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试图征服的对象。为此,人们先后开发了化疗、放疗等手段用来杀灭肿瘤细胞。然而,这些治疗方案要么是“威力”不够,无法抑制肿瘤细胞的疯狂生长;要么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随着科学家对免疫系统的了解,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或许是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武器。2014年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开始掀起了一场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热潮。这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CAR-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CAR-T疗法是通过分离患者体内的T细胞,然后将这些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与特定的抗体片段相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至患者体内,进而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因为这些T细胞来源于患者本身,从而避免了异源物质在体内引起的排斥反应。而双特异性抗体则是抗体研究的一个突破,传统的Y型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科学家们通过重组等方式,构建了这种双特异性抗体,使其能够靶向特定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以识别T细胞。这使得肿瘤细胞呈递至T细胞的效率大大增强,也使得免疫疗法的效果有了质的飞跃。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显示,有40%-9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甚至检测不到癌细胞的存在。如此好的治疗效果,无怪乎一些分析人士对未来肿瘤免疫市场规模给出了1000亿美元这一近乎天方夜谭的数字。而如果这些方案对于实体瘤治疗也有同样的效果,那么这一市场还将会继续扩大。
安全阴云笼罩肿瘤免疫疗法
说到这里,许多人或许觉得人类对抗癌症的前景似乎是一片大好,人类彻底治愈肿瘤的时候似乎已经为期不远。然而,一名合格的科学家应当是时刻保持理性的。就在肿瘤免疫疗法近乎被神话的时候,许多科学家纷纷开始正式这一疗法潜在的安全风险。
归结起来,这些免疫疗法的隐患主要集中于两点。
首先是这两种疗法突破了免疫系统的极限,使得T细胞以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率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通过T细胞体外扩增或是双特异性抗体使T细胞在肿瘤部位富集,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数量和速度要大大加快,这也是肿瘤细胞能在短时间内被杀灭的主要原因。然而,大量肿瘤细胞的死亡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内各种细胞因子被释放出来,这些细胞因子会在患者体内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炎症、低血压等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其次,以目前CAR-T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疗法研究最多的适应症--白血病--为例,大部分的免疫疗法都是以一种名为CD19的特异性蛋白为靶点。然而,这种蛋白在许多正常组织中都会有少量分布,因此,当T细胞在体内大量富集的时候,自身免疫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同时,美国FDA的相关专家还表示,由于免疫疗法实际上是改变了体内的免疫系统平衡,因而很难判断造成这种副作用的确切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传统的抑制自身免疫的方法在这一新兴疗法中不起作用的原因。不久前CAR-T疗法的先驱Juno公司相关产品临床研究中就出现两名患者非正常死亡的事件也为肿瘤免疫疗法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显然,许多生物医药公司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一些CAR-T疗法研究人员为富集的T细胞添加了一个特殊的“自杀开关”,以确保这些T细胞在清除完目标后不会误伤健康组织。
肿瘤免疫疗法的前景
尽管肿瘤免疫疗法还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各方将其看作是癌症治疗的明日之星。目前,包括Juno公司、Kite公司、诺华公司和安进公司在内的各大生物医药巨头都全力以赴的开发CAR-T疗法,而辉瑞、强生和礼来公司等也正在开发超过三十种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有人估计,这些药物上市后的价格将高达30-50万美元。而就在上月,FDA已经批准了首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安进公司开发的Blincyt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诺华公司的CAR-T疗法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可以预见,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将会为整个医药产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来源:生物谷
为你推荐
资讯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2025-11-18 14:40
资讯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
该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α阳性铂耐药卵巢癌(PROC),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靶向FRα的ADC药物。
2025-11-17 18:55
资讯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6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爱心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参与支持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以下简称“鼓5人生”项目)再度开启。
2025-11-17 16:20
资讯 腾迈医药获 2200 万美元 A 轮追加融资,加速 AI 驱动药物研发全流程创新
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V-Capital)与芯能创投(KHK Fund)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启明创投、成为资本、红杉资本等现有投资方悉数跟投。
2025-11-17 15:06
资讯 总金额超8亿美金,斯丹赛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AR-T药物“出海”
近日,美国细胞治疗公司Lyell Immunopharma宣布,已获得Innovative Cellular Therapeutics(斯丹赛生物)LYL273(前身为GCC19CART)的全球权利,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实体瘤CAR-T领域的研发布局。
2025-11-16 21:42
资讯 美年健康发布国内首款 AI 衰老评估产品“血液学时钟”,抢占万亿长寿健康科技赛道
依托亿级健康大数据与前沿AI算法的创新产品,彻底突破了传统衰老评估依赖高成本组学检测的技术壁垒,将科学抗衰从高端科研与小众消费场景推向大众健康管理领域
2025-11-16 18:42
资讯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国家卫健委在各方面的考虑方向
到2027年,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
2025-11-14 22:54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 2.0镜片H.A.L.T. MAX技术相关研究获国际医学期刊发表
近日,国际医学期刊《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TVST)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同行评审研究论文,公布了评估搭载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 Target (...
2025-11-14 19:45
资讯 扬厉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启明创投独家投资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独家领投,公司现有股东泰福资本、杭州国资、润璋创投继续跟投,融资资金将全额用于多款核心产品的临床研究推进。
2025-11-13 17:26
资讯 直击医工转化核心命题,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生态大会勾勒中国源创新路径
波士顿科学、丹纳赫、西门子医疗三家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以开放协同的姿态诠释了“生态共融”的核心内涵,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文/张蓉蓉 2025-11-13 13:18
资讯 北大医药董事长涉嫌刑事犯罪被批捕
11月12日晚间,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先生因被刑事拘留,暂时无法正常履职,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先生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
2025-11-13 10:08
资讯 Illumina® Protein Prep 以NGS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全球超过40家客户提供突破性的精准解决方案,涵盖从学术机构到大型国家生物样本库
自 9 月全球商业化上市以来,Illumina Protein Prep 以“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可及性,目前因美纳全球客户已完成逾 4 万个样本的处理
2025-11-13 09:24









