测提供重要依据。
“肿瘤基因组研究是很有希望的一个领域,下一步还需要广泛验证。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统筹,用统一规范的方式联合各个团队的力量共同进行研究。”姬云博士建议。
来源:转化医学网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