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再入院的相关话题非常重要——没人愿意在大病后又再次被送入医院。但这个话题之所以那么受欢迎,主要还是由于它在财务上的影响。医保提供者关于报销的猫鼠游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这些规定也不过就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但本文的主旨并不在于此。现如今,患者和护理者更关心的是,他们从医院出院后究竟能获得哪些支持,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健康、避免首次入院。
关于美国家庭护理的覆盖范围,可查询文档“医疗保险和家庭护理”。另外,“欧洲家庭护理”一文在其概述中也为我们提供了欧洲各国之间家庭服务需求及服务的比较信息。
家庭护理比再入院数据更为重要,因为:
它会影响首次及重复入院。再入院率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为什么患者会进入医院上,慢性病的管理也被视为比其预防(或至少预防其呈现的并发症)更为重要。互联网患者教育工具可能会比口头交流及书面材料更为成功。以APP形式面市的互联网工具具有理想的互动性,可以很容易地让患者将数据分享给护理者,且包含有激励机制和社会元素。
它适用于所有年龄段,而不仅仅只服务于患者。众所周知,慢性病从儿童时期便开始潜伏,其发生发展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相关。当下的年轻人都是“数码控”,因此,互联网工具很可能是吸引他们的最好(更像是唯一)的方式。针对年轻人的慢性病预防是在医疗保健上最大和最好的投资。要解决医疗保险人口的再入院问题,就不应忽视人口健康管理和互联网工具在其他人口中的潜力。居家养老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毕竟顾名思义,“老化”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贯穿终身的过程。
它对经济和医疗结果的影响更大。再入院问题的重点肯定是患者,但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限制在30天或90天,却着实无法解决问题的核心。笔者认为,研究如何实行居家养老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其中,药物知识、对账和及时跟进预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社会工作者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解决家庭健康问题,但他们的目的仅限于符合监管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很多时候并没有从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或患者自身的经济状况出发。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护理得遵循“全有或全无原则”,其门槛仅仅取决于自己是否被纳入了医疗补助体系中。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市场更大。不在出院恢复期中的患者并不需要过多的急性监测。针对健康或慢性疾病并发症预防(与慢性疾病实际管理相对)的设备并不必受FDA监管。这将打开成本更低(和更具潜在冲击力)的互联网技术的市场。
它对护理者的影响更大。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护理者支持率”将在未来大幅下降。 从2010年至2030年,45岁至64岁的人口将增加1%,8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79%。而“护理者支持率”预计将从现在的约7个护理者对应1个高风险人士(80岁以上)降到4比1。
居家养老能让护理者们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病人的出院恢复期中,医保会支付部分的家庭保健服务费用(虽然在立法持续减少服务的情况下,能支付的项目非常之少)。在未来,包括APP等的互联网工具能提供信息资源、医疗器械后勤帮助、保健急救调度和来访护士的评估和护理。当然,如今的APP还不能提供以上所有的服务,但诸如Balance: for Alzheimer's Caregivers、Care Zone、Elder 411和CarePartners Mobile等越来越多的APP正在为护理者所用,还有tyze.com等在线网络工具。
面向护理者的APP已经开始引起广大媒体的关注。迄今为止,就长远利益来看,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居家养老比再入院更为重要。显然,再入院会扰乱生活,居家养老更值得我们关注。纳税人及政府需要提倡人们居家养老,而不是频繁入住医疗机构,并将资源和投资的重点转移到前者上去。这也是在婴儿潮中出生、正在渐渐老去的人们的诉求。(动脉网公众号:vcbeat)
来源:动脉网 作者:David Lee Scher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